傅娟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南工业大学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绿色包装与生物纳米技术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基于磁性纳米颗粒微阵列技术的MT-2A基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 2012年
- 根据高通量检测手段对冶炼作业人群中金属硫蛋白MT-2A基因启动子核心区域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通过磁性纳米颗粒微阵列技术对冶炼作业工人(288例)的MT-2A基因启动子位点进行高通量SNP检测,并进行测序验证。结果表明:该冶炼作业人群中MT-2A基因启动子核心区域的3种基因型(AA,AG和GG)频率分别为87.4%,11.8%和0.8%,等位基因(A和G)频率分别为93.2%和6.8%。该人群MT-2A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测(p>0.05)。最后,利用直接测序法对PCR产物进行测序,所得结果与SNP分析结果一致。
- 荣高翔傅娟
- 关键词:磁性纳米颗粒微阵列技术金属硫蛋白单核苷酸多态性
- 两种非蛋白氨基酸的新功能:与丙二醛相互反应的机制被引量:5
- 2010年
- 丙二醛(MDA)是生物分子氧化的典型羰基中间体,是脂质过氧化的典型终末产物.这类活性羰基中间体引起组织蛋白的老化与恶化及DNA损伤.牛磺酸在人体内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理功能,而γ-氨基丁酸(GABA)是神经系统的一种重要抑制性神经递质,因此二者是两种很重要的非蛋白氨基酸.研究了在生理条件下牛磺酸或GABA是否直接诱捕MDA从而保护组织蛋白不受伤害.将牛磺酸或GABA与MDA在生理条件下温浴48 h,经高效液相、质谱等分析手段分析,发现牛磺酸或GABA与MDA直接反应,通过HPLC分离,都生成两种主产物,一种是没有荧光的紫外吸收峰为274~278 nm的产物,一种是有荧光的产物,这种类似脂褐素(Ex.392~395 nm/Em.456~364 nm)的荧光产物是1,4-二氢吡啶衍生物.牛磺酸或GABA与MDA的反应表明它们在生理条件下具有清除活性羰基的功能,而这种毒性羰基与很多羰基紧张相关的疾病及衰老有关.
- 邓燕何农跃许利剑曾新李智洋马超傅娟
- 关键词:牛磺酸
- 纳米氧化锌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毒性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氧化锌纳米颗粒(nano-ZnO)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的毒性作用。方法 16HBE细胞暴露于0~50μg/ml nano-ZnO(粒径约为60~300 nm)24、48和72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用显微镜、原位装载氧化探针染色方法及Hoechst33342/PI双染色法检测nano-ZnO染毒24 h时的细胞形态学,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当nano-ZnO浓度>25μg/ml时,细胞出现明显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增殖活性受到抑制(P<0.05);且随着nano-ZnO染毒时间的延长和染毒剂量的增加,细胞增殖活性呈下降趋势。当nano-ZnO浓度≥5μg/ml时,细胞内ROS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nano-ZnO染毒浓度与ROS含量呈正相关(r=0.939,P<0.05)。当nano-ZnO浓度≥25μg/ml时,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凋亡率亦随nano-ZnO染毒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结论 nano-ZnO对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可诱导细胞凋亡。
- 傅娟卢桂宁邓燕党志
- 关键词:支气管上皮细胞纳米氧化锌细胞毒性细胞凋亡
- 喷昔洛韦的合成工艺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以4-溴-2,2-二甲氧羰基-丁酸甲酯为原料合成新型抗病毒药物喷昔洛韦。方法采用2-氨基-6-氯嘌呤位置有择烷基化反应,缩合产物不经分离直接脱羧、还原、酰化、水解得到目标产物。结果总收率由文献的27%提高到33.1%。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得到确证。结论该工艺简化了后处理操作,降低了原料成本,更易于工业化生产。
- 邓燕何农跃张永强傅娟张继德
- 关键词:抗病毒药物
- 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生物序列并行比对方法
- 2017年
- 生物序列比对是生物信息领域的重要课题,比对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关系到基于比对结果研究的正确性。在保证正确性的前提下利用并行计算充分挖掘计算潜力对提高比对效率有重要意义。针对双序列的全局比对问题,提出了基于蚁群算法的双序列比对并行化方案。对耗时最多的搜索比对路径和信息素更新两个步骤给出了基于共享内存模型的并行化方法。"天河二号"上OpenMP实验结果表明,8线程并行情况下,加速比可达5.03,且序列越长性能越高。
- 李娟汤德佑傅娟
- 关键词:生物序列比对蚁群算法OPEN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