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丁越
- 作品数:7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辽宁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全肠外营养审方系统建立与应用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 :开发全肠外营养(TPN)合理用药管理软件,利用计算机审查TPN处方各项评估指标,减轻临床药师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下,用Delphi程序编辑工具和SQL 2008数据库系统开发医院TPN审方系统模块。结果 :TPN审方系统具备计算准确性,属性值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可有效保证计算的正确性。明显缩短审方时间,平均审方时间由232.03 min缩短至1.92 min。警示界面非常显著,医生的用药规范性也有所提高。结论 :TPN审方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发和调试,实现了TPN处方各项指标的自动化审查和警示。同时具备计算准确,使用高效便捷,警示界面符合临床习惯等特点,已成为本院不可或缺的审方工具。
- 关丁越关丁越杨跃辉
- 关键词:全肠外营养合理用药
- 治咽颗粒的鉴别及其绿原酸含量测定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建立治咽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LC法鉴别金银花、甘草。采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的含量,色谱柱为Zorba SB-Aq-ODS(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25%磷酸溶液(13∶87),检测波长为327 nm,柱温为25℃,流速为1 mL/min,进样量10μL,以外标法测定治咽颗粒中绿原酸含量。结果金银花、甘草TLC鉴别色谱特征明显,专属性强;绿原酸在28.8~67.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6%(n=6,RSD=1.37%)。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治咽颗粒的质量控制。
- 徐英宏关丁越姜清华
- 关键词:TLCHPLC
- 基于TPN审核系统对全肠外营养用药医嘱分析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基于全肠外营养(TPN)审核系统分析TPN用药医嘱的临床应用情况,从合理性和安全性来保障临床TPN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12月接受营养支持治疗的13 327张TPN用药医嘱,观察TPN审核系统拦截的情况,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有541张(占4. 06%)处方的能量供给不足,糖脂比不合理处方469张(占3. 52%),热氮比不当导致的不合理处方有633张(占4. 75%),其中,热氮比<100∶1的处方有306张(占2. 30%),> 200∶1的处方有327张(占2. 45%),电解质用量不合理总处方数180张(占1. 35%),液体量不在规定计算范围内的处方有349张(占2. 62%)。每月对各临床科室不合理的医嘱进行处方点评,将点评结果反馈临床。结论 TPN系统可以快速统计出不合理医嘱,较以往未应用TPN审核系统时,拦截的不合理率提高。临床医生应加强TPN知识的学习,临床药师收集汇总不合理医嘱,协助临床医生更合理地开立TPN用药医嘱,提高临床肠外营养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 关丁越关丁越赵明沂杨跃辉刘广宣
- 关键词:处方分析临床药师合理用药
- 替丁类药物与全肠外营养液配伍后抗溃疡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考察替丁类药物与全肠外营养液(total parenteral nutrient,TPN)配伍后的体外稳定性及抗溃疡作用。方法根据临床处方配比,将替丁类药物加入到全肠外营养液中,得到不同浓度的含药制剂及对照制剂,配伍液在室温下放置24h,于不同时间点观察、测定和记录配伍液的外观性状、脂肪乳粒径大小及分布、pH值和渗透浓度;建立组胺致小鼠溃疡模型,所得数据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t检验,观察西咪替丁(cimetidine,CMT)、法莫替丁(famotidine,FMT)与TPN配伍制剂对胃溃疡的抑制作用。结果替丁类药物与全肠外营养液配伍后,制剂的外观、脂肪乳粒径大小及分布、pH值和渗透浓度在24h内均没有发生显著性变化;药效学实验中,CMT-TPN(50.0、100.0 mg/kg)和FMT-TPN(4.2、8.4mg/kg)均可显著抑制组胺致小鼠溃疡的发生,其溃疡抑制率分别为49.44%、60.69%和53.52%、67.29%。结论替丁类药物与TPN配伍后能够稳定24h,且有显著预防和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本研究为其临床配伍使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 刘广宣赵茜隋月关丁越孙博朱丹彤齐先福
- 关键词:西咪替丁法莫替丁全肠外营养液配伍抗溃疡
- 5-氟尿嘧啶与肠外营养液配伍制剂的体外稳定性和体内抗肿瘤活性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观察5-氟尿嘧啶(5-Fu)与肠外营养液配伍制剂(简称5-Fu肠外营养液)的体外稳定性和体内抗肿瘤活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配制空白肠外营养液及5-Fu肠外营养液,室温条件下观察配制24 h内两种营养液的外观、脂肪乳微粒的平均粒径及变异系数、p H值、渗透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分析5-Fu肠外营养液中5-Fu含量的稳定性。将小鼠肝癌细胞H22瘤株接种于小鼠,制备移植性实体瘤模型。接种第3天将小鼠随机分为5-FU-TPN-L、5-FU-TPN-M、5-FU-TPN-H、5-FU-NS、TPN及对照组,每组10只。前三组分别腹腔注射含30、65、130 mg/kg 5-Fu的5-Fu肠外营养液,后三组分别腹腔注射含65 mg/kg 5-Fu的生理盐水注射液及等量的空白肠外营养液、生理盐水,均隔天给药1次,共给药5次。末次给药结束第2天处死小鼠,计算抑瘤率。结果 5-Fu肠外营养液与空白肠外营养液配制24 h内外观、脂肪乳微粒的平均粒径及变异系数、p H值、渗透压和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5-FU-TPN-L、5-FU-TPN-M、5-FU-NS、TPN组抑瘤率分别为24.3%、91.8%、78.7%、14.6%,5-FU-TPN-M、5-FU-NS组抑瘤率均高于5-FU-TPN-L、TPN组,且5-FU-TPN-M组高于5-FU-NS组,组间比较P均<0.01;5-FU-TPN-H组药物毒性较大,给药过程中死亡6只,未统计抑瘤率。结论 5-Fu肠外营养液配制24 h内性质稳定,抗肿瘤活性较单独给予5-Fu提高。
- 刘广宣赵茜隋月关丁越孙博朱丹彤齐先福
- 关键词:5-氟尿嘧啶肠外营养液配伍抑瘤率
- 多西他赛注射液与不同溶媒配伍的稳定性考察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考察多西他赛注射液分别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及长链脂肪乳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考察室温下0,1,2,4,6,8,10,12,16,20,24 h时配伍液的外观、不溶微粒分布及粒径大小、p H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西他赛的含量。结果:24 h内,药物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液外观与p H值均无明显改变,但多西他赛的含量在配置后8 h均有明显下降(RSD>2%);24 h内,药物与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配伍液外观与p H值均无明显改变,但多西他赛的含量在配置后20 h有明显下降(RSD>2%)。结论:室温条件下,多西他赛注射液与长链脂肪乳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明显优于0.9%氯化钠注射液及5%葡萄糖注射液。
- 刘广宣赵茜齐先福孙博关丁越朱丹彤
- 关键词:多西他赛注射液配伍稳定性
- 治咽茶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 2010年
- 目的:建立了中药制剂治咽茶的HPLC指纹图谱,用于控制治咽茶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Zorbax Extend-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70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的操作规范(版本2004A)计算。结果:该制剂10批的指纹图谱相似度都达到0.910以上,制剂生产工艺稳定可行。结论:本法可作为治咽茶质量控制方法。
- 姜清华徐英宏关丁越
- 关键词:高效液相指纹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