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慧芳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岩溶
  • 2篇岩溶山地
  • 2篇岩溶山区
  • 2篇饮用
  • 2篇饮用水
  • 2篇水柜
  • 2篇水质
  • 2篇土壤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微生物
  • 1篇典型植被
  • 1篇岩溶区
  • 1篇饮用水水质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恢复
  • 1篇石漠化
  • 1篇水质评价
  • 1篇水质研究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方式

机构

  • 6篇西南大学

作者

  • 6篇冯慧芳
  • 5篇谢世友
  • 3篇王建锋
  • 1篇夏凯生
  • 1篇贺秋芳
  • 1篇郑红雷
  • 1篇谢德体
  • 1篇任伟
  • 1篇楚玉春
  • 1篇王春晓
  • 1篇袁文浩

传媒

  • 1篇中国岩溶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地球与环境
  • 1篇水科学与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年份

  • 5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西南岩溶山区分散供水与水质防护被引量:2
2009年
分散式供水工程有效解决了西南岩溶山区农村的人畜用水困难,但是水质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主要有感官性状明显、pH值呈碱性、主要离子浓度超标、细菌总数超标等。为此,需从改进供水工程、采取化学净化措施、注意用水卫生、加强水资源监管等方面对水质进行保护和治理。
冯慧芳谢世友王建锋楚玉春
关键词:岩溶山区水柜
岩溶槽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为探索岩溶山区农村不同用地类型土壤肥力及微生物活性状况,对青木关地区五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肥力、微生物数量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岩溶山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受人为影响较大,在总体数量上均以细菌为主,且与一般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情况相吻合;(2)不同用地类型土壤中微生物总量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二者的变化趋势不一致,但玉米地例外;(3)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土壤中有机质、全钾、有效钾和有效磷的含量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显著。
王建锋谢世友冯慧芳袁文浩王春晓
关键词:岩溶区土地利用土壤微生物
重庆岩溶山区农村饮用水水质评价及分析——以南川区南平镇石庆村为例被引量:16
2010年
为了探明重庆岩溶山区农村各种分散式供水模式饮用水的水质状况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农村饮水质量,以重庆南川区南平镇石庆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水文地质调查、饮用水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国家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研究区内8种不同供水模式下饮用水的水质状况进行对比研究,并就其影响因素展开深入探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内饮用水水质状况总体上不容乐观。主要存在感官性状明显、pH偏高、部分离子浓度超标和细菌总数超标率高等问题。运用综合指数法分析后得出以雨水和坡面流为源水的饮用水水质较差,基本不适合饮用。雨水未被污染,经过治理可以饮用。地下水普遍受到人类的污染。
冯慧芳贺秋芳谢世友王建锋
关键词:岩溶山区水柜农村饮用水水质
典型岩溶山地农村分散供水饮用水水质研究——以重庆南平镇石庆村为例
饮用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际国内普遍关注的热点。而在广大的岩溶山区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当地面临着季节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的水资源问题。为了...
冯慧芳
关键词:集雨工程饮用水水质岩溶山地
文献传递
重庆南川石漠化及对策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突出的生态问题.由于各地自然、社会条件的差异,石漠化治理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不尽相同.与其它石漠化地区相比,重庆南川石漠化发育程度较低,石漠化地区人口、产业相对密集,潜在石漠化面积广大,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突出.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当地面临的突出挑战.以南川石漠化地区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当地石漠化特点及石漠化治理面临的挑战,提出在加强生态治理、工程治理的同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郑红雷谢世友夏凯生冯慧芳
关键词:石漠化
岩溶山地典型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特征被引量:5
2010年
探讨了岩溶山地耕地、1年退耕地、灌草地、15年侧柏疏林地、25年侧柏次生林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随着植被恢复的进行,容重先升高后降低,总孔隙度与之相反;各恢复阶段(退耕地、灌草地、疏林地、次生林地)表土>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较耕地的增幅为5.1%~12.5%,以疏林地最高;团聚体结构破坏率依次降低,各恢复阶段较耕地降幅为34.0%~64.7%,与有机质呈负相关;全N、碱解N等肥力因子含量总体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各恢复阶段中以灌草地pH值最高;表土微生物总数先降后升,各阶段细菌占微生物总数的66.7%~93.3%,放线菌占4.2%~28,8%,同时细菌也是土壤呼吸的主要贡献者。土壤特征的差异性是地表植物组成、凋落物成分及不同指标之间综合作用的结果。
任伟谢世友谢德体冯慧芳
关键词:岩溶山地植被恢复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