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燕芳

作品数:14 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哲学宗教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哲学
  • 4篇主义
  • 3篇人道主义
  • 2篇唯物
  • 2篇马克思主义
  • 1篇新社会运动
  • 1篇宣言
  • 1篇语言学转向
  • 1篇预构
  • 1篇哲学研究
  • 1篇哲学在中国
  • 1篇哲学转向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哲学
  • 1篇社会历史理论
  • 1篇社会主义
  • 1篇审美
  • 1篇生产力
  • 1篇史学
  • 1篇视阈

机构

  • 13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北金融学院

作者

  • 14篇冯燕芳
  • 1篇刘建涛
  • 1篇安启念
  • 1篇张立波

传媒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史学理论研究
  • 1篇中共天津市委...
  • 1篇华侨大学学报...
  • 1篇唯实
  • 1篇五邑大学学报...
  • 1篇学术探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许昌学院学报
  • 1篇武陵学刊

年份

  • 5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问题与现状
2012年
后马克思主义是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颇具争议的政治理论、哲学思潮。国内学者对后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及边界、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后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后马克思主义中的重要概念和理论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尽管后马克思主义在国内的研究不足十年,但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对待后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应避免将其"神圣化"和"虚无化"。
冯燕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拉克劳激进民主
拉克劳和墨菲的社会主义规划
2012年
拉克劳和墨菲的社会主义规划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所描述的景象,它建立在对传统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和唯物史观的解构基础之上,并将新社会运动纳入其中。拉克劳和墨菲的社会主义规划正确地看到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过时的方面,但是其理论本身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简单化理解、缺少根基并且两人缺少辩证思维。
冯燕芳
关键词:社会主义工人阶级生产力新社会运动
历史哲学语言学转向与历史唯物主义:挑战与回应被引量:3
2011年
海登.怀特主导了历史哲学语言学转向,其实质是把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嫁接到历史哲学中,历史的客观性、规律性因而大受损伤。在语言学转向这一视域下,马克思首先对历史进行了诗性预构,之后又进行情节化解释、形式论证式解释和意识形态蕴含式解释。在语言学转向的冲击和挑战下,就需要重释并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冯燕芳
关键词:语言学转向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历史理论研究新趋势:微观范式的凸显——评衣俊卿教授主编的“微观政治哲学研究丛书”
2012年
20世纪各种哲学流派和各个学科尽管没有公开表示,但从其问题认识、研究方法及视角上,我们仍会发现某种家族相似,政治学领域出现了微观政治学,史学领域出现了微观史学,哲学领域出现了日常生活批判……。
冯燕芳安启念
关键词:微观政治哲学研究社会历史理论主编范式
回顾与反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80年代被引量:3
2011年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参与"了国内三次大的哲学讨论和思潮,从"人道主义和异化"到"主体性"和价值,再到"实践唯物主义"。《手稿》不仅为其提供文本依据,还在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手稿》中最被看重的是人道主义、对象化、人化自然、劳动实践等思想。80年代三大哲学思潮一直深刻影响着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回顾并反思《手稿》与80年代哲学思潮的关系,从中得出启示是有意义且必要的。
冯燕芳
关键词:《手稿》人道主义
政治性阅读:时代变迁与理论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理解与接受被引量:1
2011年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同阶段,中国读者选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不同理论。中国读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阅读是一种随着时代变迁的政治性阅读;读者在依附与创造之间存在一种辩证法;不仅存在创造性阅读,也存在教条式阅读。我们一直在重读马克思。
冯燕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马克思学的意义和局限
2011年
西方马克思学是一个意义与局限的集合体。西方马克思学在中国的升温与中国的历史语境密切相关,正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让它获得生命力。在学术研究上,西方马克思学也对中国学者产生了巨大的思想冲击,在问题域和方法论上给予中国学者不少启示;但是西方马克思学对马克思的解读并非终极真理,其观点和结论是有待考察的,对此进行认真审视将促使我们重新阅读马克思。西方马克思学作为一种思想镜像与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以及推动无产阶级革命没有直接的关系。对待西方马克思学应当避免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两种极端。
冯燕芳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学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哲学激荡
2011年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20世纪80年代"参与"了国内三次大的哲学讨论或思潮,从人道主义和异化到主体性和价值,再到实践唯物主义。《手稿》不仅为其提供文本依据,还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最被看重的是人道主义、对象化、人化自然、劳动实践等思想。20世纪80年代三大哲学思潮一直深刻影响着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回顾并反思《手稿》与80年代中国哲学思潮的关系,从中得到启示是有意义而且是必要的。
冯燕芳
关键词:人道主义
马克思个体自由思想的理论溯源
2011年
既定的社会现实孕育既定思想的稚体,催生既定思想的发展.对特定理论资源的批判继承也为既定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素材、增加了养分。纵观马克思的文本,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运动、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自由历史、费尔巴哈的"类"的概念的延伸以及施蒂纳的"唯一者"概念的现实化,成为了马克思批判和借鉴的标靶,同时也为马克思构思个体自由思想提供了理论素材。
刘建涛冯燕芳
政治哲学转向视阈下的伦理学研究——兼评《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研究》一书被引量:1
2012年
全球范围的政治哲学转向有其深层的社会现实原因,中国的政治哲学转向则与发展市场经济直接相关。政治哲学转向为处于困境中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提供了新的视阈和思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这一术语尽管早已有之,但是对其合法性问题依然存在争议,其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唯物史观以及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安启念教授在政治哲学转向的新视阈下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进行了重构和重释,这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冯燕芳
关键词: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唯物史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