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锐
- 作品数:21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一种含氟聚合物/导电纤维介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含氟聚合物/导电纤维介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由导电纤维和含氟聚合物cPVDF材料混合成型得到,所述的导电纤维为表面包覆银的聚合物纤维。所述的导电纤维是将聚合物纤维置于多巴胺的碱性水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而后取出...
- 董丽杰胡尉博冯锐张扬李立李泽宇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量子点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的pH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量子点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的pH探针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量子点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是以两步疏水结合改性后、表面带正电荷的量子点作为能量供体,以表面带负电荷的量子点为能量受体,通过离子交换反应构筑荧光共振能...
- 董丽杰韩婷冯锐宋少坤赵广辉
- 一种同步实现聚合物线材包覆和金属化的连续化生产机械
- 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步实现聚合物线材包覆和金属化的连续化生产机械,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放线装置、包覆装置、氧化还原装置、清洗装置、收线装置;其中,包覆装置包括位于下部的溶液槽和位于上部的气流反应室,溶液槽和气流反应室中间由挡板隔...
- 董丽杰吴永忍琚艳云陈卓冯锐
- 柔性材料的磁力电响应多场耦合测试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涉及材料性能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柔性材料在拉伸、弯曲形变下的磁力电响应多场耦合测试系统及方法。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柔性材料的磁力电响应多场耦合测试系统,通过磁加载模块、力加载模块、温度加载模块、气氛控制...
- 董丽杰刘铂薇冯锐周桐苏芃
- 多功能荧光膜的制备及性能
- <正>半导体量子点以其独特的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限域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展现出了不同于宏观体相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1,2]。基于这些性质,量子点具有可调控的荧光发射光谱、良好的光稳定性以及较强的荧光强度,使...
- 董丽杰冯锐兰松滢琚艳云袁野
- 文献传递
- 柔性智能力电转换功能材料研究
- 兼具感知、驱动、反馈功能于一体的柔性智能材料与器件是智能社会中无源传感、人机交互、智能物联的核心基础。与之相关的新材料研制、传感调控以及薄膜器件构建等关键技术的进步正在快速影响着人与机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与互动方式...
- 董丽杰冯锐刘铂薇苏芃陈杰周桐
- 关键词:PVDF聚合物电解质
- 一种聚合物材料循环拉伸、弯曲用驱动装置及试验方法
- 本发明涉及柔性电活性聚合物材料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合物材料循环拉伸、弯曲用驱动装置及试验方法,可进行柔性聚合物材料周期性拉伸/弯曲试验;驱动装置中固定模块的结构可进行二级调节,进而满足不同长度样品的试验需求;...
- 董丽杰冯锐 周桐 刘铂薇 苏芃
- 类鱼骨结构CoFe2O4纳米纤维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1
- 2020年
- 采用静电纺丝与高温煅烧相结合的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九水合硝酸铁(Fe(NO3)3·9H2O)和六水合硝酸钴(Co(NO3)2·6H2O)为原料,制备出了类鱼骨结构的CoFe2O4纳米纤维,并研究了煅烧温度对CoFe2O4纳米纤维形貌、磁性能以及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CoFe2O4纤维的结晶度和晶粒尺寸逐渐增大,纳米纤维的表面形貌由光滑发展为粗糙多孔,煅烧温度超过800℃时,纳米纤维呈现类鱼骨结构;随着煅烧温度增加纤维直径逐渐减小,900℃煅烧的纤维平均直径为80.3 nm。所制备的纳米纤维经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结果表明,饱和磁化强度(Ms)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900℃煅烧条件下纤维的Ms达87.13 A·m^2/kg。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煅烧温度下纤维的微波吸收性能差异明显,800℃下煅烧的纤维具有最佳的吸波性能。CoFe2O4纳米纤维通过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机制吸收电磁波,煅烧产生的孔洞和类鱼骨形貌有利于电磁波在孔道表面多次反射从而增加反射损耗。
- 朱正旺冯锐柳扬张扬谢文翰董丽杰
- 关键词:静电纺丝COFE2O4纳米纤维磁性能微波吸收
- 一种含氟聚合物/导电纤维介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含氟聚合物/导电纤维介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由导电纤维和含氟聚合物cPVDF材料混合成型得到,所述的导电纤维为表面包覆银的聚合物纤维。所述的导电纤维是将聚合物纤维置于多巴胺的碱性水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而后取出...
- 董丽杰胡尉博冯锐张扬李立李泽宇
- 文献传递
- 改性石墨烯/聚(偏二氟乙烯-共-六氟丙烯)复合材料薄膜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1
- 2018年
- 采用改进Hummers法对天然鳞片石墨进行氧化和超声剥离处理制备氧化石墨烯(GO),将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FAS)与GO反应并还原得到FAS修饰的还原氧化石墨烯(FAS-RGO)。利用溶液涂覆成膜工艺制得FAS-RGO/聚(偏二氟乙烯-共-六氟丙烯)(P(VDF-HFP))复合材料。采用FTIR、XPS、XRD、Raman和TEM表征了FAS-RGO的结构与形貌,同时研究了FAS-RGO用量对FAS-RGO/P(VDF-HFP)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AS包覆在RGO的表面,有效解决了RGO容易团聚的问题,并且FAS的引入提高了RGO与P(VDFHFP)的界面结合,改善了RGO在P(VDF-HFP)中的分散性,FAS-RGO还能提高P(VDF-HFP)的结晶性,促进形成β晶型。当FAS-RGO的体积分数为1.6vol%、在100Hz频率时,FAS-RGO/P(VDF-HFP)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为62,较纯P(VDF-HFP)提高了5.2倍,同时FAS-RGO/P(VDF-HFP)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较低。
- 欧文军冯锐柳扬吴永忍熊传溪董丽杰
- 关键词:石墨烯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相容性晶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