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之威 作品数:7 被引量:32 H指数:4 供职机构: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更多>>
红枫湖水库夏季光照对蓝藻垂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2013年 为防治红枫湖水库蓝藻水华和保护水生生态系统,2012年7月份(夏季)通过昼夜定点连续分层监测红枫湖水库,对蓝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现存量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水深的增加,光照强度的降低,蓝藻种类数和现存量都会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0.5m水层蓝藻现存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绝对优势藻种铜绿微囊藻、假鱼腥藻的分布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 蔡彭成 陈椽 刘之威 杨婷寒关键词:光照 蓝藻 红枫湖 贵州百花湖夏季浮游植物昼夜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2014年 为了探讨浮游植物在水体中的昼夜垂直分布格局,于2012年7月31日至8月1日对百花湖(水库)浮游植物进行昼夜24 h定点分层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蓝藻、绿藻、硅藻种类数在水体中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蓝藻种类数在0.5—2 m居多,绿藻种类数在0.5—6 m明显多于7—14 m,硅藻种类数主要分布在6 m及以深的水层中。湖泊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limnetica)为绝对优势种,相对丰度为82.69%。8:00时湖泊假鱼腥藻在2—3 m处聚集程度最高,10:00时聚集程度最高的水层上升至0.5 m,10:00—12:00湖泊假鱼腥藻的细胞丰度由0.5 m向2 m扩增,12:00时在2 m处达到全天峰值,此时0.5 m处的细胞丰度是除6:00外的最小值,12:00—14:00湖泊假鱼腥藻的细胞丰度由2 m向0.5 m扩增,16:00时又大量聚集于1 m处,说明湖泊假鱼腥藻在白天具有明显的垂直迁移现象;湖泊假鱼腥藻丰度的MI指数白天在1.45—2.07之间,夜间在1.40—1.46之间,变化趋势与时间深度等值图结果相符,说明湖泊假鱼腥藻在水体中昼夜均呈聚集分布,且白天的聚集程度及变化幅度大于夜间;百花湖浮游植物总丰度的昼夜垂直分布格局与湖泊假鱼腥藻一致;水体中浮游植物总丰度和湖泊假鱼腥藻丰度夜间低于白天。光照的昼夜交替和水柱温差的昼夜变化是影响浮游植物总丰度和湖泊假鱼腥藻垂直分布格局昼夜变化的重要环境因素。 黄志敏 陈椽 刘之威 龙胜兴关键词:浮游植物 贵州舞阳河景区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2 2015年 2012年8月对贵州舞阳河风景区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并对水体的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期间鉴定出的浮游植物属于5门58属共149种,其中硅藻种数最多,占总种数的46.31%。舞阳河夏季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平均值为16.7×105个/L,生物量平均值为1.58 mg/L。使用指示生物法和多样指数法,表明舞阳河水质总体处于α-中污带与β-中污带之间。 刘之威 晏妮 任启飞 陈椽关键词: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水质评价 高原水库富营养水体浮游动物对汞的富集特征 被引量:4 2017年 以贵州省百花湖水库,红枫水库,阿哈水库、以及威宁典型湿地草海为研究对象,收集水库、湿地中大型的浮游动物,通过测定其总汞(THg)和甲基汞(MeHg)含量,并结合水体中相关水质参数,探讨高原喀斯特富营养化水库中浮游动物对汞及甲基汞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浮游动物体的THg和MeHg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58.91-345.85ng/g及7.18-112.20ng/g,富营养化水平与浮游动物体THg含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主要原因由于高喀斯特深水库,TP是限制水体富营化程度的关键因子,其间接影响浮游动物体对总汞的富集.在湿地环境,植被结构是影响浮游动物对汞污染物富集及分布差异明显的主要因子,其因是湿地水体植被结构对汞污染物迁移影响有明显差异.浮游动物对汞污染物富集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浮游动物对甲基汞富集特征是随着生物个体的体长,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 龙胜兴 何天容 陈椽 夏品华 曾玲霞 董娴 刘之威关键词:浮游动物 汞 甲基汞 贵州施秉杉木河漂流段硅藻多样性及水体质量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弄清施秉杉木河漂流河段的硅藻分布及水质情况,2012年7月对该河段的硅藻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利用硅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硅藻商等指标对其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该区域共发现硅藻12属72种(变种或变型),以附着硅藻为主,运动型硅藻较少;硅藻总细胞密度5.92×10^5~7.93×10^5 ind/cm^2,平均为6.92×10^5 ind/cm^2;硅藻主要优势种类短小曲壳(Achnanthes exigua)、扁圆卵形藻(Cocconeis placentula)、平滑桥弯藻(Cymbella laevis)和窄异极藻(Gomphonema angustatum)均为寡污普指示藻种;多样性指数(H)变幅为2.91~3.34,均匀度指数(E)变幅为0.57~0.79,硅藻商(DQ)值最大(0.01),其中高滩和黄洲河入口2个断面的DQ值为0.贵州施秉杉木河漂流段水体水质总体为寡污、贫营养状态. 任启飞 陈椽 晏妮 刘之威关键词:硅藻 生物多样性 水质评价 汕头南澳龙须菜规模栽培对水质和浮游植物的影响 被引量:8 2019年 为研究大型海藻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规模栽培对水质和浮游植物的影响,于2016年3―6月在南澳深澳湾选择龙须菜栽培区(G)、鱼类养殖区(F)和对照区(C)3个采样区域,每个采样区域3个采样点,进行每月1次的采样调查。对海水温度(WT)、盐度(salinity)、pH、溶氧(DO)、总氮(TN)、总磷(TP)、无机氮(DIN)、无机磷(DIP)、叶绿素a(Chl a)和浮游植物密度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在龙须菜栽培期和收获期(3―5月),龙须菜栽培区的pH和DO均显著高于其余区域(P<0.05),收获后各区域无显著性差异(P>0.05);(2)在龙须菜栽培期(3―4月),栽培区的TN、TP、DIN和DIP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区和鱼类养殖区(P<0.05);(3)龙须菜栽培期间和收获期(3―5月)栽培区浮游植物密度显著低于其他区域(P<0.05),龙须菜收获后(6月),3个采样区域浮游植物的密度大幅上升;(4)2016年南澳海域共收获龙须菜49729 t,据估算,龙须菜规模栽培从海水中移除了2212 t N、174 t P和13300 t C,至少释放了34700tO_2。研究表明,龙须菜规模栽培能有效去除N、P营养盐,防治海洋富营养化;提高栽培区域的pH和DO,有利于防治海洋酸化和低氧问题;降低浮游植物密度,抑制有害藻华的发生。 刘之威 罗洪添 武宇辉 任辉 杨宇峰关键词:龙须菜 富营养化 海洋酸化 低氧 2011年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布特征 被引量:6 2012年 于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每季度一次对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进行采样调查,结果显示:红枫湖水库中假鱼腥藻(Pseudanabaen limnetica lauterborn)细胞密度全年保持在107cells/L以上,占浮游植物总丰度的72%~80%,在浮游植物群落中占有最主要的优势,这是2011年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最显著特征。调查研究后发现,2011年红枫湖水库的水温(WT),pH,溶解氧(DO)等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的丰度显著相关,但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小。 龙胜兴 叶晓云 俞振兴 陈椽 刘之威关键词: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红枫湖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