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先
- 作品数:47 被引量:209H指数:9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细胞因子的检测被引量:24
- 2007年
- 目的检测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细胞因子IL-2,IL-12,IFN-γ和IL-4的水平,探讨其在C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60例CA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4+T细胞细胞因子IL-2,IL-12,IFN-γ,IL-4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CA患者外周血IL-2,IL-12,IFN-γ-CD4+T细胞百分率均显著下降(P<0.001);IL-4-CD4T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h1/Th2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CA患者存在Th1/Th2平衡失调,这可能是CA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 刘冬先江文陈兴平陈映玲杨东亮
- 关键词:尖锐湿疣CD4^+T细胞细胞因子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受体CXCR4在阴道念珠菌病小鼠模型中的表达
- 2008年
- 目的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受体CXCR4在阴道念珠菌病小鼠模型阴道组织及腰引流淋巴结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雌激素化阴道念珠菌病小鼠模型,雌性昆明小鼠(80只)随机分四组,A组(雌激素处理感染组)、B组(雌激素处理未感染组)、C组(未用雌激素处理感染组)、正常对照组(5只)。前三组又再分为接种白念珠菌后第2、4、7、14和21天组(各5只)。接种后不同时间点随机取小鼠阴道组织及腰淋巴结,以RT-PCR及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SDF—1及CXCR4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1)RT-PCR:与正常小鼠相比,雌激素(B组)对SDF—1及CXCR4mRNA表达无影响。①小鼠阴道组织:与B组相比,A组小鼠接种后各时间点均见SDF—1mRNA表达明显增加(F=114.87,P〈0.01),第14天CXCR4mRNA明显增加(t=15.61,P〈0.01);与正常小鼠相比,C组小鼠接种后第2,4,7天,SDF-1mRNA明显增加;第4~21天CXCR4mRNA均明显增加。②腰淋巴结:与B组相比,A组小鼠接种后第2天和7~21天SDF-1mRNA明显增加(F=865.62,P〈0.01),CXCR4mRNA于各时间点表达均增加(F=161.30,P〈0.01);与正常小鼠相比,C组小鼠接种后SDF—1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CXCR4mRNA于第7天和14天明显增加(P〈0.05)。(2)免疫组化:A组小鼠阴道黏膜中SDF—1及CXCR4表达在接种后第2天即开始增加,第7天时达高峰,第14天和21天开始下降,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染组小鼠阴道黏膜及腰淋巴结中SDF—1及CXCR4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
- 严小枫陈宏翔涂亚庭刘冬先陈兴平
- 关键词:念珠菌病外阴阴道念珠菌受体CXCR4
- 柯萨奇病毒致儿童急性苔藓痘疮样糠疹一例被引量:1
- 2016年
- 患儿男,6岁。就诊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背部出现散在暗红色鳞屑性斑丘疹、伴瘙痒,搔抓后破溃、疼痛明显,在当地医院按毛囊炎给予治疗,皮损无明显好转,且出现发热,最高达40.0℃,皮损渐加重,泛发全身,当地医院行血尿常规、粪常规+潜血、肺炎支原体抗体、风湿免疫全套、类风湿因子均未见异常,病毒性肝炎相关检查未见异常。
- 张艳红张晓燕陈辉朱琰胡伟董盈盈邓云华刘冬先
- 关键词:柯萨奇病毒肺炎支原体抗体苔藓急性儿童类风湿因子病毒性肝炎
-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CRγδ^+T细胞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 2008年
- 目的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TCR)γδ^+T细胞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20例正常对照者和60例CA患者(BCG-PSN组40例和病例对照组20例)治疗前后外周血CD3^+T、TCRγδ^+T和TCRαβ^+T细胞进行了检测;并对BCG-PSN治疗CA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结果治疗前CA患者外周血CD3^+T、TCRγδ^+T细胞百分率低于正常对照(47.64±7.19vs68.92±6.15,t=12.00;2.27±0.68vs4.65±0.99,t=12.17;P〈0,01);TCRαβ^+T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55±4.71vs25.09±5.30,t=1.24,P〉0.05)。治疗后BCG-PSN组患者外周血CD3^+T、TCRγδ^+T、TCRαβ^+T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70.21±9.64vs47、62±7.91,35.55±4.77vs23,54±4.71,4.52±1.21vs2.25±0.68,P〈0.01);病例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BCG-PSN组与病例对照组治疗前后CD3^+T、TCRγδ^+T、TCRαβ^+T细胞百分率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观察证荚BCG—PSN能够显著提高CA临床治愈率,降低CA的复发率。结论CA患者存在TCRγδ^+T细胞缺陷;BCG—PSN可提高CA患者的TCRγδ^+T细胞百分率,从而加强患者的T细胞免疫功能,以提高其临床疗效、减少其复发。
- 刘冬先谭凌玲江文陈兴平陈映玲
- 关键词:分枝杆菌T细胞
- 尖锐湿疣复发与其皮损中γ-IFN表达的关系
-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复发与其皮损中γ-IFN表达的关系,探讨CA的复发机制。方法:根据CA患者治疗后的转归,将CA患者分为复发组(20例)和未复发组(22例)。采用原位杂交...
- 何强刘冬先陈兴平
- 文献传递
- 荨麻疹伴过敏性休克45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荨麻疹伴过敏性休克的病因及抢救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5例荨麻疹伴过敏性休克病例。结果 ①病因 :以药物为主 (31例占 6 8 89% ) ,感染其次 (8例占 17 78% ) ;②潜伏期 :绝大多数 (36例占80 0 0 % )小于 2h ;③抢救措施 :采用肾上腺素、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及病因治疗等综合治疗后 ,4 5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 感染和药物是非常重要的致病因素 ,应引起注意。
- 刘冬先周礼义
- 关键词: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病因
-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 (BCG PSN)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 (TCR)表达的影响 ,探讨BCG PSN对尖锐湿疣可能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尖锐湿疣患者 18例给予BCG PSN 0 .5mg ,im ,隔天 1次 ,3 6d为 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及TCRαβ+ T细胞、TCRγδ+ T细胞百分率。结果 :在BCG PSN治疗前 ,尖锐湿疣患者CD+3T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TCRγδ+ T细胞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 .0 1) ,TCRαβ+ T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治疗后尖锐湿疣患者CD+3T细胞百分率高于治疗前 (P <0 .0 1) ;TCRαβ+ T细胞、TCRγδ+ T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升高 (P <0 .0 1)。结论 :BCG PSN可能通过调节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CR的表达 ,起到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
- 江文刘冬先陈映玲陈兴平
- 关键词:卡介菌多糖核酸尖锐湿疣T细胞受体
- 防控冠状病毒感染疾病-19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屏障防护共识被引量:12
- 2020年
- 医护人员在防控冠状病毒感染疾病-19过程中极易发生皮肤黏膜屏障损伤,进而引起急、慢性皮炎和继发感染,还会加重原有皮肤疾病。本文围绕手部清洁、手套佩戴和使用口罩与护目镜所产生的问题,以及针对消毒紫外线、眼、耳、鼻、口腔、头发的皮肤黏膜屏障防护,介绍了具体防护措施及建议。为了保护皮肤黏膜屏障,应严格遵守穿戴防护设备及消毒清洁的规范,防护不足与过度都会对皮肤黏膜屏障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建议积极采用保湿等保护皮肤措施。
- 无李恒进李航陈辉陈柳青程波刁萍董励耘高兴华顾恒何黎纪超晋红中赖维雷铁池李利李六亿李若瑜刘冬先刘玮陆前进史赢宋继权陶娟王宝玺王刚吴艳项蕾红谢君徐金华闫钇岑姚志荣张福仁张建中仲少敏
-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一例
- 2022年
- 患者,女,29岁。头面、手足散在血疱样丘疹、结节3天。皮肤科检查:面部、手足散在绿豆至花生大丘疹、结节,质地稍硬,浸润明显,表面可见紫癜样改变,部分皮损破溃结痂。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及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 朱小美陈思远黄长征刘冬先夏颖
- 关键词:紫癜丘疹
-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变化及BCG-PSN治疗的影响的研究
- 邓云华陈兴平陈映玲江文刘冬先许承蓉周礼义万沐芬杨东亮
- 该项目首次采用FCM对RGH患者PBMC上CD40、CD40L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首次采用FCM和ICCS法在单个T细胞水平上研究了CD4+T、CD8+T细胞内IL-12、IFN-γ和IL-4的表达状态及Tc1/Tc2失...
- 关键词:
- 关键词: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细胞免疫卡介菌多糖核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