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和平

作品数:31 被引量:329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0篇值模拟
  • 9篇数值模拟
  • 5篇湍流
  • 4篇下垫面
  • 4篇绿洲效应
  • 4篇近地
  • 4篇边界层
  • 3篇动量
  • 3篇土壤
  • 3篇湍流结构
  • 3篇气相互作用
  • 3篇热通量
  • 3篇陆-气相互作...
  • 3篇陆面
  • 3篇近地面
  • 3篇近地面层
  • 3篇感热
  • 3篇感热通量
  • 2篇山谷风
  • 2篇土壤温度

机构

  • 30篇北京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气象局国...
  • 4篇中国气象局北...
  • 3篇香港城市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沈...

作者

  • 30篇刘和平
  • 28篇刘树华
  • 17篇梁福明
  • 17篇王建华
  • 12篇胡非
  • 5篇张称意
  • 4篇刘辉志
  • 4篇李炬
  • 4篇胡予
  • 4篇辛国君
  • 3篇蒋浩宇
  • 3篇陈重
  • 3篇张霭琛
  • 3篇王迎春
  • 3篇桑建国
  • 3篇李洁
  • 2篇孔繁智
  • 2篇胡小明
  • 2篇刘振鑫
  • 2篇朱廷曜

传媒

  • 7篇北京大学学报...
  • 7篇大气科学
  • 5篇气象学报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流体力学实验...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干旱气象
  • 1篇2008年全...
  • 1篇第29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8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1999
  • 2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2
  • 3篇1991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扰动近地层湍流互谱特征研究
本文运用国际能量平衡实验(EBEX-2000)的湍流、净辐射和温度廓线资料,对近地层8.7 m 和2.7 m两个高度的湍流互谱结构、温度廓线和湍流通量的特征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逐块灌溉所致的扰动近地层内大涡与局地湍流的...
姜海梅刘树华刘和平
关键词:湍流通量
文献传递
森林下垫面陆面物理过程及局地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试验被引量:11
2005年
文中基于大气边界层和植被冠层微气象学基本原理 ,建立了一个森林植被效应的陆面物理过程和二维大气边界层数值模式。并应用该模式进行了植被和土壤含水量等生物和生理过程在陆面过程和局地气候效应方面的数值模拟试验。所得数值模拟试验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结果表明 ,应用该模式可获得植被温度、植被冠层内空气温度、地表温度日变化特征 ;森林下垫面大气边界层风速、位温、比湿、湍流交换系数的时空分布和日变化特征。该模式还可应用于不同下垫面 ,模拟陆面物理过程与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局地气候效应的研究 ,这将为气候模式与生物圈的耦合研究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刘树华邓毅胡非梁福明刘和平王建华
关键词:数值模拟试验气候效应大气边界层微气象学陆面过程气候模式
区域大气模式中陆面子模式起转过程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模式的起转过程(spin-up)是指在非平衡初值或扰动的条件下,模式进行调整而达到平衡态的过程。以黑河实验(HEIFE)1991年6月20日到7月20日张掖站观测的地表能量通量和土壤温度资料为基础,用大量数值实验研究了RAMS(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陆面子模式起转过程所需的时间范围。数值实验中,为细致考虑土壤初始参数对此过程的影响,共设计了40余组不同的初始土壤水、热参数。通过模拟结果分析,把RAMS陆面模式起转过程的表现归纳为4大类,并说明了这个过程的持续时间可能因为土壤初始参数的不同而产生较大的差异,其范围可能为数小时至一周以上。在判断RAMS模拟地表、低空物理量时,土壤含水量是判断模式是否达到平衡态的重要因子。
刘树华蒋浩宇胡非张称意刘和平梁福明辛国君王建华
关键词:HEIFERAMS陆面模式平衡态
森林生态系统与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被引量:8
2004年
基于大气边界层和植被冠层微气象学基本原理 ,建立了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与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的数值模式 .应用该模式模拟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热量平衡、植被温度、植被冠层内空气温度、地表温度日变化特征 ,及森林生态系统下垫面大气边界层风速、位温、比湿、湍流交换系数的时空分布和廓线的日变化特征 .该模式还可应用于不同下垫面 ,模拟陆面物理过程与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区域气候效应的研究 ,这将为气候模式与生物圈的耦合研究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
刘树华邓毅胡非梁福明刘和平王建华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大气边界层数值模拟
在EBEX-2000实验资料中湍流谱和局地各向同性特征被引量:27
2005年
采用 2 0 0 0年 8月在美国加州棉花地两个高度上应用超声三分量仪、快速响应温度和湿度仪进行的EBEX 2 0 0 0(InternationalEnergyBalanceExperiment,2 0 0 0 ,EBEX 2 0 0 0 )风速三分量、温度和湿度湍流实验观测数据 ,计算分析了湍流速度、温度和湿度谱在不同稳定度下的特征。对湍流的局地各向同性进行了讨论并与Kansas和长白山原始森林湍流实验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得到了一些湍流特征量在不同下垫面情况下的一些有意义的特征。
刘树华李洁刘和平梁福明王建华Johnny C.L.CHANAndrew Y.S.CHENG胡非刘辉志
关键词:湍流谱各向同性棉花地湿度仪三分量下垫面
在EBEX-2000实验资料中湍流耗散率、长度尺度和结构参数特征被引量:7
2005年
采用2000年8月在美国加州棉花地两个高度上应用超声三分量仪、快速响应温度和湿度仪进行的EBEX2000(InternationalEnergyBalanceExperiment,2000,简称EBEX2000)风速三分量、温度和湿度湍流实验观测数据,计算分析了在不同稳定度下的湍流能量和热量耗散率和湍流结构参数特征。并与Kansas和长白山原始森林湍流实验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到了一些湍流特征量在不同下垫面情况下的一些有意义的特征。
刘树华刘和平李洁梁福明王建华Johnny C.L.CHANAndrewY.S.CHENG胡非刘辉志
关键词:湍流结构参数动量
近地面层中通量廓线关系的适用性研究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采用了三种不同地表条件下的实测风速廓线资料,分别进行了近地面层中通量廓线关系的适用性检验,从中选择了适合本试验条件的通量廓线关系。结果表明:(1)在稳定大气层结条件下,风速廓线曲率β<0.9时,Yamamoto′s模式最适合,而当β≥0.9时,Lettau′s模式最适合;(2)在不稳定大气层结条件下,当风速廓线曲率β<1.05时,Dyer′s模式最适合,而当β≥1.05时,Webb′s模式最适合。
刘树华张霭琛陈重刘和平
关键词:风速近地面层
在EBEX-2000实验资料中的湍流宏观量特征被引量:13
2005年
采用2000年8月在美国加州棉花地两个高度上应用超声三分量仪、快速响应温度和湿度仪进行的EBEX2000(InternationalEnergyBalanceExperiment,2000)风速三分量、温度和湿度湍流实验观测数据,计算分析了湍流宏观量(即u,T,σu/u,σv/u,σw/u和σT/T等),湍流动能和感热通量等的特征,并与其他湍流实验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刘树华李洁刘和平梁福明王建华Johnny C.L.CHANAndrew Y.S.CHENG胡非刘辉志
关键词:ENERGYBALANCE感热通量
林网地区动量、感热和潜热通量的观测研究被引量:5
1991年
本文根据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和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研究所,1989年5月在吉林省乾安县防风林带区农田中进行的大气边界层及微气象观测得风、温、湿、气压及热量平衡等资料,利用近地面层相似理论的通量廓线关系和能量平衡方程,导出的波文比方法、空气动力学方法、能量平衡方法以及廓线梯度法,计算了林网内上下层的动量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结果表明:(1)2—4m处动量通量一般小于0.5kgm^(-1)s^(-2),14—16m处一般小于3.0kgm^(-1)s^(-2),并且波动较大;(2)感热通量有较强的日变化规律,并且2—4m处的值大于14—16m处的值,(3)潜热通量在2—4m处小于1—16m的值,在中午前后2—4m并出现负的值;(4)空气动力学方法、能量平衡方法与波文比方法计算结果比较吻合,而梯度法应用于2—4m处的计算结果偏小,因此,梯度法不适用于防护林树冠下层通量的计算。
刘树华张霭琛刘和平陈重
关键词:防护林动量通量感热通量
北京区域夏冬季风场、温度场的观测研究(英文)被引量:4
2005年
用北京及市郊地区共1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全月数据顺序文件“D文件”提供的风场及温度资料,采用逐时月平均的方法对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冬夏两季的风场,温度场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北京区域夏季边界层风场受西北特殊地形的影响,夜间低层大气流场常表现为由北向南的下坡风,白天逐渐转为由南往北的上坡风。而在冬季,这种山地 平原的局地环流的现象消失。(2 )夏季,城市西部海淀到丰台一带处在一个高温区,构成北京“热岛”的一个主要区域。而在冬季,海淀及海淀以北到丰台南部的地区是夜间的高温中心。
胡小明刘树华梁福明王建华刘和平王迎春李炬
关键词:风场温度场城市热岛城市边界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