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巧宜
-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卫生局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两种方法检测冻肉中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建立适用于本实验室快速、准确检测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方法。方法:采用常规分离培养鉴定法与多重PCR方法对49份生肉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相同,符合率为100%。49份样品中均检出8份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3株阳性对照以及6株阴性对照也均符合检测结果。但多重PCR方法所需的检测时间远少于常规分离培养鉴定法。结论:多重PCR较传统鉴定方法省时省力,对于监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有重要意义。
- 张健邓志爱刘巧宜陈守义
-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多重PCR法
- 多重PCR快速检测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多重PCR方法。方法:利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ail毒力基因以及该菌属的保守序列16 s rRNA基因,设计针对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PCR引物,进行多重PCR扩增。并对退火温度、Mg2+浓度以及引物浓度等扩增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研究证实本次多重PCR用于检测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100%)和敏感性(检测下限为102cfu/ml)。经过多次实验比较,PCR反应的退火温度为62℃,Mg2+浓度为2.5 mmol/L,引物A il和Yer浓度分别为200 nmol/L、100 nmol/L。结论:多重PCR较传统鉴定方法省时省力,对于监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有重要意义。
- 张健杨华源刘巧宜李孝权邓志爱陈守义
-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多重PCR
- 广州地区奶类抗生素残留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调查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为了解广州地区奶类抗生素残留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方法 2006-2009年期间,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对我市十个区以及两个地级市共计302份奶类样品进行了抗生素残留、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按照国标GB4789.10进行;抗生素残留和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检测则依照试剂盒的要求进行。结果 302份样品,其中有62份检测到有抗生素残留,阳性率为20.53%;奶粉类为高,29.51%;纯奶类次之,为22.67%。通过对各年份的相互比较,抗生素残留的检出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随机抽取的42份奶制品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阴性;10份生奶有7份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5份肠毒素检测呈阳性。结论广州地区的奶制品存在较高的抗生素残留的不安全因素,生奶类检出抗生素残留、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等的情况说明奶源存在污染。因此,监督部门必需更进一步规范生牛奶供应市场,加强对奶制品的抗生素残留的监控,以维护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
- 张健刘巧宜龙芝美邓志爱肖扬李迎月
- 关键词:奶类抗生素残留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肠毒素
- 广州地区食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分布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食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分布特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对广州十区两市日常监测的样品,共计207份,参照国标方法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检测和鉴定,并对分离菌株的生物分型、血清型分型、毒力基因携带等特征作分析。结果:207份样品中14份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阳性率为6.22%。分离到O:1,2、O:5、O:8三种血清型的菌株。14株菌株均为非致病的生物1A型,其中8株携带毒力基因ystB,3株携带yadA基因。冬、春季的分离率比夏、秋季的高(χ2检验,P<0.005)。结论:本地区食品中存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污染,以非流行株为主。应加强本地区食品加工、流通方面的监督管理,以减少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因素。
- 张健刘巧宜邓志爱张颖李钏华
-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