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涛

作品数:11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花叶
  • 6篇大豆
  • 6篇大豆花叶
  • 5篇花叶病
  • 5篇花叶病毒
  • 5篇基因
  • 5篇大豆花叶病
  • 5篇大豆花叶病毒
  • 4篇偃麦草
  • 4篇抗性
  • 4篇分子标记
  • 4篇百萨偃麦草
  • 3篇小麦
  • 2篇等基因
  • 2篇等基因系
  • 2篇性状
  • 2篇性状基因
  • 2篇栽培
  • 2篇栽培小麦
  • 2篇特异分子标记

机构

  • 1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作者

  • 11篇刘志涛
  • 5篇智海剑
  • 4篇亓增军
  • 4篇庄丽芳
  • 3篇李凯
  • 3篇王成坤
  • 3篇李晨旭
  • 3篇张锴
  • 2篇高乐
  • 2篇栾鹤翔
  • 2篇赵琳
  • 2篇马娜
  • 1篇李海朝
  • 1篇卢为国
  • 1篇任锐

传媒

  • 3篇大豆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开发小麦亲缘物种特异分子标记的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属于作物遗传育种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开发小麦亲缘物种百萨偃麦草特异分子标记的标记引物和方法,及该标记引物和方法的应用。本发明共提供了157对引物对,经过引物对扩增后的百萨偃麦草特异片段,全部定位于百萨偃...
亓增军李晨旭刘志涛庄丽芳
文献传递
基于RNA-seq的百萨偃麦草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开发与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百萨偃麦草(Thinopyrum bessarabicum L?ve,2n=2x=14,JJ或EbEb)是小麦改良的重要亲缘物种,开发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对于加快其有利基因向小麦中的转移和应用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百萨偃麦草分蘖期叶片RNA-seq获得的EST序列与节节麦D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鉴定出4 957条没有相似性的序列作为筛选百萨偃麦草特异序列的基础序列。从这些基础序列中随机选择部分序列设计EST-PCR引物507对,通过在普通小麦中国春、百萨偃麦草和中国春-百萨偃麦草双二倍体中的扩增分析,筛选出百萨偃麦草基因组特异标记,然后在已经选育出的8个小麦-百萨偃麦草异染色体系中进行染色体定位,并探讨这些标记在小麦染色体工程中的应用潜力;根据谷类作物的共线性,以百萨偃麦草EST序列设计共线性引物100对,并比较这些引物的扩增和定位结果。【结果】在开发的507对引物中,204对(40.2%)在百萨偃麦草和中国春-百萨偃麦草双二倍体中具有特异扩增,多态率远高于利用小麦(12%)和百萨偃麦草(14%)EST设计的234对共线性引物产生的多态率,建立了高效开发小麦亲缘物种特异标记的新方法;利用8个中国春-百萨偃麦草异染色体系,共定位了198个百萨偃麦草特异标记,分别位于染色体1J(31)、2JS(15)、2JL(26)、3JS(20)、4JS(12)、4JL(12)、5J(27)、6JS(13)、6JL(22)和7JS(20),其中189个是根据百萨偃麦草转录组序列设计;利用定位于1J和6J的特异标记确定了4个易位系的染色体身份,其中1个涉及1J的大片段易位,2个涉及6JS的不同区段易位,1个为小片段中间插入易位;利用这些易位系,将30个1J和12个6J特异标记分别定位于2个物理区段。【结论】通过RNA-seq结合与小麦基因组序列比对可以获得小麦亲缘物种相对特异的EST序列并据此开发引物,建立了开发外源染色体特异标记的新方法,开发的标记可应用于小麦异易位系鉴定�
李晨旭刘志涛庄丽芳亓增军
关键词:百萨偃麦草转录组分子标记易位系
国家大豆区域试验品种对SMV和SCN的抗性分析被引量:28
2013年
人工接种我国黄淮、长江流域及南方大豆产区流行SMV株系SC3、SC7和SC15、SC18及黄淮海流行SCN1号生理小种,对国内主要育种单位近年来选育的参加2010—2012国家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的122个参试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对SC3表现较好抗性(高抗、抗病)的品种32个,占接种该株系品种总数的32%,对SC7表现较好抗性的品种34个,占接种该株系品种总数的34%,同时对SC3和SC7表现较好抗性的品种22个,占接种2个株系品种总数的22%;对SC15表现较好抗性的品种3个,占接种该株系品种总数的13.6%,对SC18表现较好抗性的品种3个,占接种该株系品种总数的13.6%,同时对SC15和SC18表现较好抗性品种的2个,占接种2个株系品种总数的9.09%;近10年SMV抗性鉴定结果分析表明,我国抗SMV育种水平有所提高,新培育的中抗品种比率显著增加,感病品种比率下降。SCN抗性鉴定结果显示,仅沧豆11为高抗,高感品种34个,分别占参试品种总数的1.96%和66.67%,其余为中间型(中抗和中感)。近10年SCN抗性鉴定结果显示我国抗SCN育种水平没有明显改善。鉴定出鲁98011-14、沧豆11、开豆41、鲁97013-1兼抗SMV和SCN两种病害。
李凯刘志涛李海朝张锴王成坤任锐卢为国智海剑
关键词:大豆大豆花叶病毒大豆胞囊线虫
大豆花叶病毒侵染大豆抗感近等基因系后叶片超微结构变化的比较
马娜栾鹤翔沈颖超赵琳刘志涛张锴王成坤智海剑
关键词:大豆花叶病毒近等基因系超微结构
植物保健剂对大豆生长和产量以及大豆花叶病毒抗性的影响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作物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大豆生产面临巨大问题,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为提高大豆产量,需要开发各种途径来增加大豆产量,植物保健剂是指具有预防和杀灭昆虫、病原菌和其他有害生物的同时,...
刘志涛
关键词:大豆抗性
文献传递
大豆花叶病毒侵染大豆抗感近等基因系后叶片超微结构变化的比较被引量:4
2016年
采用齐黄1号×南农1138-2组合构建的抗病和感病的近等基因系F10∶11群体,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C3株系10和20 d后,调查它们的发病情况,并运用透射电镜观察抗病与感病家系间2个时期叶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抗病家系两个时期均没有可见的外部症状,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未受到明显破坏,但在接种20 d后,在叶肉细胞中发现了病毒粒子。感病家系接种10 d后出现花叶症状,接种20 d后叶片开始变黄;叶肉细胞中存在大量的病毒聚集体和风轮状内含体,叶绿体和线粒体受损明显,叶绿体片层结构扭曲肿胀,线粒体肿胀、内嵴模糊;随着接种天数的增加,叶绿体和线粒体被膜受损,出现不同程度的降解;在病毒和叶绿体外膜处发现了异形增生物,而且后期增多;病毒周围存在大量的可能和病毒的移动或组装相关的空泡和小囊泡。研究结果表明抗感近等基因系在SMV侵染后外部症状和叶片内部超微结构受损程度上都存在明显差异。
马娜栾鹤翔沈颖超赵琳刘志涛张锴王成坤智海剑
关键词:大豆花叶病毒近等基因系超微结构
一种开发小麦亲缘物种特异分子标记的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属于作物遗传育种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开发小麦亲缘物种百萨偃麦草特异分子标记的标记引物和方法,及该标记引物和方法的应用。本发明共提供了157对引物对,经过引物对扩增后的百萨偃麦草特异片段,全部定位于百萨偃...
亓增军李晨旭刘志涛庄丽芳
文献传递
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成株抗性及种粒抗性的鉴定
宋英培高乐刘志涛李凯沈颖超仲永坤智海剑
关键词:大豆大豆花叶病毒种粒斑驳
大豆花叶病毒成株抗性及种粒抗性的鉴定被引量:2
2015年
通过接种我国黄淮海及长江流域大豆产区流行株系SC3和SC7,对50份大豆品种(系)进行了成株抗性及种粒抗性(包括种粒斑驳抗性及种传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仅有2份大豆品种(SD1112和驻豆11)对SC3和SC7株系表现抗病。对SC3和SC7具有种粒斑驳抗性的材料分别为4和3份,接种两个株系后的大豆品种(系)的平均斑驳率分别为44.98%和49.42%,其中A3、SD1112和SD1108对SC3和SC7株系均具有种粒斑驳抗性。所选大豆品种(系)对SC3和SC7株系的平均种传率分别为1.47%和1.22%,对上述两个株系具有种传抗性的大豆品种(系)分别为19和29份。本研究首次鉴定了大豆品种对SC3和SC7株系的种粒抗性,为SMV种粒抗性育种工作拓展了种质抗源。
宋英培高乐刘志涛李凯沈颖超仲勇坤智海剑
关键词:大豆大豆花叶病毒种粒斑驳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百萨偃麦草EST-SSR标记开发与染色体物理作图
百萨偃麦草(Thinopyrum bessarabicum Love,2n = 2x = 14,JJ or EbEb)具有耐盐和兼抗多种麦类病害的特点,是小麦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基于第二代测序技术发展起来的转录组测序可以...
刘志涛
关键词:百萨偃麦草转录组测序EST-SSR标记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