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忠强

作品数:3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污泥
  • 2篇厌氧
  • 2篇颗粒污泥
  • 2篇PH值
  • 2篇ABR
  • 1篇厌氧颗粒
  • 1篇厌氧颗粒污泥
  • 1篇厌氧污泥
  • 1篇有机废水
  • 1篇剩余污泥
  • 1篇水处理
  • 1篇碱处理
  • 1篇反应器
  • 1篇废水
  • 1篇废水处理
  • 1篇ABR反应器
  • 1篇COD

机构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刘忠强
  • 2篇杨凤林
  • 2篇胡绍伟
  • 1篇宫正
  • 1篇孙翠
  • 1篇何玉凤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
  • 1篇辽宁化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厌氧颗粒污泥启动ABR反应器的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在一个有效容积为10 L的ABR中直接接种厌氧颗粒污泥,进水是以葡萄糖为基质的合成污水,考查在温度为35±1℃条件下反应器的启动,在整个实验阶段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 h,保持不变。进水COD浓度分别为500,1 000,1 500,2 000 mg/L,42天后COD去除率达到93.48%,并且保持稳定,反应器启动完成。
刘忠强杨凤林胡绍伟
关键词:ABR厌氧颗粒污泥PH值COD
有机负荷对ABR性能及其颗粒污泥的影响
本文在一个有效容积为10L的ABR中直接接种厌氧颗粒污泥,进水是以葡萄糖为基质的合成污水,考查在温度为35±1℃条件下反应器的启动以及有机负荷(OLR)改变对反应器性能和厌氧颗粒污泥形态的影响,在整个实验阶段水力停留时间...
刘忠强
关键词:有机废水废水处理厌氧污泥
文献传递
碱处理促进剩余污泥高温水解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9
2008年
研究了热碱水解法对剩余污泥特性参数(溶解性化学需氧量、挥发性脂肪酸、氨氮、pH值与污泥浓度等)的影响.碱的加入减弱了污泥细胞壁对高温的抵抗力,加剧了剩余污泥细胞内有机质的释放与水解,改变了污泥的性质.在反应温度为170℃、pH 13、反应时间为75 min的条件下,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达到了最大融出量17 956 mg/L,此时SCOD与总化学需氧量(TCOD)之比为0.65.在pH 13,反应时间为60 min时悬浮固体(SS)、挥发性悬浮固体(VSS)均达到了最大溶解率,其值分别为67%和72%.经热碱水解处理后的剩余污泥SCOD随着原污泥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呈现了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达到了0.97以上,而且随着pH值的增大,融出率也不断增大,在pH 13时达到最高值672 mg/g.另外,通过正交试验可以得出170℃时各因素对SCOD影响的重要性,依次为污泥浓度、pH值、反应时间.
何玉凤杨凤林胡绍伟孙翠刘忠强宫正
关键词:剩余污泥PH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