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明旭

作品数:51 被引量:266H指数:10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3篇基因
  • 22篇多态
  • 21篇多态性
  • 15篇基因多态性
  • 13篇肝炎
  • 12篇细胞
  • 12篇艾滋病
  • 11篇病毒
  • 9篇突变
  • 8篇乙型
  • 8篇乙型肝炎
  • 7篇等位
  • 7篇汉族
  • 6篇等位基因
  • 6篇SDF1
  • 6篇HIV-1
  • 5篇受体
  • 5篇维吾尔族
  • 5篇汉族人
  • 5篇肝炎患者

机构

  • 36篇解放军第30...
  • 10篇解放军第三○...
  • 6篇军事医学科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河南省卫生防...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云南省计划生...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深圳市卫生防...
  • 1篇卫生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美国纽约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二五...
  • 1篇解放军第十二...
  • 1篇北京职工医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1篇刘明旭
  • 48篇王福生
  • 34篇金磊
  • 31篇雷周云
  • 12篇洪卫国
  • 8篇施明
  • 8篇侯静
  • 8篇张冰
  • 8篇洪卫国
  • 7篇徐东平
  • 6篇杜清友
  • 6篇吴祖泽
  • 6篇施红
  • 6篇侯静
  • 5篇陈菊梅
  • 4篇高兰兴
  • 4篇邱兆华
  • 4篇王波
  • 4篇邢利和
  • 3篇施红

传媒

  • 10篇世界华人消化...
  • 7篇肝脏
  • 6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中国性病艾滋...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遗传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10篇2003
  • 11篇2002
  • 18篇2001
  • 9篇2000
  • 1篇1993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性病和HIV-1感染人群中CCR5,CCR2和SDF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HIV-1感染者和性病患者中CCR5,CCR2和SDF1等位基因的分布及其特点。 方法:收集乙型肝炎患者(268例)、艾滋病感染者(130例)和性病(259例)的血液标本共657份,应用QIAGEN全血细胞基因组提取试剂盒,分离纯化人血细胞基因组DNA样品,应用PCR或PCR-RFLP分析CCR5,CCR2-64I和SDF1-3’A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和分布特点。 结果:在乙型肝炎、性病和HIV-1感染者人群中,CCR5△32的突变频率分别为0.19%、0%和0%,在259例个体性病患者中只有一例男性发生了杂合子突变,而在乙型肝炎和HIV-1感染者人群中没有检测出CCR5△32突变基因,可见,CCR5△32的突变率较低,反之,CCR2-64I的突变频率较高,与前述三种患者对应的突变频率分别为19.3%、19.6%和20.7%,进而分析发现SDF1-3’A等位基因在乙肝、性病和HIV-1感染人群中的突变率分别为27.8%,27.4%和26.9%,应用x^2检测与统计学分析显示在乙肝,性病和HIV-1感染人群中CCR2-64I和SDF1-3’A等位基因突变分布之间无连锁关系。 结论:突变频率很低的CCR5△32基因型在上述3种类型传染病的发病过程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而突变频率较高的CCR2-64I和SDF1-3’A基因型的功能及其在上述3种传染病进程中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刘惠刚王福生洪卫国金磊周越塑侯静张冰刘明旭
关键词:乙型肝炎性病CCR5CCR2SDF1基因多态性
CCR5-894ΔC等位基因在普通人群和艾滋病病毒亚型感染者中的分布
2003年
洪卫国徐安龙刘明旭王福生侯静金磊雷周云
关键词:等位基因
中国汉族和维吾尔族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未感染人群中CX3CR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调查艾滋病病毒 1 (HIV 1 )亚型辅助受体CX3CR1的V2 4 9I和T2 80M基因突变 ,在汉族和维吾尔族 (维族 )普通人群、HIV 1高危人群和感染者中的分布 ,探讨I2 4 9 M2 80单倍型与HIV 1感染和艾滋病 (AIDS)病程的关系。方法 分别选择汉族和维族的普通人群、HIV 1高危人群和感染者 ,共 6组 ,采取聚合酶链反应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 ,确定2 4 9和 2 80密码子是否发生基因突变。采用行列表 χ2 检验及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分析同一民族不同人群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维族人群I2 4 9和M2 80基因频率分别为 1 6 .1 %和 1 3 .3 % ,汉族人群分别为 3 .3 %和 2 .4% ,其中感染者高于普通人群 ,普通人群高于高危人群 ,但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CX3CR1的I2 4 9和M2 80之间存在明显的连锁关系 (P≈ 0 .0 )。结论 中国维族I2 4 9 T2 80单倍型频率 (2 .8% )明显低于高加索人 (1 2 .5 % ) ,I2 4 9 M2 80单倍型频率 (1 3 .3 % )与高加索人接近(1 5 .8% ) ,汉族则两者都低得多 (0 .9%和 2 .4% )。I2 4 9 M 2 80单倍型与HIV
刘明旭王福生洪卫国王昌清王波金磊侯静雷周云
关键词:汉族维吾尔族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树突状细胞与肝脏疾病被引量:10
2000年
免疫反应的产生首先是由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捕获抗原,经其加工处理后将抗原信息传递给 T,B 淋巴细胞,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特异性免疫应答.APC包括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巨噬细胞(MΦ)、B 细胞等,其中 DC 是人体内最具潜能的抗原提呈细胞(APC),能在体内外直接激活纯真(naive)T 细胞,提呈抗原给
邢利和王福生刘明旭朱传琳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病因学肝疾病病理学
腺病毒介导的人野生型p53、GM-CSF和B7-1基因转移诱导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被引量:11
2001年
目的观察携带人野生型p53、GM-CSF和B7-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BB-102)转染BEL-7402、HLE及HuH-7肝癌细胞后p53基因的表达,以及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影响肝癌细胞的增殖。方法BB-102以MOI为50pfu/细胞 感染肝癌细胞系BEL-7402(p53基因为野生型)、HLE及HuH-7(p53基因为突变型)。免疫组织化学祛检测BB-102携带的p53基因的表达,TdT法原位检测肝癌细胞的凋亡。结果BB-102携带的p53基因能在转染了 BB-102的肝癌细胞中高效表达。转染 BB-102后肝癌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染毒后第 4- 10 d期间, BEL-7402、 HLE及 HuH-7三株肝癌细胞的平均受抑率分别为 58.5%、 81.5%及71.1%,其中对 p53基因突变的肝癌细胞的抑制程度要大于对p53基因为野生型肝癌细胞的抑制程度。转染BB-102还能诱导肝癌细胞的凋亡。结论BB-102通过其介导p53基因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这为BB-102应用于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施明王福生刘明旭张冰邱兆华雷周云Masayoshi Namha高兰兴吴祖泽
关键词:脱噬作用GM-CSFB7-1基因
中国人群中HIV-1辅助受体CCR5基因新突变位点及CCR5-894C缺失基因多态性分析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HIV 1辅助受体CCR5基因编码区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位点 ;分析CCR5 894C缺失等位基因在中国普通人群和HIV 1高危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和相关意义。方法 针对CCR5编码区用 2对引物进行PCR扩增 ,设计测序引物对 45例汉族人样本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 ,用DNAstar分析测序结果 ,寻找SNP位点。采用错配PCR RFLP法对中国汉族、蒙族、藏族普通人群 ,性传播疾病和静脉吸毒高危人群及HIV 1携带者 ,共 62 7份样品进行了CCR5 894C缺失等位基因分型。结果 在 45例汉族人CCR5基因编码区共发现 6个SNP位点 ,4个 (1 84A→G、50 3G→T、668G→A、999G→T)引起氨基酸改变 ,两个无义突变 ;此外还发现 1个单碱基缺失 (894C缺失 ) ,引起移码突变和提前终止。其中 1 84A→G、50 3G→T、999G→T三个中国汉族人所特有的SNP位点为首次发现 ,它们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1 .1 1 % ,2 1 .1 %和 1 0 .0 % ;其中 50 3G→T分布明显不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汉、藏、蒙等民族的普通人群CCR5 894C缺失等位基因频率为 1 .1 1 %、0 .53 %和 0。在汉族HIV 1性传播、静脉吸毒传播的高危人群中 ,HIV 1阳性个体和阴性个体间CCR5 894C缺失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与汉族普通人群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意义。
刘明旭王福生洪卫国王波金磊雷周云侯静
关键词:CCR5受体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基因
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的人野生型p53基因增强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 :观察表达人野生型p5 3 ,GM CSF和B7 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BB 10 2 )提高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BEL 74 0 2 ,HLE和HuH 73株肝癌细胞被 5 0MOI的BB 10 2转染后 ,Westernblot检测p5 3基因的表达 ,MTT方法检测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当MOI为 5 0pfu/细胞时 ,腺病毒载体对 3株肝癌细胞的转染效率均达到 80 %以上。转染BB 10 2后 ,HLE和HuH 7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分别提高 11倍和 2 8倍 ,对丝裂霉素 C的敏感性分别提高 3 .75倍和 2 0倍。而BB 10 2的转染对BEL 74 0 2细胞的化疗敏感性没有影响。结论 :BB 10 2腺病毒载体转染后能显著提高p5 3基因突变的HLE和HuH 7细胞对顺铂和丝裂霉素 C的敏感性 ,因而增强顺铂和丝裂霉素 C对HLE和HuH
施明王福生刘明旭张冰雷周云邱兆华高兰兴吴祖泽
关键词:重组腺病毒P53基因丝裂霉素-C
中国汉族人SDF1-β编码区新多态性位点初步研究
2003年
为调查中国汉族人HIV 1相关基因SDF 1β的多态性特点 ,选择 4 5例健康汉族人 ,对SDF 1β编码区的 4个外显子进行PCR扩增 ,然后分别测序。用DNAstar软件分析测序结果 ,在编码区共发现 1个基因多态性 (SNP)位点 :192位G→T ,使赖氨酸变为天冬酰胺 ,突变频率为 8 9% ;1例单碱基缺失 :10 0位T缺失 (10 0ΔT) ,引起 34位氨基酸移码突变 ,到 5 9位氨基酸翻译提前终止。两者均为首次发现 ,其对HIV
刘明旭王福生洪卫国王波金磊雷周云侯静
关键词:汉族人
人α-干扰素与乙型肝炎病毒前S2嵌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和鉴定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重组表达人α 干扰素与乙型肝炎病毒前S2融合蛋白 (IFN PreS2 ) ,探索治疗HBV感染的特异性免疫药物。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扩增出人IFN α2b和HBVPreS2基因片段 ,分步克隆获取融合基因 ,构建pBV IFN PreS2重组表达载体 ,转化E .coli后诱导表达IFN PreS2融合蛋白。结果 在E coli中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为 2 70 0 0的目标蛋白 ,后者以包含体形式存在 ,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 15 %。经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RP HPLC)等步骤纯化后 ,目标蛋白纯度达到 95 %。复性的表达产物在体外测定具有相应的生物活性和免疫学特性 ,干扰素生物比活达到 10 8IU/mg蛋白质。融合蛋白能与抗IFN α抗体、抗HBVPreS2抗体及多聚人血清白蛋白 (PH SA)结合。结论 在原核系统中有效表达了具有高生物活性的IFN PreS2融合蛋白。
徐东平韩凤连施红王福生程云金磊雷周云刘明旭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干扰素Α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感染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被引量:32
2000年
目的 调查中国汉族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HIV 1)感染相关的CCR5△ 32、CCR2 6 4I和SDF1 3’A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和多态性的特点。方法 以 12 5 1例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 ,应用PCR、PCR/RFLP(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和DNA直接测序等方法进行检测 ,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中国汉族人群中存在CCR5△ 32等位基因突变 (均为杂合子基因型 ) ,突变频率为 0 .0 0 119,和西欧及美国白人相比 ,中国人群中CCR5△ 32基因突变频率极低 ,而CCR2 6 4I和SDF1 3’A基因突变频率相对较高 ,分别为 0 .2 0 0 2 3和 0 .2 872 3。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的CCR5△ 32、CCR2 6 4I和SDF1 3’A等位基因的突变和多态性特点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于CCR5△ 32突变率低 ,中国汉族人群对性接触传播的HIV 1病毒 (R5 )
王福生金磊雷周云施红洪卫国徐东平施明蒋建东汪悦张冰刘明旭李跃旗
关键词:趋化因子受体HIV-1基因突变基因多态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