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军

作品数:30 被引量:78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商标
  • 6篇侵权
  • 5篇知识产权
  • 5篇注册商标
  • 4篇诉讼
  • 4篇专利权
  • 4篇利权
  • 3篇商标淡化
  • 3篇司法
  • 3篇侵犯
  • 3篇侵犯专利权
  • 3篇侵权行为
  • 3篇法院
  • 2篇要件
  • 2篇人民
  • 2篇人民法院
  • 2篇商标侵权
  • 2篇商标侵权行为
  • 2篇商标权
  • 2篇审查

机构

  • 23篇北京市高级人...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23篇刘晓军
  • 1篇闫宏宇

传媒

  • 5篇电子知识产权
  • 4篇科技与法律
  • 3篇知识产权
  • 2篇人民司法
  • 1篇安徽电力职工...
  • 1篇法律适用
  • 1篇今日财富(中...
  • 1篇清华知识产权...
  • 1篇全国法院第十...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知识产权诉前禁令制度的变革与重构被引量:7
2016年
我国知识产权诉前禁令制度在确立之初曾掀起了适用高潮,但其适用现状不容乐观,总体来看其预期作用并未能得到充分展示。制度设立具有的或多或少的被动性及指导思想的理想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诉前禁令适用的混乱状况。当前知识产权制度仍处于持续变革中,层出不穷的技术创新对既有知识产权制度形成了较大冲击,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仍有可能扩充,知识产权诉前禁令制度的变革与重构已经迫在眉睫。知识产权诉前禁令要树立"效率优先"的理念,减轻申请人的证明义务和法院的审查责任,重构担保与反担保制度,将是否作出诉前禁令与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密切联系起来,让当事人的意志与利益在诉前禁令制度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积极扩展知识产权诉前禁令制度适用的新空间,适当兼顾对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利益的平衡保护。
刘晓军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07年商标审判新发展
2008年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2007年审理了大量的商标案件。这些案件中包含了较多的法律问题,如新证据的认定、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的作用、被异议商标与引证商标近似性判定时间标准的认定等问题。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对这些问题的审判实践,为业界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研讨提供了有关素材和初步思路。
刘晓军
侵犯专利权诉讼之抗辩要论
2010年
诉讼抗辩是对对方当事人诉讼主张的对抗,即在对方当事人提出某个诉讼请求或某种诉讼主张时,己方当事人得主张某种不同的法律事实或法律关系,以对抗、抵消、吞没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或诉讼主张。民事诉讼中一些抗辩事由是通用的。
刘晓军
关键词:侵犯专利权专利权保护诉讼主张抗辩事由外观设计专利
全文增补中
变劣行为侵犯专利权之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变劣行为是改变专利技术方案并使其技术效果降低的行为,变劣侵权是构成侵犯专利权的变劣行为。但变劣行为只有符合一定条件才能构成侵犯专利权的行为,这些条件包括变劣行为必须是对专利方案的技术特征的变更,变劣后的技术方案实现了技术效果的降低,变劣行为与技术效果的降低具有因果关系,变劣后的技术未落入现有技术的范围及变劣行为的显而易见性。而且变劣侵权与等同侵权密不可分,变劣侵权实质是一种特殊的等同侵权行为。
刘晓军
关键词:等同侵权专利权
混淆误认与商标共存制度的适用被引量:6
2015年
'商标共存'通常是指容易引起相关公众混淆误认的商标的共存。对于可能引起相关公众混淆误认的若干商标来说,如果在先商标所有人同意在后商标的共存,一般不宜仅仅因为其共存可能引起相关公众混淆误认的后果就忽略在先商标所有人同意在后商标共存的意思表示。商标制度首先保护的是商标权人的利益而不是消费者的利益,或者说消费者利益保护只是保护商标权人利益的反射效应而已。目前我国商标理论中还不够重视商标共存制度,司法实践中虽然近年来商标共存制度的适用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误区或限制,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认为只有消除了混淆误认才能适用商标共存制度。其实,消除混淆误认并不是也不可能是适用商标共存制度的前提或结果,恰恰相反,商标共存制度必须以承认相关公众的混淆误认为适用前提,同时适用商标共存制度也不必然具有消除相关公众混淆误认的后果。适用商标共存制度只是在保护商标权人利益和保护消费者利益之间优先选择了前者,这种选择只是出于对商标权私权属性的回归与尊重。
刘晓军
关键词:商标共存注册商标商标使用
注册商标转让行为纠纷案件审理中的若干问题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刘晓军
关键词:合同纠纷案件注册商标案件审理转让行为商标转让转让合同
商标淡化的若干问题研究被引量:12
2002年
商标淡化是指减少、削弱驰名商标或其他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商标的识别性和显著性 ,损害、玷污其商誉的行为。它突破了传统商标权的保护范围 ,有自己独特的构成要件。从性质上说 ,商标淡化既是一种侵权行为 ,又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
刘晓军
关键词:商标商标权商标淡化构成要件不正当竞争行为商标侵权行为商标权
侵权标识是注册商标法院应当如何审理被引量:1
2004年
在近年人民法院审理的一批商标侵权案件中,被告往往以其使用的被控侵权标识也是注册商标为由进行抗辩.
刘晓军
关键词:注册商标法院商标侵权行为《商标法》
商标淡化的若干问题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商标淡化是指减少、削弱驰名商标或其他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商标的识别性和显著性,损害、玷污其商誉的行为.它突破了传统商标权的保护范围,有自己独特的构成要件.从性质上说,商标淡化既是一种侵权行为,又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而且还是一种损害消费者及一般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
刘晓军
关键词:商标淡化反淡化保护《巴黎公约》TRIPS驰名商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共同侵犯专利权的认定及责任
2013年
专利法中的共同侵权就是数个民事主体共同实施的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它具有侵权主体复数性、侵权行为整体性、侵权客体单一性、损害后果共同性和行为性质可转化性的特点。共同侵犯专利权应当承担共同侵权责任,共同侵权责任不限于连带责任,连带责任通常仅适用于损害赔偿责任。替代责任不是共同侵权责任,但其在侵犯专利权诉讼中应当有更大的适用空间。
闫宏宇刘晓军
关键词:共同侵权连带责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