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晖
- 作品数:52 被引量:425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 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毒性传感器的配套快速启动装置
-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毒性传感器的配套快速启动装置,该装置可实现微生物燃料电池毒性传感器的快速启动。主体装置采用H型微生物燃料电池,通过加速启动装置的培养,待培养的阳极电极材料固定在电极固定板14上,均匀分布于阳...
- 卢洪斌卢少勇王焕华刘晓晖李琳琳秦攀国晓春
- 文献传递
- 一种抽屉式微生物电池耦合人工湿地系统
- 一种抽屉式微生物电池耦合人工湿地系统,包括装置本体和填料抽屉,填料抽屉由布满小孔的塑料板焊接而成;装置本体通过多块有机玻璃板焊接而成长方体形状,其四个侧面三个面密封,一个面敞开,装置本体底部设置有底封板,同时其底部和顶部...
- 刘晓晖卢少勇刘莹王宇赵斌国晓春张婷婷卢洪斌
- US/UV-Fenton体系处理高浓度罗丹明B特性研究被引量:17
- 2016年
- 以罗丹明B为目标污染物,探索US/UV-Fenton体系对高浓度染料的降解规律.首先对比了Fenton、US-Fenton、UV-Fenton以及US/UV-Fenton体系降解RB的效果,通过建立反应动力学方程,发现各体系反应均符合伪一级动力学,进而分析US/UV-Fenton体系之间的协同因子.考察了初始溶液pH值、H_2O_2的投加量、H_2O_2与Fe^(2+)摩尔比、反应时间和超声功率5个因素对US/UV-Fenton体系降解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罗丹明B溶液脱色率为99.9%,COD_(Cr)和TOC去除率分别为91.2%和61.85%,废水可生化性(BOD_5/COD值)由0.277提高至0.503.最后根据反应规律,分析了US/UV-Fenton体系的反应机制,深度探讨了体系之间的协同促进作用.
- 王炜亮王玉番卢少勇鞠甜甜张玲丽刘晓晖
- 关键词:紫外光FENTON羟基自由基罗丹明B
- 一种超声萃取沉积物中多种抗生素的前处理方法
- 一种超声萃取沉积物中多种抗生素的前处理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第一步:将沉积物或泥沙土冷冻干燥,然后粉碎过200目筛得到样品;第二步:将第一步得到的样品和内标液置于一离心管内;第三步:向第二步的离心管内加入萃取剂,超声处理1...
- 刘晓晖卢少勇吴亦潇郭睿孟伟郑丙辉张维昊毕斌
- 文献传递
- 人工湿地系统
- 本公开涉及一种人工湿地系统,该人工湿地系统包括底座、支撑台、水上湿地净化单元以及升降机构。底座固定于河道的河岸上,支撑台沿垂直于底座的方向延伸,且支撑台的一端固定于底座远离河岸的一侧,水上湿地净化单元连接在支撑台远离河岸...
- 卢洪斌卢少勇王涛李响刘晓贺刘晓晖国晓春
- 文献传递
- 微囊藻毒素的环境暴露、毒性和毒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6年
- 微囊藻毒素(MCs)是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蓝藻的爆发性繁殖产生的最常见的藻毒素,因其分布广、结构稳定、毒性大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微囊藻毒素在我国水体中的污染现状和典型毒性效应及毒性作用机制。另外,针对目前藻毒素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建议,可为有效降低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的潜在安全风险及深入研究其生态毒性效应提供支持。
- 国晓春卢少勇谢平陈隽刘晓晖
-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环境暴露毒性效应致毒机制
- 一种构建高密植定点复氧固定生态床的方法
-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适合应用于水深超过2m左右的湖泊水库的高密植定点复氧固定生态床,包括植株培养系统、植株系统、漂浮器。所述系统采用PVC管,管体由防腐钢丝固定形成固定生态床主体,利用浮力作用悬浮于自然水体中,水上高度10‑...
- 卢少勇卢洪斌秦攀王骥万正芬李琳琳刘晓晖
- 文献传递
- 水环境中药品和个人护理品的迁移转化转化、毒性效应及其风险评估被引量:11
- 2015年
- 由于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不断被排入水体,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很大的潜在威胁,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PPCPs的种类和来源,评述PPCPs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毒性效应及其水环境风险评估现状,对现有PPCPs风险评估方法的不足提出建议。
- 刘晓晖董文平乔光明王玉番王炜亮
- 关键词:毒性效应风险评估
- 一种抽屉式微生物电池耦合人工湿地系统
- 一种抽屉式微生物电池耦合人工湿地系统,包括装置本体和填料抽屉,填料抽屉由布满小孔的塑料板焊接而成;装置本体通过多块有机玻璃板焊接而成长方体形状,其四个侧面三个面密封,一个面敞开,装置本体底部设置有底封板,同时其底部和顶部...
- 刘晓晖卢少勇刘莹王宇赵斌国晓春张婷婷卢洪斌
- 文献传递
- 长江流域重点湖泊的富营养化及防治被引量:23
- 2017年
- 近几十年,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严峻,限制了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实施长江大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推动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沿程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亟需解决。本文以长江水系沿程6个重点湖泊为对象,探讨其富营养化历史演变特征、成因及控制对策。结果表明,长江流域6个主要湖泊的富营养化指数在近几年基本呈逐渐降低趋势,富营养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改善。富营养化成因复杂,外源输入与内源释放是其主要原因,湖泊形态与水文条件也起了辅助作用:6个湖泊都是浅水湖泊,且多为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利于营养物质积累与藻类生长。对于外源中工业和生活源输入,其控制措施相对成熟,通过扩建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率及完善配套管网建设等措施,可大大减少入湖营养物含量;而外源中的面源污染则需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平衡施肥、生态工程(湿地、塘等)防治。对于内源释放,其治理过程相对复杂,目前主要有底泥疏浚、沉积物氧化、化学沉淀、底泥覆盖、微生物制剂、生物浮床等多种物理化学生物方法。但不同湖泊因其物理化学条件差异,适用方法也不同,故各湖采取的内源控制技术有待进一步论证。控制湖泊内外源营养盐输入的同时,进行流域生态修复并保障治理与管理并重,才能确保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长期有效性。
- 李琳琳卢少勇孟伟刘晓晖国晓春万正芬
- 关键词:长江水系湖泊富营养化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