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毳
- 作品数:14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美国新闻》排名真正的显著影响
- 2009年
- 美国大学排名始于1983年,在过去25年里它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这些影响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显露出来的?在美国的消费者、学生和家长群体中,在高等教育机构中,大学排行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美国新闻排行榜走向全球,其中一些,已经成为了世界流行的趋势。本文将一一列举。
- 罗伯特·J·莫斯刘毳
- 关键词:新闻大学排行榜高等教育机构大学排名家长
- 乌克兰与博洛尼亚进程——博洛尼亚进程对乌克兰国家机构影响案例研究
- 2010年
- 本文以乌克兰的一个国家机构的管理人员和教师为样本,呈现了他们对博洛尼亚进程对其学校影响的观点的案例研究结果。数据来源于集中的团体访谈,该被访谈团体由经历了这一改革实施过程的五位志愿教师组成。研究结果表明,阻碍一个新方案成功的因素有:集权管理、培训不足、资源稀缺、对原有制度的依附、教育质量明显下降、传统的遗失等。提供给正经历类似转变的机构的建议是,谨记他们特有的历史、文化、地理位置、财政来源、学生和员工。
- 欧莱纳·科夫顿谢尔顿·斯蒂克刘毳
- 关键词:博洛尼亚进程数据来源集权管理
- 论教学学术的内涵及其发展策略被引量:1
- 2010年
- 教学是大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学学术是大学教师学术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学术要求大学教师树立以教学为重要职责的理念,并在人格、知识、技能等方面全面发展,在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同时,提高大学教学质量。
- 刘毳
- 关键词:教学学术大学教师
- 国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动向及启示被引量:3
- 2010年
- 发达国家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虽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并随着社会需要不断的完善。近年来,俄、美、英、韩、法等国在高校制度改革方面,呈现出扩大统一考试、强调综合评价、探索多元录取等趋势。其招生考试改革经验,值得反思与借鉴。
- 刘毳
- 关键词:高校招生考试
- 高中取消文理分科为时尚早被引量:14
- 2009年
- 文理分科是我国高中教育普遍实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与高校招生分科考试密切相关。为了选拔适于学科专业学习的新生,高校招生分科考试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但由此衍生的高中盲目、过早文理分科问题,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促进人才培养,应优化高考科目组合,引导基础教育全面发展;采取有效举措,矫正高中过早分科弊端;适当增加高中选修课,真正发挥会考的积极作用。
- 张亚群刘毳
- 关键词:高中文理分科高考科目改革高中会考选修课
- 也谈大学破格招生——从钱钟书、吴晗、臧克家上大学说起被引量:7
- 2011年
- 人们常用民国时期钱钟书、吴晗、臧克家等低分入大学,对比今天统一招考在选拔"偏才"、"怪才"方面的功能缺失。当年的教育现实、考试制度究竟是怎样的?他们被"破格"录取是完全取决于单科成绩突出吗?探讨这三位大师当年应考经历的真相及招考制度保障,有助于全面认识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演化规律,为当前高考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 张亚群刘毳
- 关键词:大学自主招生破格录取历史启示
- 大学三问——克拉克·克尔的高等教育思想管窥
- 2010年
- 有目共睹,高等教育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化。变化饱含着希冀与机遇,也充斥着迷惑与指责。但唯一不变的就是变革本身。但对比于其他领域,大学以其特有的传统为主线缓慢地演变着。在这一路演化之中,大学不时面临一系列理念层面上的两难抉择。大学究竟更应为国家竞争出力,还是更应为全人类的共同进步谋利?大学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外部条件是否还应坚守传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到来之际,大学是否应该抛却精英教育?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克拉克·克尔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 刘毳
- 关键词:高等教育思想高等教育大众化精英教育
- 中英高等教育评估项目比较被引量:3
- 2011年
- 英国高等学校科研评估(RAE)与中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CDR)同为评估项目,均以学科为评估对象,针对高校的科研质量进行评估。但这两种评估活动在实施主体、指标体系、运行程序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工作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将其与我国的学科评估进行对比,探寻差异,可以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评估工作的完善提供借鉴。
- 刘毳
- 关键词:学科评估高等教育
- 梅贻琦与海峡两岸清华大学
- 在海峡两岸清华大学发展史上,梅贻琦校长曾作出重大的历史贡献,他以卓越的办学成就享誉海内外。作为两岸清华大学共同的精神财富,梅贻琦的教育思想及其办学经验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在两岸清华大学联手筹办100周年校庆之际,探讨梅贻琦...
- 刘毳
-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学史
- 文献传递
- 梅贻琦与清华大学通识教育实践被引量:7
- 2011年
- 迄今8位获诺贝尔奖华人学者中,有3位出自梅贻琦执掌时期的清华大学,这是与梅贻琦持之以恒的通识教育实践和无私奉献的教育家精神密不可分的。他主张"明明德"、"新民",养成整体之人格;坚持"知类通达","通重于专",注重通才教育;倡导各学科融会贯通,养成广博学识;提出"大师"论与"从游"论,强调教师的特殊作用。这些独具特色的通识教育理念,贯穿其治校方略、师资建设、学科发展、课程设置、校园文化诸环节,促进了创新人才的培养,为当今大学教育变革提供了有益借鉴。作为两岸清华大学共同的精神财富,梅贻琦的通识教育思想及其办学经验值得倍加珍惜。
- 张亚群刘毳
- 关键词:梅贻琦通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