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军
-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理学更多>>
- 表浅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局部单次注射曲安奈德预防狭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9年
- 背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可一次性完整切除整块病变,目前已被广泛用于表浅食管癌的治疗,但当切除黏膜范围超过3/4 wk时,极易并发顽固性食管狭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评价创面局部单次注射曲安奈德预防大范围表浅食管癌ESD后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7-12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的49例大范围表浅食管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前期27例仅行ESD治疗,设为对照组,后期22例ESD术后创面局部注射曲安奈德预防狭窄,设为治疗组.两组均系统内镜随访,并发食管狭窄时予以内镜下球囊扩张(endoscopic balloon dilation,EBD)治疗,直至成功解除梗阻.统计比较两组食管狭窄的发生率及所需的EBD次数.结果治疗组食管狭窄发生率为22.7%(5/22),明显低于对照组74.1%(20/27)(P=0.001);狭窄发生后所需EBD次数,治疗组平均为4.4±2.1次(范围2-7次),亦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8.7±4.2次(范围1-17次)(P=0.037).无局部注射相关的出血、穿孔、纵膈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大范围食管ESD术后创面单次注射曲安奈德可以有效预防食管狭窄的发生,并可显著减少EBD治疗次数.
- 阮荣蔚俞江平陶亚利刘永军朱舒文王实
- 关键词:曲安奈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食管狭窄
- 非传统近似下海洋内波的一类WKB近似解被引量:1
- 2011年
- 在非传统近似(即,包含地转水平分量在内的完整地转效应)条件下,用WKB(Wentzel–Kramers–Brillouin)方法得到了密度连续分层海洋内波的一类WKB近似解。为了检验所得到的WKB近似解的有效性,对WKB解各垂向速度模态与基于三点中心差分格式及QR算法的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详细比对,结果表明,当浮频率N(z)是关于深度z的慢变函数时,WKB近似解与数值结果符合良好。另外,还比较和分析了非传统近似与传统近似条件下内波解的差别,结果表明:地转水平分量一般是不能忽略的,对海洋内波的生成、演变及消衰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刘永军宋金宝黄小峰
- 关键词:内波
- 用平行相列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制作相息图的研究
- 利用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制作相息图是目前唯一的一种能实现动态实时计算全息的方法,它在光信息处理和光学测量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平行向列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它是由低成本的商业液晶电视改造而成的,随后在液晶空间光调...
- 胡立发刘永军曹召良穆全全李大禹刘永刚彭增辉宣丽
- 关键词:空间光调制器液晶液晶电视滤波器
- 文献传递
- 二维水槽中岩石坠落激发表面波的生成机制被引量:2
- 2009年
- 针对二维水槽中岩石坠落激发表面波的生成机制进行数值和实验室研究,其中数值模型使用边界元方法求解完全非线性势流函数,实验室研究测得不同时刻的波面位移并用于检验数值模型.研究表明,数值结果和实验结果比对良好,这种基于势流函数理论的数值模型能够有效模拟水中岩石坠落激发表面波的生成过程.进一步数值研究了生成波最大位移随岩石大小、密度、初始位置和下落角度的变化,结果发现:岩石大小和密度对生成波最大位移的影响非常重要,而岩石初始位置和下落角度对生成波最大位移的影响较为显著.当岩石大小变大,密度变大,岩石初始位置更靠近水面或下落角度更偏离垂直方向时,生成波最大位移增大.此外,数值研究表明,利用水中岩石坠落可以给出水槽中生成破碎波的新方法.
- 何海伦刘永军莫军宋金宝
- 关键词:边界元方法波浪破碎
- 一种自润滑复合粉末、自润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润滑复合粉末、自润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自润滑复合粉末的组成为NiCr、Cr<Sub>3</Sub>C<Sub>2</Sub>和LaF<Sub>3</Sub>;所述自润滑复合粉末的制备方法包...
- 黄传兵杨昊张伟刚张会丰刘永军孙小明兰昊于守泉
- 液晶湍流模拟器的研制
- 随着天文成像、光通讯及遥感探测等的迅速发展,光传输的大气湍流效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有必要研制湍流模拟器进行实验室模拟,为工作于随机涨落介质(大气)中的光学仪器提供实验室条件下的测试和评价手段.湍流模拟器的功能是...
- 胡立发刘永军曹召良李大禹穆全全刘永刚彭增辉宣丽
- 关键词:液晶电光特性
- 文献传递
- 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追加手术的原因分析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追加外科手术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8月ESD术后追加手术的23例早期胃癌共25处病灶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内镜下表现、ESD病理结果及手术病理结果。结果早期胃癌ESD术后追加手术的原因有病灶侵犯黏膜下层19处(76%),分化类型差16处(64%),脉管内瘤栓8处(32%),阳性切缘9处(36%)。追加外科手术后病理提示肿瘤残留2例,淋巴结转移1例。随访2~53个月,中位数17个月,无复发及死亡。结论侵犯黏膜下层、分化类型差、脉管内侵犯以及基底切缘阳性是早期胃癌ESD术后追加手术的主要原因。
- 李焱冬张延强俞江平阮荣蔚刘永军陶亚利崔钊朱舒文周丹萍陈圣森王实
- 关键词: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