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炎源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电子电信

主题

  • 7篇行波管
  • 5篇空间行波管
  • 5篇KU波段
  • 3篇连续波
  • 2篇电子发射
  • 2篇离子束
  • 2篇可靠性
  • 2篇放大器
  • 1篇电真空
  • 1篇电真空器件
  • 1篇电子发射特性
  • 1篇电子光学
  • 1篇电子光学系统
  • 1篇逸出功
  • 1篇真空器件
  • 1篇碳膜
  • 1篇钼栅极
  • 1篇离子束辅助
  • 1篇离子束辅助沉...
  • 1篇脉冲行波管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电...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8篇刘炎源
  • 6篇苏小保
  • 5篇尚新文
  • 5篇肖刘
  • 5篇易红霞
  • 3篇王莉
  • 3篇金锋
  • 3篇戴志浩
  • 3篇袁广江
  • 3篇陈之亮
  • 3篇李延威
  • 3篇曹林林
  • 2篇李宁
  • 2篇李国超
  • 2篇刘濮鲲
  • 2篇柳襄怀
  • 2篇殷杰
  • 2篇陈桂丽
  • 1篇吕薇
  • 1篇吴静贤

传媒

  • 2篇电子学报
  • 1篇微波学报
  • 1篇真空电子技术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2
  • 1篇199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用离子束技术改善材料电子发射特性的研究被引量:5
1996年
本文用离子束技术,使铜网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降低,场发射性能得到改善,钼网的"栅发射"得到抑制。测量并讨论了逸出功变化对电子发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离子束技术是改善材料电子发射性能的有效手段。
柳襄怀朱宏郑志宏刘炎源吴静贤
关键词:电子发射特性逸出功电真空器件
Ku波段150W空间行波管的设计和研制
本文介绍了中科院电子所Ku波段150 W连续波空间行波管的设计、模拟和测试结果。该行波管采用双阳极电子枪、螺旋线跳渐变慢波结构、非轴对称四级降压收集极、辐冷型散热器。动态通过率在98.5%以上,在12.25~12.75 ...
易红霞袁广江金锋王莉李延威陈之亮曹林林尚新文刘炎源戴志浩胡乃风李宁苏小保肖刘
关键词:空间行波管KU波段连续波
文献传递
300W Ku波段栅控脉冲空间行波管放大器研制被引量:2
2010年
简要介绍了300W Ku波段栅控脉冲空间行波管的计算机模拟,形成了可行的设计方案。着重解决栅控脉冲空间行波管的关键技术问题:高效率和高可靠性。
肖刘刘濮鲲苏小保李国超易红霞李飞尚新文刘炎源殷杰陈桂丽
关键词:KU波段空间行波管可靠性
宽带大功率脉冲行波管的研制
本文介绍了采用CAD技术设计宽带大功率脉冲行波管的研制进展,从电子光学系统、慢波系统、输能系统、导热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设计。
姚刘聪吕薇刘炎源苏小保
关键词:宽带大功率脉冲行波管电子光学系统慢波系统
Ku波段150W空间行波管的设计和研制
本文介绍了中科院电子所Ku波段150 W连续波空间行波管的设计、模拟和测试结果。该行波管采用双阳极电子枪、螺旋线跳渐变慢波结构、非轴对称四级降压收集极、辐冷型散热器。动态通过率在98.5%以上,在12.252.75 GH...
易红霞袁广江金锋王莉李延威陈之亮曹林林尚新文刘炎源戴志浩胡乃风李宁苏小保肖刘
关键词:空间行波管KU波段连续波
离子束辅助沉积碳膜抑制栅电子发射研究被引量:7
2002年
本文利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方法在钼栅极的表面镀上一层碳膜 ,采用模拟二极管的方法测量阴极活性物质Ba、BaO蒸发沉积在镀碳钼栅与纯钼栅表面后的电子发射性能 .测量结果表明 ,镀碳钼栅的电子发射量显著减少 .依据XPS、电子探针对钼栅极表面阴极发射物的分析结果 。
柳襄怀任琮欣江炳尧朱宏刘炎源刘静贤
关键词:电子发射钼栅极离子束辅助沉积行波管
300W Ku波段栅控脉冲空间行波管放大器研制
本文介绍了300W Ku波段栅控脉冲空间行波管的计算机模拟,形成了可行的设计方案。着重解决栅控脉冲空间行波管的关键技术问题:高效率和高可靠性。
肖刘陈桂丽刘濮鲲苏小保李国超易红霞李飞尚新文刘炎源殷杰
关键词:KU波段空间行波管可靠性
Ku波段150W空间行波管的设计和研制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介绍了中科院电子所Ku波段150 W连续波空间行波管的设计、模拟和测试结果。该行波管采用双阳极电子枪、螺旋线跳渐变慢波结构、非轴对称四级降压收集极、辐冷型散热器。动态通过率在98.5%以上,在12.25~12.75 GHz范围内输出功率大于154 W,效率大于62%,增益大于51.8 dB,饱和点非线性相移小于46.65°,AM/PM变换系数小于4.31°/dB。环境试验结果表明行波管结构设计符合卫星力学环境条件,热设计符合空间环境试验条件。
易红霞袁广江金锋王莉李延威陈之亮曹林林尚新文刘炎源戴志浩胡乃风李宁苏小保肖刘
关键词:空间行波管KU波段连续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