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路平
- 作品数:47 被引量:130H指数:7
-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后路病椎切除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儿童及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后路病椎切除、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儿童及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方法选择,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5月-2007年12月,收治28例先天性脊柱侧凸和后凸畸形患者。其中男11例,女17例;年龄1.5~17.0岁,平均9.6岁。病椎位于胸段13例,胸腰段10例,腰段5例。依据病椎类型及畸形范围,采取不同经后路病椎切除方式:半椎体切除(13例)、半椎体切除联合对侧分节不全切除(7例)、全脊椎切除(8例)。均依靠椎弓根螺钉器械行矫形内固定术,其中短节段固定7例(A组),长节段固定、单纯半椎体或联合对侧骨桥切除13例(B组),长节段固定、全脊椎切除8例(C组)。记录各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测量侧凸及后凸角度并计算矫正率。结果A、B、C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8±17)、(234±42)、(383±67)min,出血量分别为(330±66)、(1540±120)、(4760±135)mL,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深部感染、呼吸衰竭或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1例C组患者于术后6h出现脊髓再灌注损伤,经积极治疗后2周恢复正常;余患者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72个月,平均32.8个月。影像学资料示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良好,有连续性骨性结构连接病椎切除后间隙,手术所获矫形角度无明显丢失。所有患者无螺钉松动或拔钉等现象发生。术后2周X线片示3组侧凸及后凸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侧凸矫正率显著高于C组(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后凸矫正率低于B组(P<0.05),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病椎切除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在冠状面和矢状面均可获得良好的矫形,手术计划应结合患者年龄,针对不同的致畸因素及畸形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及固定范围。
- 王迎松鲁宁张颖刘路平赵智杨振东赵道洪陈鸿解京明
- 关键词:脊柱侧凸脊柱后凸脊柱融合术内固定
- 胸、腰椎复杂脊柱骨折的分型与诊治探讨
- 目的:探讨胸、腰椎严重脊柱骨折的表述、分类、诊断与手术治疗原则。方法:本文分析了我科收治的51例多节段脊柱骨折和脊柱骨折脱位,将其归属于严重的脊柱骨折范畴。并对所有病例进行了分类,给出了详细的诊断描述,对于不同的类型采取...
- 解京明王大兴张颖王迎松刘路平徐松
- C1、C2经椎弓根钉板系统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
- 解京明张颖王迎松鲁宁刘路平徐松王大兴
- 寰枢椎经椎弓根钉板固定融合术是当今国际上治疗上颈椎不稳的最新手术。手术从后路将螺钉经椎弓根分别固定于寰椎和枢椎上,再通过板连接构成固定系统,复位并稳定寰枢椎。我院自2005年5月~11月共治疗3例病人,均男性,先天性齿状...
- 关键词:
- 关键词:枢椎寰枢椎
- 脊柱畸形并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方式探讨
- 目的:探讨脊柱侧弯畸形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术前检查、术前定位、手术方法及手术目的。方法:总结8例脊柱侧弯畸形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在手术之前,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及系统的脊柱X线、CT及MRI检查,明确患者的症状、体征...
- 解京明王迎松刘路平杨振东赵智李韬
- 关键词:脊柱侧弯脊髓纵裂脊髓栓系综合征
- 应用逆行掌背动脉蒂岛状皮瓣创面修复12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应用逆行掌背动脉蒂岛状皮瓣进行手指部创面修复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2001年3月~2006年3月以逆行第2—4掌背动脉蒂的组织瓣行创面修复12例;其中第2掌背动脉蒂岛状皮瓣逆行转移术进行示、中指创面修复3例;第3掌背动脉蒂岛状皮瓣逆行转移进行中、环指创面修复4例;第4掌背动脉蒂岛状皮瓣逆行转移进行环、小指创面修复5例。结果本组逆行转移皮瓣全部成活无坏死,术后随访3个月-2年,受区全部愈合,手指功能改善满意。本组均达到一期消灭创面、控制感染、改善局部功能的目的。结论掌背动脉蒂岛状皮瓣是临床上修复手指创面较实用、疗效可靠的轴型皮瓣之一。
- 陈鸿张颖刘路平杨阳
- 关键词:皮瓣动脉蒂创面修复
- 脊柱后路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分析脊柱后路手术后感染的病因、治疗方案及病程变化过程。方法415例行脊柱后路手术者中术后感染7例(脊柱骨折2例,下腰椎退变性疾病5例);内固定系统均为后路钉棒系统。早期感染5例,平均发现时间为术后1周,均给予充分扩创、灌洗、引流、抗生素治疗2周;2例迟发感染,发现时间为术后平均4个月,经6个月的引流换药,窦道未愈合,术后1年X线片、CT提示椎间植骨融合,行内固定取出。结果5例早期感染急性期14d控制,巩固60d后出院,约6个月时间门诊引流换药愈合,保留内固定;2例迟发感染,内固定取出2周后切口愈合。7例平均随访6个月,未见感染复发。结论脊柱后路术后急性感染须早期发现,及时行充分扩创、冲洗、引流,清除坏死组织,保留内固定,可控制感染;迟发性感染在确保脊柱稳定的同时取出内固定,才能消除感染。
- 解京明刘路平王迎松张颖
- 关键词:脊柱后路手术
- 僵硬性脊柱后凸畸形全脊椎切除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技术治疗僵硬性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需注意的问题及安全性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OO6年9月-2008年10月本院收治10例僵硬的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为15~45岁,平均27.8岁。术前测量后凸Cobb角为35°~102°,平均71°,均采用单纯后路全脊椎切除技术治疗。结果后凸矫正率为75.8%,随访时间为6-18个月,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发作频率较术前明显好转,植骨6个月后均达满意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或断钉。结论全脊椎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应用于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后凸型脊柱侧凸不失为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 冯宗贤解京明王迎松张颖刘路平杨振东赵智
- 关键词:脊柱后凸全脊椎切除矫形手术
- 经后路一期矫形术在伴有ChiariⅠ型畸形的青少年严重脊柱侧凸患者中的应用
- 目的:分析伴有ChiariⅠ型畸形和胸腰椎脊柱侧凸的青少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在侧凸严重时矫形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0月至2008年5月间,合并有ChiariⅠ型畸形和脊...
- 解京明王迎松张颖赵智杨振东刘路平
- 关键词:CHIARI矫形术
- 经后路Ⅰ期全椎体切除矫正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
- 解京明王迎松张颖刘路平思永玉赵智鲁宁杨振东陈鸿赵道洪万翠仙
- 1、简要技术说明:(1)经后路Ⅰ期全椎体切除术超越了当前对脊柱畸形矫正的现有理论,术中完全切除一个或多个椎节所有的前后方骨性结构,和附属的相邻上下椎间盘结构,使远近两段脊柱仅有脊髓相连。在技术上不同于椎体截骨(全脊椎截骨...
- 关键词:
- 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并发症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 分析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并发症,总结其手术技巧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08年3月采用C3~7椎弓根螺钉治疗的各类颈椎损伤患者112例(共使用624枚螺钉).创伤患者66例均行后路I期复位,双侧椎弓根钉棒/板系统固定;非创伤患者46例,予椎管减压,后路钉棒/板系统矫形或重建稳定性.所有患者结合术中颈椎椎弓根四壁探查、术后手术节段椎弓根CT扫描及颈椎左、右斜位X线片,观察螺钉在椎弓根内的位置、角度以及与椎弓根壁的关系和距离.结果 椎弓根壁损伤77枚(12.3%),其中外侧壁损伤68枚(10.9%),包括Ⅰ度损伤56枚(9.0%),Ⅱ度损伤12枚(1.9%);下壁损伤9枚(1.4%).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9.8个月).断钉2枚(0.3%),松动1枚(0.2%).未发现植骨不融合、假关节形成或节段不稳表现.结论 下颈椎椎弓根置钉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相对安全的操作方法.术前详细分析影像学资料、熟悉局部解剖特点、掌握合理的置钉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王迎松杨振东张颖鲁宁刘路平陈鸿赵智解京明
- 关键词:脊柱损伤颈椎内固定器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