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飞
-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定量的临床意义
- 目的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乙型肝炎初治患者中,随着应用长效干扰素的进程,我们发现乙肝表面抗原定量发生了变化。为探讨应用干扰素时乙肝表面抗原定量变化的意义。方法我们选择2009~2010年我院收治的应用长效干扰素治疗的20例...
- 刘素英刘飞郭晓林
- 以门静脉高压为特点的海蓝组织细胞增多症一例被引量:1
- 2014年
- 患者女,34岁,因左上腹不适1周于2013年7月10日入院.患者出生时即发现肝脾大,未予诊治.5年前于妊娠时发现PLT降低、肝脾大、肝功能异常,未明确诊断.家族史:自诉叔叔有PLT减少病史,具体不详.患者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双侧面颊部可见褐色色素沉着,腹部平软,肝肋下4 cm,剑突下5 cm,质韧,表面光滑.脾大,甲乙线7 cm,丁戊线5 cm,甲丙线5 cm,质韧,表面光滑.血常规:WBC计数2.69×109/L,PLT计数50×109/L.肝功能:TBil50.5 μmol/L,间接胆红素41.6 μmol/L,TG 2.57 mmol/L,TC 6.01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62 mmol/L.肾功能、自身免疫抗体系列、铁代谢、血铜及铜蓝蛋白、尿常规均正常,HBV标志物、丙型肝炎抗体阴性.腹部彩色超声示:肝大,肋下4.0 cm,剑突下5.0 cm;脾大,肋下7.0 cm,脾厚7.1 cm,脾静脉内径1.6 cm,门静脉内径1.8 cm.
- 刘素英季慧范金晶兰刘飞张茜茜张国山郭晓林
- 关键词:海蓝组织细胞增多症门静脉高压PLT计数HBV标志物表面光滑肝脾大
- 以肝肿大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淀粉样变性
- 背景患者女,55岁,间断乏力3年,发现肝肿大1年,皮肤巩膜黄染10天,2年体重下降约20公斤,于2013年3月18日收入我科。方法人院后查体:皮肤巩膜黄染,肝肋下5厘米,剑突下约4厘米,质硬,表面不光滑。辅助检查:血常规...
- 刘素英刘飞郭晓林
- 乙型肝炎病毒三抗体阳性检测HBV-DNA的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e抗体(HBe-Ab)、核心抗体(HBc-Ab)三抗体阳性HBV-DNA的复制情况,探讨其形成的机制,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三抗体阳性人群的HBV-BNA、肝功、凝血常规、血常规、AFP、腹部彩超。结果 34例HBV感染HBs-Ab、HBe-Ab、HBc-Ab三抗体阳性,HBV-DNA阳性6例,阳性率为17.6%。34例三抗体阳性者2例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HBV-DNA均阳性。1例急性乙肝病毒性肝炎,HBV-DNA阳性。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例HBV-DNA阳性,5例HBV-DNA阴性。结论通过对三抗体阳性人群进行上述检查,三抗体阳性表明"HBV既往感染,已经恢复"、"已经感染,正在恢复中"、"少数病毒携带者仍有乙肝病毒复制,具有传染性,部分可引起肝脏持续性病变"。
- 刘素英刘飞郭晓林
- 关键词:乙肝病毒感染乙肝病毒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