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胜晰
- 作品数:1 被引量:13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0T MR弥散加权成像及张量成像评价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张量成像(DTI)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定量分析的能力。方法应用3.0T MR对8名志愿者、40例慢性病毒性(乙型或丙型)肝炎患者进行DWI及DTI检查,弥散敏感度(b值)选择0,800s/mm2,比照肝活检病理结果,计算表观弥散系数(ADC)及平均弥散率(MD),分析2种方法定量肝纤维化分期的能力。结果受试者肝脏ADC和MD平均值分别为(1.26±0.12)×10-3 mm2/s和(1.39±0.14)×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75,P<0.01)。ADC、MD与纤维化分期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686,-0.481,P<0.01);ADC可有效鉴别正常肝脏(S0期)与S2、S3、S4期纤维化(P<0.05),肝硬化(S4期)与S1、S2、S3期纤维化(P值分别为0.003,0.041,0.014);MD能有效鉴别S4期与S0、S1期纤维化(P值分别为0.002,0.026),但不能鉴别比较其他各期纤维化(P>0.05)。ADC预测≥S2期、≥S3期及≥S4期纤维化的能力均优于MD(ROC曲线下面积,ADC分别为0.879、0.823、0.866;MD分别为0.796、0.743、0.725)。结论 DWI对肝纤维化分期的定量分析效果全面优于DTI,适合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纤维化评价。
- 石喻郭启勇张兰卞胜晰
- 关键词:MR弥散加权成像肝纤维化程度张量成像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ROC曲线下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