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原魁社

作品数:27 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哲学宗教
  • 6篇文化科学
  • 5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诚信
  • 6篇教育
  • 5篇道德
  • 4篇道德评价
  • 4篇价值体系
  • 4篇核心价值体系
  • 4篇诚信危机
  • 3篇政治
  • 3篇政治教育
  • 3篇治教
  • 3篇思想政治
  • 3篇思想政治教育
  • 3篇权威性
  • 3篇诚信规则
  • 2篇社会
  • 2篇社会主义
  • 2篇中职
  • 2篇中职生
  • 2篇主义
  • 2篇自我

机构

  • 14篇晋城职业技术...
  • 14篇上海大学
  • 3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太原科技大学

作者

  • 25篇原魁社
  • 1篇刘凌霞

传媒

  • 4篇教学与管理(...
  • 2篇求实
  • 2篇社科纵横
  • 2篇晋城职业技术...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探索
  • 1篇中共宁波市委...
  • 1篇前沿
  • 1篇山西煤炭管理...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山西高等学校...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长春工业大学...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教育与教学研...
  • 1篇武陵学刊
  • 1篇克拉玛依学刊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9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3
  • 1篇200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陶行知“每天四问”教育思想的生命价值观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所论述的在"物的依赖性"为特征的社会中存在的异化劳动难以消除。异化劳动的主体对生命的漠视和价值的迷茫需要马克思主义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引导。陶行知"每天四问"的自我反省式的教育思想,关注着生命价值的基础地位、责任担当与境界提升,对转型社会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原魁社
关键词:生命价值
人民主体性:“中国梦”的现实基础与价值指向被引量:11
2013年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人民通过对发展成果的共享彰显自己在"中国梦"中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的地位。人民是发展成果的创造者,理所当然也是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只有从人民主体的利益出发选择评价标准,才能顺利推动"中国梦"的实践进程。
原魁社
从权威评价活动的出发点看价值体系和价值主体的关系
2011年
权威评价活动的评价主体是权威机构,价值主体是社会群体,评价主体应当从价值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出发进行评价活动,否则就会发生权威评价活动中价值主体的错位。社会主导价值体系与该社会的权威和权力相联系,核心价值体系与人文精神的时代特征和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认同相联系。主导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的一致需要权威机构和所属社会群体利益的一致。社会主导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的整合将使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真正体现为意识形态的本质,从而顺利实现意识形态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和对经济基础的维护功能。
原魁社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
现代家庭伦理对《孝经》的扬弃被引量:1
2010年
扬弃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继承、既抛弃又保留的辩证过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受经济基础决定的家庭伦理也在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新型的家庭伦理不仅要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而且也要批判地继承传统的以"孝"为核心的家庭伦理。
原魁社
关键词:孝经扬弃家庭伦理
从道德评价的脆弱性看诚信危机
2010年
本文从习俗等非正式制度道德评价的脆弱性、现代"理性"面前良心评价的脆弱性以及健全制度的滞后导致舆论监督的脆弱性三个方面揭示当代诚信危机产生的原因。
刘凌霞原魁社
关键词:道德评价权威性
从超自然力量的消解看诚信危机被引量:2
2010年
"诚信危机,道德失范"是我们面临的严峻社会挑战。诚信危机产生的社会根源非常复杂,其中,诚信规则依靠力量的脆弱是重要原因。在传统道德秩序中,对诚信规则的维护离不开人们内心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但在以"现代性"为特征的社会中,人们用"人本位"代替了"神本位",用人性代替了神性。人们再也不怕地狱的惩罚,也不再渴求天堂的恩赐,神圣的力量已经不能再约束人们的行为。道德的缺陷需要制度的弥补,如果制度也不能让道德行为主体内心产生敬畏感,那么,诚信危机就难以避免。
原魁社
关键词:超自然力量诚信危机诚信规则
恪守诚信时的“守经达权”
2010年
诚信与其他道德规则是相互关联的,但各种道德规范在不同境况下又是能区分出轻重缓急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恪守诚信时要做到既坚持原则,又能变通。但为了假仁假义而违背诚信规则是不可原谅的。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不诚信行为的监督和约束。
原魁社
关键词:诚信
权威评价活动异化的产生及消除
异化作为哲学概念,它的基本涵义是人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然存在着异化现象。 认识活动分为认知活动、评价活动和审美活动。评价活动作为认识活动的一个...
原魁社
关键词:社会群体异化现象
文献传递
权威性:道德评价的内在属性
2010年
道德主体内心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感消解之后,外在的对道德主体的约束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具有权威性的道德评价活动就是这种外在的道德领域的依靠力量。权威以服从为标志。道德评价的权威性要求道德主体服从道德规范的要求。我们没有因为法院判决执行难而质疑法律评价的权威性,同样也不能因为道德评价的执行难而质疑道德评价的权威性。当代社会道德状况的糟糕并没有否定道德评价的权威性,恰恰说明我们需要更好地维护道德评价的权威性。
原魁社
关键词:道德评价权威性
由信而诚:诚信品质的形成路径
2011年
"诚于中,形于外",外在的"信"是内心之"诚"的表现。诚信危机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建设诚信和谐的社会离不开对社会个体诚信品质的培养。"诚"的品质可以通过培养教育来逐渐养成,而对"信"的行为的强化无疑是一条有效的路径。通过社会舆论、习俗、法律制度等外在手段,可以强化对行为主体的规范约束,使主体不得不遵循诚信规则的要求,逐渐养成"信"的行为,并把这种行为习惯逐渐地积淀为主体"诚"的内在品质。只有主体在选择诚信行为时做到了自觉自愿,才能说主体形成了诚信的品质。
原魁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