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本伟

作品数:18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5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长江口
  • 5篇盐沼
  • 5篇潮间带
  • 4篇输运
  • 3篇盐沼植被
  • 3篇植被
  • 3篇波浪
  • 3篇长江
  • 3篇长江三角
  • 3篇长江三角洲
  • 2篇悬沙
  • 2篇悬沙浓度
  • 2篇悬沙输运
  • 2篇淤泥
  • 2篇淤泥质
  • 2篇湿地
  • 2篇缓流
  • 2篇过渡带
  • 2篇海岸
  • 2篇海域

机构

  • 18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南京大学
  • 3篇浙江省水利河...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兖州市第一中...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 1篇长江水利委员...
  • 1篇上海市水利工...

作者

  • 18篇史本伟
  • 10篇杨世伦
  • 5篇张文祥
  • 3篇吴创收
  • 2篇孟翊
  • 2篇罗向欣
  • 2篇汪亚平
  • 2篇田波
  • 2篇高建华
  • 2篇李鹏
  • 2篇杨海飞
  • 2篇朱强
  • 1篇周云轩
  • 1篇周亮
  • 1篇朱建荣
  • 1篇高抒
  • 1篇李占海
  • 1篇陈景东
  • 1篇袁庆
  • 1篇顾靖华

传媒

  • 3篇上海国土资源
  • 2篇海洋学报
  • 2篇海洋学研究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海岸工程
  • 1篇海洋工程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年份

  • 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淤泥质潮间带植被-光滩沉积物稳定性研究——以长江口崇明东滩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以典型淤泥质潮间带—长江口崇明东滩为例,通过现场采样和室内实验,对盐沼植被-光滩中沉积物的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光滩区域,随着黏土含量的增加,沉积物稳定性增强.(2)受植被根系“加筋”作用,盐沼植被带沉积物稳定性明显高于光滩.(3)同一类型植被带的沉积物稳定性由地下生物量决定,地下生物量越高,沉积物越稳定;不同类型植被带的沉积物稳定性由植被根系特征决定,与具有较细根系的海三棱镳草相比,较粗根系的互花米草植被带内沉积物稳定性差.本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潮间带沉积物稳定性研究理论,而且还可为绿色海堤建设、海岸绿色防护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张莹鑫张文祥史本伟汪亚平
关键词:盐沼植被沉积物粒度
长江口底床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测定方法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通过传统法(吸管—筛析综合法)和激光法(采用美国Coulter激光粒度仪,LS-100Q)两种方法对179个长江口底床沉积物分别进行了粒度测量。结果显示,长江口内上半段和北港要明显粗于南港,以砂至粉砂质砂为主,而由南港至口外及杭州湾北部均以黏土质粉砂为主;而对于口外,粉砂质砂覆盖了北面的大部,要明显粗于南面的黏土质粉砂。南支口外以现代沉积物为主,而北支口外沉积物受控于更新世残留砂。在测量方法方面,传统法与激光法测得结果的相对大小,随着不同样品粒径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分布规律。同时,对平均粒径、中值粒径、标准偏差、峭度和偏度五个粒度参数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了可靠的换算公式,可运用于今后的粒度参数转换。
杨海飞杨世伦孟翊朱强吴创收史本伟
关键词:长江口沉积物粒径分布
长江三角洲蓝图重绘的基础科学问题:进展与未来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加剧的背景下,作为河口海岸重要子系统的三角洲正在发生快速变化。长江三角洲地处长江入东海交汇处,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核心区之一,对邻近区域乃至整个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全球变暖、海面上升和强烈人类活动引发了三角洲系统状态转换,因此以往基于恒定系统状态而获得的有关长江三角洲的认识已不能满足未来需求,迫切需要对未来海面变化、极端事件、流域与河口工程影响下的三角洲物质循环条件、物理过程、地貌冲淤演化、源-汇格局调整等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三角洲系统行为、未来演化趋势的预测能力建设中,应重视从海面到海底的综合立体观测系统的发展,以获取关键数据;基于三角洲系统的时、空演化特征,建立三角洲本征态和衍生态的谱系理论。未来需针对系统状态转换而调整原先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以便保护自然资源、重建生态系统,更好地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重绘长江三角洲发展蓝图。
汪亚平汪亚平杨阳杨阳周亮高建华高建华李占海李占海史本伟
关键词:海岸带沉积物输运长江
长江口崇明东滩潮沟地貌形态和演变被引量:8
2012年
利用1994、2000和2009年的崇明东滩TM和ETM遥感图像和GIS技术确定潮沟的平面形态、量算了潮沟的长度和密度;在野外,利用RTK-GPS进行了典型潮沟的地形测量以确定潮沟的发育高程、宽度、深度、宽深比以及断面面积的纵向变化,并利用GIS技术建立了该潮沟的三维地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崇明东滩的潮沟主要发育在潮间带上部的盐沼中,北部和中部以单一微弯型潮沟为主,南部以树枝状潮沟为主。(2)1994年潮沟总长度为30.9 km,密度为717 m/km^2;因1998年的盐沼中上部围垦,2000年潮沟总长度和密度分别减少为11.1 km和459 m/km^2;近10a,因盐沼向海淤涨扩大,至2009年,潮沟总长度和密度又分别增大到31.8 km和981 m/km^2;3个时期的潮沟兴衰演变反映了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3)与欧美典型潮间带潮沟侧向移动为主的演变特点不同,崇明东滩的潮沟以继承性的纵向延伸(随着盐沼的向海淤涨)为主。(4)从沟口溯源而上,潮沟的宽深比有明显的减小趋势(从大于340减小为小于18),潮沟的深度有先增大而后减小的趋势。本研究实例表明:与传统手段相比,3S技术是进行大空间尺度和长时间尺度潮间带湿地潮沟形态和演变定量研究的更有效方法。
刘建华杨世伦史本伟罗向欣付信坤
风暴过程中潮滩悬沙浓度和悬沙输运的变化及其动力机制——以长江三角洲南汇潮滩为例被引量:11
2016年
悬沙浓度是淤泥质海岸重要的环境指标。为探讨潮滩悬沙浓度和悬沙输运对风暴事件的响应过程及其动力机制,于2014年9月"凤凰"台风过境前、中、后在长江三角洲南汇潮滩进行了现场观测,获得同步高分辨率的水深、波高、近底流速和浊度剖面时间序列(9个潮周期)。结果表明,风暴中平均和最大波高、波-流联合底床剪切应力、悬沙浓度和悬沙输运率可比平静天气高数倍;风暴期间高潮位低流速阶段悬沙沉降导致近底发育数十厘米厚的浮泥层(悬沙浓度大于10g/L)。研究认为风暴事件中淤泥质海岸悬沙浓度和悬沙输运的剧烈变化其根本动力机制是风暴把巨大能量传递给近岸水体,进而显著增大波-流联合底床剪切应力,导致细颗粒泥沙再悬浮。
苗丽敏杨世伦朱琴史本伟李鹏吴创收
关键词:悬沙浓度悬沙输运浮泥长江三角洲
崇明海岸湿地现状及其在生态岛建设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8年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崇明生态岛建设受到上海市乃至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文调查崇明海岸湿地现状并探讨其与崇明生态岛建设的关系。结果表明:崇明四周海堤外潮间带湿地占堤内陆地面积的31%,其中潮间带上部植被带占堤内陆地面积的6.5%。崇明潮间带湿地沉积物以粉砂和黏土占优(约90%),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了富含营养物的底质。崇明潮间带湿地有堤内陆地所没有的独特景观和生态功能,应在生态岛建设中受到保护并在休闲旅游和科教方面得到有效利用。
杨世伦吴秋原张赛赛范吉庆张文祥史本伟
关键词:海岸湿地潮间带长江口
长江口北港口门海域悬沙输运机制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根据2012年10月24日至11月1日在长江口北港口门海域获取的沉积动力学数据,采用输运通量分解方法分析水沙输运机制。结果表明,长江口北港口门附近海域涨、落潮期间底部悬沙浓度与近底部流速呈显著线性相关,存在显著的再悬浮作用;潮周期内的悬沙输运具不对称特征,涨潮悬沙浓度大于落潮悬沙浓度,悬浮泥沙有向陆输运的趋势。拉格朗日平流输运是影响悬沙输运的主要贡献项;潮泵效应(尤其是潮汐捕捉效应)以及河口垂向环流作用是两个次要影响因素,在影响程度上前者比后者略大。观测发现,长江口北港口门海域潮流除了具有涨落潮流速、历时等不对称现象外,还具有流速结构不对称的特征,进而导致涨、落潮底部湍流混合程度不对称与输沙不对称,这可能是造成悬沙向河口内输运形成最大浑浊带的重要因素。
陈景东汪亚平史本伟高建华杨世伦
关键词:悬沙浓度再悬浮长江口
风暴对滨海湿地潮沟水沙输运的影响——以长江口崇明东滩为例被引量:3
2019年
为了探知风暴事件对滨海湿地潮沟水沙输运的影响,分别于平静天气和风暴天气(“摩羯”和“温比亚”台风)条件下,在崇明东滩一典型潮沟进行了现场水沙数据观测。结果表明:台风期间近岸平均风速较平静天气增大3~4倍,有效波高增大7~15倍,盐沼前缘光滩和潮沟遭受强烈侵蚀,潮滩表层沉积物粗化1~2.1倍,水体悬沙浓度增大3~11倍,潮沟潮周期单宽泥沙输运通量增大4~33倍,单宽泥沙净输沙量增大8~17倍。风暴天气下,潮沟水沙输运呈现“大进大出”的特点,在盐沼潮滩内受盐沼植被消波、缓流和捕沙作用下,潮周期内单宽泥沙净通量指向盐沼潮滩,促进了盐沼滩内部泥沙的淤积。
范吉庆杨世伦史本伟杨海飞王浩斌张赛赛吴秋原
关键词:水沙输运水动力长江口
淤泥质光滩-盐沼过渡带波浪衰减的观测研究 以长江口崇明东滩为例被引量:17
2010年
史本伟杨世伦罗向欣徐晓君
关键词:波浪盐沼
潮滩上波高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长江三角洲海岸为例被引量:5
2012年
于2009—2010年的不同季节在崇明东滩北部、中部、南部以及杭州湾北岸东段的芦潮港岸段,利用目前先进的SBE 26plus浪潮仪进行了多个潮周期的波浪观测。研究表明,观测期间潮周期平均风速为1.9~11.0m/s、最大风速为2.8~12.1m/s,各测点潮周期平均水深为0.28~2.12m,高潮位最大水深为0.37~3.19m,潮周期有效波高为0.03~0.45m,最大波高为0.08~1.59m。波高的时空变化受风速、风向、水深和岸滩坡度的综合影响。通常情况下,向岸风期间的波浪较大;风速、水深、岸滩坡度越大,潮滩上的波高也越大。空间上,岸滩坡度最小的崇明东滩中部(坡度0.6‰)测点波高和水深之间的相关性最好,岸滩坡度最大的芦潮港潮滩(坡度8.7‰)测点两者间的相关性最差。时间上,波高和水深之间的相关性与风速、风向的变化有关。因此,只有在潮滩坡度较小(例如<1‰),风速、风向较为稳定时,波高和水深之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才存在。要了解某个潮滩的波浪特征,有必要利用先进的仪器进行系统的原位观测,而非简单地借助其它潮滩的波浪研究结果。研究推断,在向岸强台风和大潮高潮位阶段,崇明东滩中潮线附近的最大波高可达1.5~2.0m,芦潮港堤外潮滩的最大波高可达2m以上。
陈燕萍杨世伦史本伟李鹏朱建荣
关键词:波浪潮间带长江三角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