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松
- 作品数:39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可拆卸儿童髋关节石膏固定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拆卸儿童髋关节石膏固定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医护人员搬动患儿的过程中容易导致髋关节二次脱位等问题一种可拆卸儿童髋关节石膏固定装置,包括支架,支架用于和手术床连接,支架设置有支撑板,支撑...
- 杨溢叶文松
- 单根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新鲜孟氏骨折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探讨单根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新鲜孟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新鲜孟氏骨折儿童采用单根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其中24例行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7例行尺骨骨折切开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根据末次随访X线片、Mackay评价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儿术后随访6~20个月,末次随访按X线片评价:疗效优29例;差2例(尺骨骨折类型均为长斜型,其中Ⅰ型1例,Ⅲ型1例)。末次随访按Mackay标准评价:疗效优29例,良2例(亦为之前评价为差的2例)。6例术前合并桡神经挫伤,末次随访时桡神经功能恢复。未发生缺血性挛缩、骨化性肌炎等。结论单根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非常适用于尺骨骨折类型为横型或短斜型的Bado Ⅰ、Ⅱ、Ⅲ型儿童新鲜孟氏骨折,疗效满意。
- 朱伟玮叶文松张百慧徐璐杰李立李海冰郑泽峰
- 关键词:弹性髓内钉儿童孟氏骨折
- 一种用于并指矫形术后的包扎敷贴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并指矫形术后的包扎敷贴,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它解决了现有采用在手指中间相对缘的皮肤处和指蹼处分别敷上敷料并包裹纱布,再用胶布固定,具有更换不便等问题,一种用于并指矫形术后的包扎敷贴,包括敷贴本体,敷...
- 李海冰叶文松
- 文献传递
- 儿童四肢长骨良性骨肿瘤发生病理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儿童四肢长骨良性骨肿瘤发生病理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23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6例四肢长骨良性骨肿瘤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病理性骨折分为骨折组40例和非骨折组56例。收集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理诊断等基本信息,通过X线检查评估肿瘤的位置(上肢和下肢)、性质(成骨型、溶骨型和混合型)和范围(包括横轴受损皮质长度/横径和纵轴受损皮质长度);根据疼痛评估记录表进行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理诊断、肿瘤位置、肿瘤性质、肿瘤范围和疼痛程度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四肢长骨良性骨肿瘤发生病理性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理诊断、肿瘤位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患儿肿瘤性质、横轴受损皮质长度/横径、纵轴受损皮质长度和疼痛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呈溶骨型改变、横轴受损皮质长度/横径>2/3、纵轴受损皮质长度>30 mm、重度疼痛是儿童四肢长度良性骨肿瘤病理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儿童四肢长骨良性骨肿瘤呈溶骨型改变、疼痛明显、肿瘤范围大者发生病理性骨折风险高,早期识别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对病理性骨折的预防。
- 牛小芬叶文松李海冰
- 关键词:四肢长骨病理性骨折良性骨肿瘤儿童
- 神经导管支架设计和制备在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0年
- 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PNI)是由创伤、医源性损伤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严重医学问题,可导致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完全或部分丧失[1-3]。目前自体神经移植被视为周围神经修复的金标准[4]。然而,有限的供应,供体部位的损伤,大小和几何不匹配和额外的外科手术限制了其临床的应用[5]。此外,令人失望的是,这种方法的效果好坏参半,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后只能部分恢复功能[6]。因此,寻找一种精准、高效地诱导周围神经再生的组织工程支架,来替代自体神经移植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叶文松李海冰
- 关键词:先天性缺陷自体神经移植医源性损伤周围神经再生神经导管组织工程支架
- 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失败原因分析被引量:1
- 1998年
- 为探讨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失败原因。方法:选择1993年全年共经手法闭合复位患儿60例计79髋,闭合复位失败16例计17髋。测量所有病例闭合复位前后髋臼角和相对髋臼深度的变化。结果:闭合复位失败病例髋臼角由34.60±0.56°降至31.90±1.62°.相对髋臼深度由5.50±0.50mm增至6.80±0.40mm;而闭合复位成功病例髋臼角由36.40±3.40°降至26.50±2.53°,相对髋臼深度由5.30±1.02mm增至8.10±1.81mm。结论:闭合复位失败组患儿的髋臼不发育.是造成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 张如荣杨利平朱建金晓明吴炯叶文松
- 关键词:手法闭合复位髋臼角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失败病例幼儿
- 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早发性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治疗目标是控制脊柱畸形,同时最大限度地促进脊柱和胸廓的生长,促进正常肺发育并维持肺功能。为达到上述目的,一些非融合技术应运而生,其中生长棒技术在早发性先天性脊柱侧凸治疗中被广泛接受和应用,但并发症等手术相关问题亟待解决。现就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先天性脊柱侧凸中的焦点问题作一综述,以期为广大脊柱外科医生提供帮助。
- 朱伟玮(综述)叶文松
- 应用激素后的儿童化脓性膝关节炎的治疗及康复(附35例报告)
- 1997年
- 本组35例患儿外伤后出现膝关节疼痛,应用激素治疗后,出现膝关节肿胀、积液,从而影响膝关节功能,关节液镜检均有脓球发现。本文对其原因、治疗及康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 叶文松洪景辉张如荣
- 关键词:化脓性膝关节炎康复激素儿童膝关节肿胀关节液
- 一种伤口防水器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伤口防水器,属于防水器领域。它解决了现有伤者具有伤口时洗澡不便等问题,一种伤口防水器,包括防水器本体和防水带,防水器本体包括A面和B面,防水器本体可卷曲,A面的四周边缘设置有胶粘层,胶粘层用于和伤者皮...
- 朱伟玮叶文松张百慧
- 文献传递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后再脱位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后手术失败及再脱位原因,观察翻修手术的疗效为预防和治疗再脱位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因切开复位失败后再次行翻修手术的患儿10例(10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首次切开复位由本院完成,分析再脱位发生的时间、手术失败再脱位原因、处理时机及对策;评价术后治疗效果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 1年;发现再脱位与首次切开复位时间间隔1天至36个月,平均5. 3个月;再次手术发现2例关节粘连明显,3例关节内存在纤维组织,1例内翻的盂唇妨碍中心复位且髋臼横韧带在初次手术中没有完全松解,1例残留有圆韧带,2例关节囊破裂,4例关节囊松弛;末次随访时Mckay髋关节功能优良率30%(3/10),Severin影像学优良率为60%(6/10),术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70%(7/10)。结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失败主要与软组织松解不彻底及关节囊处理不当有关,关节内侧间隙增宽是再发脱位的危险征象,关节内粘连的松解和关节囊的剥离、修剪以及紧缩缝合对再次维持中心复位至关重要,再次脱位术后翻修并发症较多,远期随访结果较差。
- 叶文松李海冰徐璐杰徐静芳朱伟玮杨溢
- 关键词:脱位再手术股骨头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