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永春
- 作品数:12 被引量:111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市普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中国结核病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构建与中国结核病流行特征相适应的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应用文献研究及专家会议法拟定初始的指标体系框架,然后通过Delphi法构建预警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果两轮Delphi法咨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7.0%、90.0%;专家权威系数的均数分别为0.850±0.055、0.917±0.017。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各指标总得分均数分别为7.063±1.435、8.156±0.611;变异系数均数分别为0.352±0.161、0.170±0.057;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322(X^2=499.472,P〈0.05)和0.393(X^2=241.126,P〈0.05)。经过两轮咨询,最终建立包含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的结核病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结论初步建立了中国结核病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为该病的预测、预警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
- 后永春王敏李晓倩舒文成诗明陈伟聂绍发许奕华
- 关键词:结核病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 农村地区结核病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目的: 了解不同经济水平农村地区结核病的流行现状,探讨结核病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农村地区结核病防控提供依据。广泛探索不同地区结核病发病情况,探讨影响发病的危险因素,了解不同危险因素对人群的危害程度,为结核病的预防控制提供...
- 后永春
- 关键词:结核病发病机制
- 文献传递
- 中国四省市结核病发病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中国东、中部广东、湖南、江苏、上海四省市结核病发病的影响因素,为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9年11月--2011年2月,采用结核病发病监测户卡对四省市若干乡镇/街道的常住人口,共进行3次以全人群为基础的入户调查。调查中的474例结核病患者作为病例组,从源人群中按地区、年龄、性别进行频数匹配,随机抽取1896位非结核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结核病史(OR=52.356,95%CI:18.956~144.607)、人均居住面积≥50m。(OR=8.742,95%CI:1.107~69.064)、结核病患者接触史(OR=6.083,95%CI:2.336~15.839)、外来人口(OR=3.306,95%CI:1.907~5.734)是结核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oR=o.284,95%CI:0.110~0.733)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加强对既往有结核病史者、结核病接触者以及外来人口的结核病管理控制工作,将有助于降低结核病的流行强度。
- 朱士玉后永春舒文张国良聂绍发陈伟成诗明许奕华
- 关键词:结核病病例对照研究
- HIV感染者自我效能感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研究HIV 感染者自我管理效能与生命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HIV 感染者自我管理效能和生命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样上海市普陀区随访管理的HIV 感染者,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了解研究对象的自我管理效能和生命质...
- 后永春谢言刘瑛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自我效能生命质量
- 上海市普陀区HIV感染者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及其与生命质量相关性研究
- 2018年
- 目的研究HIV感染者自我效能感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HIV感染者自我效能感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方法方便抽样选取上海市普陀区已经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采用"HIV感染者疾病自我效能量表"(HIV-SE)、"中国HIV感染者生命质量量表"(QOL-CHIV)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 HIV-SE平均得分为72.21±16.28,其中药物管理得分较高为88.59±14.61。生活方式评分、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年龄对艾滋病感染者的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R2=0.261)。QOL-CHIV的平均得分为63.44±11.44,患者的疾病管理自我效能感与生命质量呈正相关(r=0.380,P<0.01)。结论培养HIV感染者健康生活方式及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将有利于其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进而促进生命质量的提高。
- 后永春谢言郑亦慧
- 关键词:HIV自我效能感生命质量影响因素
- 上海和苏州两地男男性行为者HIV自我检测行为、检测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评估上海和苏州两地MSM的HIV自我检测行为、检测模式及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2―5月间通过社交软件招募上海市、苏州市两地≥18岁且未被诊断为HIV/AIDS的MSM开展网络问卷现况调查,用频率描述自检行为及检测模式,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759名研究对象中,542例有HIV自检史,占比71.4%。其中148例报告既往自检出现过阳性结果,140人经复测确认为假阳性。检测模式包括不检测、传统检测和自检/自检+传统检测三种,各占20.6%、10.0%、69.4%。与含自检模式相比,长居苏州(OR=1.85,95%CI:1.08~3.17)、性角色插入方(OR=0.34,95%CI:0.14~0.80)、近1年性伴数2~4人(OR=0.51,95%CI:0.32~0.81)或5~9人(OR=0.31,95%CI:0.14~0.68)、线下(OR=0.44,95%CI:0.23~0.86)或“线下+线上”(OR=0.51,95%CI:0.31~0.84)寻找性伴、近1年使用毒品/兴奋剂(OR=0.54,95%CI:0.36~0.83)、有性病史(OR=0.41,95%CI:0.24~0.69)、试剂获取困难(OR=2.52,95%CI:1.53~4.15)、试剂使用困难(OR=1.93,95%CI:1.22~3.07)是MSM选择未检测模式的影响因素;年龄18~<25岁(OR=0.26,95%CI:0.10~0.71)或25~<45岁(OR=0.38,95%CI:0.15~0.95)、近1年性伴数2~4人(OR=0.42,95%CI:0.23~0.78)、试剂获取困难(OR=2.58,95%CI:1.33~4.99)是MSM选择传统检测模式的影响因素(均有P<0.05)。结论上海和苏州两地的MSM具有较高的自检使用率和支持服务需求,年龄、居住地、性行为特征、药物滥用、自检试剂可及性和可操作性影响MSM对检测模式的选择。
- 谢言魏巍后永春刘艳郑亦慧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男男性行为者自我检测
- 广州市番禺区肺结核发病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影响广州市肺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为肺结核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1:4配比病例对照研究,以2010年1月-2011年1月广州市番禺区以社区为基础的结核病全人群调查新发现的109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病例组,每个病例选取4名同性别、同年龄组、同村的非结核患者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婚姻(χ2=13.271,P=0.000),文化程度(χ2=4.539,P=0.033),职业(χ2=5.686,P=0.017),年人均收入(χ2=43.873,P=0.000),户籍(χ2=11.292,P=0.000)和吸烟史(χ2=14.694,P=0.000)与肺结核发病有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分析进入模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有婚姻(OR=3.512),户籍(OR=1.894),吸烟史(OR=2.094)和年人均收入(OR=0.319)。结论:单身、流动人口、吸烟史是肺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高收入是肺结核的保护因素。在结核病防控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有效控制肺结核疫情。
- 舒文后永春张国良朱士玉成诗明陈伟聂绍发许奕华
- 关键词:肺结核
- 宿主基因与结核病易感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4年
- 结核病是全球范围内疾病负担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结核病控制工作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与社会问题,尽管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1-2]。据报道,世界约有1/3的人口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仅有不足1/10的结核病分枝杆菌感染者继续发展成为临床结核病患者,其他大多数感染者均能控制或清除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3-4]。提示结核病的发病存在个体差异,
- 后永春舒文朱士玉张国良陈伟聂绍发许奕华
- 关键词:结核病易感性
- 三种模型在肺结核发病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6
- 2013年
- 目的比较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ARIMA)模型、ARIMA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ARIMA)组合模型、径向基函数(RBF)网络模型在肺结核发病预测中的应用,探讨优化模型,为完善结核病预测预警系统提供建议和资料。方法利用1998年1月-2011年6月全国肺结核逐月发病资料构建ARIMA模型,而2011年7-12月数据作为模型测试值;将上述ARIMA模型拟合值作为GRNN模型输入值,各月实际发病率作为输出值,构建GRNN-ARIMA组合模型并预测;将1998年1月-2011年6月数据分段,构建三维输入,一维输出的RBF网络模型并预测。比较三种模型的拟合及预测效果优劣。结果三种模模型拟合肺结核发病情况的均方误差MSE值依次为GRNN-ARIMA(0.0848)
- 张国良后永春舒文朱士玉聂绍发许奕华
- 关键词: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径向基函数网络
- 上海市普陀区2005—2019年梅毒疫情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分析上海市普陀区2005—2019年梅毒疫情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和管理系统中的上海市普陀区2005—2019年报告和监测的梅毒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9年,普陀区共计报告梅毒10,094例,发病率为55.2/105;2009年为发病高峰,发病率为77.1/105。其中I期、II期、III期、胎传和隐性梅毒发病率分别为12.9/105、13.8/105、0.5/105、1.3/105和26.3/105。报告病例中本辖区人口占66.2%,男女性别比1.1∶1,20~39岁年龄组报告最多(45.2%)。近5年≥60岁年龄组呈明显上升趋势。本地病例以≥50岁年龄组为主(46.9%),男女性别比1.4∶1;外省市病例以20~39岁为主(69.9%),男女性别比0.6∶1。女性感染者较男性年轻化,20~39岁人群分别占比56.0%和35.3%。本市≥30岁男性和≥20岁女性、外省市≥20岁女性和≥50岁男性以隐性梅毒为主;外省市30~59岁男性以I期梅毒为主;本市和外省市20~29岁男性以II期梅毒为主。结论普陀区梅毒发病趋势呈先上升后下降并趋缓,需开展监测工作。应在娱乐场所及社区男性老年人群中推广干预措施、健康教育、咨询检测为一体的综合干预服务以控制梅毒的蔓延和传播。
- 魏巍杨咏梅后永春刘艳郑亦慧
- 关键词:梅毒流行病学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