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东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热力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强化传热
  • 3篇插入件
  • 3篇传热
  • 2篇电路
  • 2篇对流换热
  • 2篇换热
  • 1篇电路测试
  • 1篇旋流器
  • 1篇输入信号
  • 1篇逻辑电路
  • 1篇模块级
  • 1篇后掠角
  • 1篇概率分布
  • 1篇传热研究
  • 1篇传热元件

机构

  • 7篇重庆大学

作者

  • 7篇向东
  • 4篇陈礼
  • 1篇张钻

传媒

  • 6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计算机学报

年份

  • 1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旋流器与旗形插入件的联合强化传热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实验研究了管内同时设置旋流器和旗形动态插入件时油类介质的换热及流阻特性。旋流器为长100mm、丝径1.5mm、节距4mm的螺旋线圈。旗形件数目为1~3片。实验表明,上述复合强化手段集中了两种元件的优点:换热系数高而阻力损失不大,且在层流区和紊流区都碍到了强化。实验范围内综合判据之值高达2.76.
陈礼向东
关键词:强化传热旋流器
管内多片旗形动态插入件强化传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1995年
研究了圆管内均匀布置1~5片旗形件时油的强化传热及流阻特性。当工质参数处于146≤Pr≤206和852≤Re≤6857时以4片旗形件最佳;其换热系数h与光管换热系数h0之比可高达4.1;而压降之比(Δp/Δp0)最高只有3.4;综合判据(Nu/Nu0)/(f/f0)0.29之值可高达2.95。
陈礼向东
关键词:强化传热
管内旗形件后掠角对油类介质对流换热的影响被引量:1
1995年
实验研究了水平圆管内插入旗形件时其后掠角对30#透平油的对流传热及流阻特性的影响。实验圆管为φ24mm×2mm×700mm的紫铜圆管,后掠角为86°,81°,76°,70°,65°五种。其它参数范围为:146≤Pr≤206,1067≤Re≤6857,0.07<cos<0.42。实验范围内,换热系数首先随后掠角的增大而上升,然后又下降,在后掠角76°左右呈现出最佳值,阻力则随后掠角的增加而增加。
向东陈礼陈清华
关键词:对流换热
随机测试中的最优输入信号概率分布被引量:3
1991年
1.问题的提出和一些概念 在测试过程中,如果要测图1(a)所示输入端的故障,在这些输入端的信号中希望至少有n-1个“1”信号,而当要测试如图1(b)所示的n-输入“或”门时,则需要至少n-1个“0”信号。 有人曾经对一个10-输入“与”门作过一次实验,当各“与”门输入端信号概率为0.
向东张钻
关键词:概率分布输入信号逻辑电路
旗形动态插入件宽度对圆管内油类介质对流换热的影响
1995年
探索了旗形强化传热元件宽度对管内油类介质的换热及流阻特性的影响。实验工质为30#透平油;实验参数为:1067≤Re≤6857;146≤Pr≤205;0.23≤宽度/管径≤0.92.实验表明:换热系数和流动阻力均随(宽度/管径)的增长而增长;对于油类介质旗形件的强化换热影响范围主要在插入件后缘9倍管径的距离内。实验范围内综合评估指标在1.13~1.59之间。
陈礼向东陈清华
关键词:强化传热对流换热传热元件
一种新的可测试性测度
1992年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可测试性测度SCTM(A Singal Confilct oriented TestabilityMeasure)。该测度是一种scoap-like测度,它不但代表了电路中各点控制和观察的难易,而且代表了测试过程中产生信号冲突的可能性。文中引入了并行计算策略,使计算速度提高了大约m/2倍,m为计算机字长。
向东
模块级上原始输入的最优信号概率
1990年
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单纯形实数规划法在模块级上产生原始输入最优信号概率的方法。文中首先采用了一种可测试性设计策略对电路进行了预处理。然后,以MSG为依据把电路转换成树型结构来处理,克服了[1]计算复杂等缺点。本文还提出了一种新的MSG求解算法。
向东
关键词:电路测试模块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