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芳
- 作品数:36 被引量:86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生物资源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政治法律更多>>
- 羟基红花黄色素A人工抗原两种制备方法的比较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对过碘酸钠法和直接法制备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全抗原进行比较,以期获取理想的羟A人工抗原。方法:通过透析液的颜色变化、紫外扫描、红外扫描及动物免疫试验等比较两种方法合成的人工抗原特点。结果:两种方法制备的人工抗原在紫外扫描中都有蛋白的特征吸收峰,只是受偶联基团的影响特征峰都蓝移到275nm附近,但是直接法的400nm处羟A特征峰保留,过碘酸钠法的消失。对直接法的偶联物进行红外扫描,显示羟A特征官能团的吸收峰和蛋白的特征吸收峰。过碘酸钠法的经过五免老鼠仍然监测不到针对羟A的特异性抗体,用直接法的免疫抗原继续免疫二次产生了抗羟A的特异性抗体,三免血清效价达1:3200;用直接法的免疫两只新西兰大白兔六免抗HSYA抗体效价达1:3200以上。结论:直接法适合制备羟A人工抗原,可以为后续研究奠定可靠的前提条件。
- 侯世斌吕芳苏幼红李江伟张富春
- 关键词:羟基红花黄色素A人工抗原间接ELISA
- 反复移植失败患者中两种囊胚培养策略的比较
- 目的:在行辅助生殖技术过程中,会遇到连续移植3个周期优质胚胎均未妊娠的患者,我们定义为反复移植失败患者(RTF)。在RTF患者中采用囊胚移植提高了其妊娠的机率。在RTF患者中如何开展囊胚培养,既能有效利用胚胎又能尽快的达...
- 胡艳秋余宏吕芳陈芳
- 关键词:囊胚培养
- 反复移植失败患者中两种囊胚培养策略的比较
- 目的 在行辅助生殖技术过程中,会遇到连续移植3个周期优质胚胎均未妊娠的患者,我们定义为反复移植失败患者(RIF).在RIF患者中采用囊胚移植提高了其妊娠的机率.在RIF患者中如何开展囊胚培养,既能有效利用胚胎又能尽快的达...
- 胡艳秋佘宏吕芳陈芳
- 成骨不全症患儿血清骨硬化素水平研究;重症肌无力患者骨骼损害及防治研究
-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成骨不全症患儿血清骨硬化素水平研究 背景: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是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具有极高异质性的一组单基因遗传性骨病,以低...
- 吕芳
- 关键词:成骨不全症双膦酸盐治疗重症肌无力骨骼损害
- 卵子玻璃化冷冻的临床应用
- 佘宏胡艳秋吕芳陈芳
- 精子DNA完整性对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男性精子DNA完整性对行ART助孕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生殖中心接受IVF/ICSI助孕的667对不孕夫妇FET周期的临床资料。男性患者进入周期前均采用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法(SCSA)染色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来检测男性精子DNA完整性,并观察精子DNA碎片率(DFI)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根据不同精子DFI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低DFI水平组(低DFI组:DFI≤30%,439个周期)和高DFI水平组(高DFI组:DFI>30%,228个周期);再根据不同受精方式分为两个亚组:常规IVF组及ICSI组,比较不同水平的精子DFI及不同受精方式对FET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纳入研究的667对不孕夫妇中临床妊娠334例,总妊娠率50.07%。低DFI组、高DFI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低DFI组的受精率显著高于高DFI组(P<0.05)。低DFI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高DFI组(54.21%vs.42.11%)(P<0.05),流产率则显著低于高DFI组(16.81%vs.27.08%)(P<0.05)。低DFI组中IVF组和ICSI组的临床妊娠率(52.63%vs.58.62%)、流产率(15.88%vs.19.12%)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DFI组中IVF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ICSI组(33.33%vs.48.48%),流产率则显著高于ICSI组(40.63%vs.20.31%)(P均<0.05)。结论精子DFI水平影响不孕患者的受精率;随着精子DFI水平增高,其整体临床妊娠率下降,流产率增加。低DFI水平的不孕夫妇可选择常规IVF或ICSI助孕;但对于高DFI水平的不孕夫妇,选择ICSI助孕方式可能对改善妊娠结局有益。
- 于鲁华刘琳吕芳彭小彧吕晓芹赵一燕张树红张树成王宁张晓梅
- 关键词:冻胚精子DNA完整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
- 植物活性成分对表观遗传调节的研究概况被引量:8
- 2008年
- 表观遗传学是以不改变基因DNA序列编码的方式来改变遗传基因表达的一种遗传方式,主要涉及DNA甲基化作用的改变、RNA沉默、染色质组蛋白的修饰作用、基因印记。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基因突变参与肿瘤的形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的形成会受到遗传学修饰和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因此表观遗传修饰在肿瘤进展中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DNA甲基转移酶(DNMT)抑制剂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可通过对表观遗传学进行调节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然而这些药物因骨髓抑制作用及其他副作用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植物活性成分的遗传毒性不明显,在抗癌、抗突变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有关具有表观遗传调节作用的植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概述了植物活性成分与肿瘤表观遗传学修饰机制关系的近期研究情况。
- 吕芳苏幼红张富春李江伟
- 关键词:植物活性成分抗肿瘤作用
- 无精子症男性患者FSH激素水平与睾丸穿刺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 刘凯峰张辰望朱春辉吕芳张晓梅
- 孕激素对BeWo绒癌细胞整合素αvβ3表达及BeWo细胞成球率的影响
- 目的 通过研究孕激素处理前后,绒毛膜癌细胞系BeWo细胞中整合素αvβ3表达量以及BeWo细胞成球率变化,探讨孕激素对绒毛膜癌细胞成球率和粘附能力变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状态良好的BeWo绒毛膜癌细胞,在0、10-7、...
- 顾方乐魏勉吕芳张晓梅
- 新疆雪莲总黄酮对DNA甲基化酶抑癌作用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新疆雪莲总黄酮对DNA甲基化酶活性及癌细胞DNA甲基化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DNA甲基化酶活性分析实验检测雪莲总黄酮对DNA甲基化酶活性的影响,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雪莲总黄酮处理2d后食管癌KYSE510细胞抑癌基因P16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同时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雪莲总黄酮抑制DNA甲基化酶M.Alu I活性,MSP实验结果显示雪莲总黄酮处理2 d后,癌细胞未甲基化状态P16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KYSE510细胞P16基因mRNA恢复表达。流式分析结果显示,雪莲总黄酮处理KYSE510癌细胞2 d后,处理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结论雪莲总黄酮可以通过影响DNA甲基化酶活性,激活表观沉默的抑癌基因表达,抑制癌细胞增殖。
- 吕芳李雪峰张晓梅王大新李江伟
- 关键词:表观遗传P16基因DNA甲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