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国新

作品数:31 被引量:374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原子能机构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血小板
  • 10篇蛋白
  • 9篇膜蛋白
  • 7篇颗粒膜蛋白
  • 6篇单克隆
  • 6篇抗体
  • 6篇克隆
  • 5篇单克隆抗体
  • 5篇血栓
  • 4篇免疫
  • 4篇活化
  • 2篇性疾病
  • 2篇血浆
  • 2篇血栓素
  • 2篇血栓性
  • 2篇血栓性疾病
  • 2篇血小板表面
  • 2篇血小板活化
  • 2篇血小板活化状...
  • 2篇免疫放射

机构

  • 17篇苏州医学院
  • 2篇广州市第一人...
  • 2篇苏州医学院附...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17篇吴国新
  • 13篇阮长耿
  • 6篇李佩霞
  • 3篇奚晓东
  • 2篇蒋惠源
  • 2篇洪小苏
  • 2篇赵益明
  • 2篇李建勇
  • 2篇潘宜智
  • 2篇李福刚
  • 2篇吾柏铭
  • 1篇周国明
  • 1篇张威
  • 1篇郭衡山
  • 1篇刘春风
  • 1篇张宏
  • 1篇王兆钺
  • 1篇傅晋翔
  • 1篇包仕尧
  • 1篇沈文红

传媒

  • 5篇苏州医学院学...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国外医学(输...
  • 1篇Zoolog...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3篇1994
  • 5篇1993
  • 3篇1991
  • 2篇1990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塞和不稳定性心绞痛GMP-140和TXB_2的动态变化被引量:3
1997年
为了解急性心肌梗塞(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程度,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0例AMI、30例UA病人和20例健康人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与血浆血栓素B2(TXB2)的浓度。结果:①AMI患者起病12小时GMP140和TXB2浓度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48小时达高峰(P<0001),GMP140在第5天降至正常,TXB2第7天时仍高于对照组(P<005);②UA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时GMP140、TXB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绞痛缓解后30分钟降至正常,其GMP140、TXB2的升高幅度和持续时间均小于AMI患者。表明AMI和UA患者体内血小板高度激活,AMI较UA患者冠状动脉内有更强的促凝因素。
潘宜智吾柏铭洪小苏洪小苏郭衡山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绞痛Α-颗粒膜蛋白血栓素B2
抗血栓四肽KRDS的合成、活性鉴定与构象研究被引量:1
1993年
KRDS(Lys—Arg—Asp—Ser)是一种抗血栓新肽。通过计算机搜索,按能量最小法则,提到3种构象。通过匹配计算,其3条主链符合的较好,由核磁共振提供的结果也支持了计算机预测的构象。
李玉宝王三山周国明崔恒苒吴国新阮长耿
关键词:二维核磁共振
某些疾病状态下血小板表面活化标志蛋白含量的改变被引量:1
1993年
血小板在多种疾病中要发生活化反应并参与血栓形成,本研究利用自制的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分子数单位点免疫放射分析测定药盒,来研究血栓性疾病等体内血小板的活化程度。结果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程度显著升高,且与病程相关,以梗塞后48h内为高峰;不稳定型心绞痛、慢性肝炎和肝硬变伴有显著的血小板活化,而稳定型心绞痛、糖尿病及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体内血小板活化不明显;血液透析3h血小板活化达高峰,血透结束后24h内恢复至血透前水平。这将为研究疾病状态下血小板的病生改变及血栓性疾病的体外诊断提供依据。
吴国新李福刚李佩霞阮长耿
关键词:血小板单克隆免疫放射分析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研究被引量:26
1993年
利用同位素标记的抗人血小板单克隆抗体SZ-2、SZ-21及SZ-51经直接放免法评估2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体内血小板的活化程度。结果:1.血浆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分子数在脑梗塞急性期呈显著增高(P<0.01),缓解期可恢复正常;2.血小板膜糖蛋白Ib在质膜上分子数显著升高(P
包仕尧刘春风吴国新李建勇阮长耿
关键词:脑栓塞血小板膜蛋白
抗人血小板单克隆抗体SZ——47的功能研究
1990年
本文报道1株抑制型抗人血小板单克隆抗体 SZ—47。SZ—47能完全抑制 ADP 及肾上腺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而对花生四烯酸,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影响;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明显抑制作用。因此,推测单克隆抗体 SZ—47主要通过 ADP 途径来影响血小板的聚集功能。
吴国新李佩霞王兆钺阮长耿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血小板聚集
风湿性心脏病中血小板活化状态的研究
1993年
作者研究了风心病患者血小板膜表面活化标记蛋白(GMP-140)及血小板代谢、释放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风心病患者血小板膜表面及血浆 GMP-140分子数均明显升高,血浆β-TG、TXB_2也增高,窦律组风心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程度低于房颤组及血栓栓塞组风心病患者。结果表明风心病患者伴有较明显的血小板活化,这对进一步研究血小板在风心病血栓栓塞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李福刚吴国新李佩霞阮长耿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血小板活化
抗人活化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单克隆抗体SZ-51的研制应用(摘要)
1993年
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对它的早期特异性诊断和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活化血小板是血栓的主要组份之一,在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中起重要的作用。它和血循环中的静止血小板相比,表面暴露着许多新出现的特异性抗原,成为血小板活化或血栓形成的特异性标记。因此,抗人活化血小板单克隆抗体(单抗)可作为血栓检测、诊断和治疗的有效工具。本研究包括国内第一株抗人活化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单抗SZ-51的制备,以及应用这株单抗所建立的血小板活化程度检测方法和对多种病理状态下血小板体内活化程度进行的研究。SZ-51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由本室改良的Kohler和Milstein法融合产生。单抗SZ-51识别的抗原位于静止血小板内α—颗粒膜上。
阮长耿吴国新李佩霞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SZ-51特异性诊断血栓性疾病
体外循环对血小板代谢的影响
1991年
本文检测了10例体外循环患者血浆内TxB_2、6—酮—PGF_(1a)、PF_4及vWF 的浓度变化,结果为:TxB_2于肝素化后及转流开始出现第一次高峰,转流结束及鱼精蛋白中和后出现第二次高峰,术后2h 恢复正常,6—酮—PGF_(1a)无显著性改变;PF_4于转流后开始升高,转流结束达高峰,术后24h 恢复正常;vWF 于转流结束开始升高,术毕与术后2h 为高峰,24h 恢复正常.这—研究有利于判断体外循环中血小板的功能变化。
吴国新马海涛李建勇阮长耿
关键词:体外循环血小板
血小板颗粒膜蛋白研究进展被引量:252
1994年
血小板颗粒膜蛋白研究进展吴国新,阮长耿血小板是血液循环内最小的无核细胞成分,它具有丰富的胞内颗粒,在正常血循环中血小板处于静息状态,受到生理或物理刺激因子作用时,血小板发生活化,伸出伪足并释放胞内颗粒内容物,参与生理性止血或病理性血栓形成等。血小板内...
吴国新阮长耿
关键词: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血小板免疫学的进展被引量:2
1991年
血小板免疫学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在生物大分子即蛋白质和基因水平进行了深入研究。国内学者在该领域中也获得可喜进步。
奚晓东蒋惠源吴国新
关键词:血小板免疫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