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新亮

作品数:14 被引量:101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9篇土壤
  • 8篇团聚体
  • 4篇团聚体稳定性
  • 3篇土壤团聚体
  • 2篇地带性
  • 2篇地带性土壤
  • 2篇容重
  • 2篇坡面
  • 2篇坡面侵蚀
  • 2篇稳定性
  • 2篇孔隙
  • 2篇孔隙度
  • 2篇红壤
  • 1篇导水率
  • 1篇底盘
  • 1篇底座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性能分析
  • 1篇亚热带地区

机构

  • 14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4篇吴新亮
  • 11篇蔡崇法
  • 7篇魏玉杰
  • 2篇杨伟
  • 2篇马仁明
  • 2篇李朝霞
  • 2篇李雪垠
  • 2篇夏金文
  • 2篇胡节
  • 1篇黄丽
  • 1篇刘凡
  • 1篇丁树文
  • 1篇王杰
  • 1篇王军光
  • 1篇王贻俊
  • 1篇张友辉
  • 1篇陈芳
  • 1篇李梦雨
  • 1篇佘力
  • 1篇闫露

传媒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期培肥下红壤有机碳组成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被引量:10
2016年
为研究培肥措施对红壤有机碳组成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有机碳与团聚体稳定性的关系,通过长期定位实验,选取不同施肥措施(未培肥CK、化肥NPK、化肥+秸秆NPKS和粪肥AM)下的典型红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有机碳组成和团聚体稳定性差异,揭示3种施肥措施下不同层次的有机碳组成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施肥措施均可以提高土壤表层(0-25 cm)有机碳质量分数(尤其是颗粒有机碳),其中AM效果最显著,NPKS次之。不同施肥措施下红壤不同层次的团聚体稳定性顺序为AM〉NPKS〉NPK〉CK。与CK相比,AM处理对表下层(5-15 cm)土壤的总有机碳和团聚体稳定性的提高效果最显著。回归分析表明,颗粒有机碳(POC)与湿筛法平均质量直径以及快速湿润(FW)、慢速湿润(SW)、预湿润震荡(WS)3种处理的平均质量直径的相关性最好(R^2=0.79、0.80、0.66、0.81),说明相对于其他组分,颗粒有机碳更有利于降低消散作用以及抵抗机械破碎进而增强团聚体稳定性,是间接评价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良好指标。
王迪吴新亮蔡崇法杨伟
关键词:培肥措施颗粒有机碳团聚体稳定性总有机碳红壤
蜡封-容量瓶法测定土壤团聚体孔隙度被引量:1
2014年
在已有蜡封法的基础上,借鉴测定土粒密度的方法,提出了测定土壤团聚体孔隙度的新方法———蜡封-容量瓶法。该方法对实验装置要求较低,易于操作,结果准确,适合小团聚体(7~2 mm)孔隙度的测定。
吴新亮魏玉杰闫露马仁明张友辉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孔隙度
一种团聚体抗张强度与贯入阻力联合测定仪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测定领域,提供一种团聚体抗张强度与贯入阻力联合测定仪,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竖直支撑杆和架设于竖直支撑杆上的横梁,底座中部设有可调节高度的样品台,所述横梁上竖直向下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
魏玉杰吴新亮夏金文李雪垠蔡崇法杨伟佘力李梦雨王杰
文献传递
亚热带地区几种红壤坡面侵蚀泥沙的物质组成特性被引量:12
2014年
以三种母质发育的5个红壤为研究对象,在人工降雨条件下,研究不同降雨动能坡面侵蚀泥沙的颗粒分布特征及物质组成状况。结果表明:侵蚀泥沙的颗粒分布受土壤母质和降雨侵蚀力影响差异较大,相同母质红壤产生泥沙的颗粒组成特征相似,纱网覆盖条件下泥沙中细颗粒(〈0.02mm)相对含量普遍高于裸地,泥质页岩发育红壤(HS)和花岗岩发育红壤(TG1和TG2)泥沙(分散后)表现为黏粒和粉粒的富集,富集率为1.15~3.14,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红壤(HQ1和HQ2)泥沙中(分散后)砂粒富集比较明显,富集率最高为3.84;对于HS、TG1和TG2土壤而言,泥沙中有机质(OM)、游离氧化铁铝(Fed和Ald)主要分布在〈0.05mm粒径中,而对于HQ1和HQ2土壤而言,则主要分布在〉0.25mm和〈0.05mm两个粒级的泥沙颗粒中,其中有机质(OM)富集最明显;泥沙中OM、Fed和Ald之间达到极显著相关(r≥0.82),而且它们与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CEC)、Fed、Ald、非晶形氧化硅(Sio)、黏粒含量的相关性也达到极显著水平(r≥0.81),说明泥沙中这些物质间相互影响,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试土壤的自身物质含量。
吴新亮魏玉杰李朝霞蔡崇法杨伟
关键词:红壤坡面侵蚀泥沙
快速湿润过程中钾和钙离子浓度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为探索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对电解质的响应情况,该文研究湖北省2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林地、耕地)的3种类型土壤(黄褐土、黄棕壤、棕红壤)团聚体,在不同浓度(0、0.005、0.01、0.02、0.05、0.08、0.10、0.20 mol/L)电解质(KNO_3、Ca(NO_3)_2)溶液中快速湿润时的稳定性和破碎过程。结果表明:1)浓度低于0.1 mol/L时,团聚体稳定性随电解质浓度增大而减小;2)团聚体稳定度AS随湿润时间呈双指数衰减,与纯水相比,棕红壤和林地黄褐土的破碎过程受电解质溶液影响尤为显著,黄褐土和耕地黄棕壤在电解质溶液中迅速全部破碎;3)初始阶段团聚体破碎能量与土壤粉粘比和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与铁铝氧化物含量呈正相关。总之,团聚体稳定性随电解质溶液浓度增大而减小,且相对于纯水,团聚体在电解质溶液中破碎更快。
胡节吴新亮吴新亮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渗透率消散
一种批量制备重塑土样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工试验领域中所需重塑土环刀试样的制备,提供一种批量制备重塑土样的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竖直支撑杆和水平承压杆,底座中部设有制样盒,制样盒上方设有环刀和压在环刀上的垫板,所述垫板和水平承压杆之间设有千斤...
魏玉杰吴新亮李雪垠夏金文蔡崇法
前期土壤含水率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溅蚀的影响被引量:33
2014年
为了探究前期含水率对南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溅蚀的影响,选取泥质页岩和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4个典型红壤为研究对象,就5个前期含水率(3%、5%、10%、15%、20%)条件下3~5mm团聚体水稳定性特征及其与溅蚀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消散作用是团聚体破碎最有效的机制,土壤前期含水率越大,团聚体破碎程度越小。随着前期含水率的升高,泥质页岩发育的2种红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wa)显著增大;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2种红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先增大后减小,拐点出现在含水率为15%条件下。泥质页岩发育2种红壤溅蚀量随前期含水率的升高显著减小;第四纪红黏土发育2种红壤溅蚀量随前期含水率的升高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含水率为15%时达到最小。团聚体水稳性较高的土样,溅蚀粒径分布呈双峰曲线分布,主要分布1~0.5和〈0.05mm范围内,且前期含水率越高,〈0.05mm溅蚀颗粒含量越大;而团聚体水稳定性较差的土样,除前期含水率为20%外,溅蚀粒径分布呈单峰曲线分布,主要分布在0.25~1mm。该结果为红壤区农业水土工程及机侵蚀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对完善坡面水蚀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马仁明蔡崇法李朝霞王军光冯君园吴新亮朱惠荣
关键词:土壤含水率降雨团聚体稳定性溅蚀
淋溶条件下石英砂柱中铁锰氧化物的形成特点被引量:1
2013年
用不同浓度铁锰离子混合溶液对石英砂柱进行40次淋溶实验,研究砂柱中铁锰氧化物的形成状况。结果表明,淋出液中铁锰离子浓度与其pH值随着淋溶次数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各处理所形成的铁锰氧化物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淋溶液中铁锰离子浓度越大,形成的铁锰氧化物含量越高,当淋溶液中铁锰摩尔浓度比即c(Fe2+)/c(Mn2+)为2:1时最有利于铁锰氧化物的形成;随着淋溶次数的增加,铁锰氧化物含量的增长逐渐减慢;不同层次铁锰氧化物含量差异显著,下层(20~30cm)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层次;各阶段(每淋溶10次为一阶段)不同形态(非晶形态、晶形态)铁锰氧化物含量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异,铁锰氧化物尤其是非晶形态的相对比例(Fe/Mn)随着淋溶次数的增加逐渐增大。
吴新亮顾沛王贻俊刘凡黄丽
关键词:铁锰氧化物淋溶地球化学
不同侵蚀程度下地带性土壤的结构及渗透性能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为探讨侵蚀退化过程中地带性土壤结构的变化规律,选取湖北省不同侵蚀程度(微度、轻度、强度、剧烈)的3种典型地带性土壤(黄褐土、黄棕壤、红壤),比较分析了土壤结构稳定性和土壤渗透特性差异。结果表明:随侵蚀程度增加,3种地带性土壤团聚体水稳性逐渐降低,容重增加,饱和导水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机械稳定性变化存在差异;在侵蚀程度相同时,3种地带性土壤团聚体机械稳定性、水稳性和饱和土壤导水率的高低顺序均为红壤>黄棕壤>黄褐土。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团聚体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与游离氧化铝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77和0.81,P<0.01),与游离氧化铁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73和0.76,P<0.05),说明游离态铁铝氧化物是影响土壤结构稳定性并形成地带性差异的关键因素,饱和导水率与团聚体水稳性指标和非毛管孔隙度、容重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其中与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0.76,P<0.01),表明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可以作为预测和表征饱和导水率的指标。
陈芳王硕吴新亮蔡崇法
关键词:土壤饱和导水率地带性土壤
土沙混合对土壤粒度分维值及物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解土沙混合物的抗侵蚀特性及边坡稳定机制,采用土沙混合配制不同颗粒组成的重塑土样,通过分析各土样的结构及力学参数变化,探讨人工土壤颗粒分维值及其物理特性随颗粒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颗粒分维值可以表征人工土壤的颗粒组成状况,砂粒质量分数越低,粉黏粒质量分数越高,颗粒分维值越大;2)随分维值的增加,重塑土密度呈先增加后减小变化,总孔隙度变化则相反,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表现出逐渐增加和减小的趋势,当分维值为2.75时,密度(1.74 g/cm3)最大,而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最小,分别为34.52%、19.83%和17.19%;3)饱和条件下重塑土内摩擦角和黏聚力随分维值分别呈开口向下抛物线变化和指数增加,休止角随分维值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变化,且空气中休止角大于水中休止角,其差值随着分维值的增加而减小。综上,土体结构主要受颗粒级配影响,饱和条件下重塑土结构越紧实,其抗剪强度越大;休止角主要受颗粒粒径和不均匀程度影响。
魏玉杰吴新亮皮江平蔡崇法丁树文
关键词:抗剪强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