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敏
- 作品数:29 被引量:87H指数:6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福建省麻疹野病毒分离及核蛋白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了解福建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基因型别及特征。方法应用B95a细胞[Epstein-Barr(EB)Virus-Transformed,Marmoset B Lymphoblastoid Cell Line,埃泼斯坦-巴尔病毒转化的绒猴淋巴母细胞]或Vero/SLAM细胞[Vero Cells Transfected to Express the Human Signaling Lymphocyte Activation Molecule(SLAM),淋巴信号激活因子转染的非洲绿猴肾细胞],从疑似麻疹病例的咽拭子或尿液标本分离麻疹病毒,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扩增分离株病毒的核蛋白(Nucleoprotein,N)基因3'端450个核苷酸片段,分析其基因型别及遗传特征。结果 2002年、2006~2009年,共从6个设区的市分离了24株麻疹野病毒,均为H1基因型、H1a基因亚型,未分离到其他型别的毒株。福建株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7.8%~100.0%,在遗传树图中属于4个独立分支谱系(Lineage),Lineage4分支病毒出现了3个新的氨基酸突变位点。福建株中来自不同地区和年份的MV(Measles Virus,麻疹病毒)07-29FZ(Fuzhou,福州)、MV07-20ND(Ningde,宁德)、MV07-47ND和MV08-78QZ(Quanzhou,泉州)、MV06-32LY(Longyan,龙岩)、MV07-30FZ、MV07-39FZ和MV07-46ND的N基因3'端的450核苷酸同源性均为100.0%。福建株与H1基因型中国代表株、H2基因型及疫苗株S(Shanghai,上海)191相比,与S191疫苗株的A基因组差异最大(核苷酸同源性90.1%~93.3%,氨基酸同源性86.8%~91.4%)。结论 H1a为福建省本土麻疹野病毒优势基因亚型,未发现其他基因亚型。近3年的分离株出现了新的氨基酸位点突变。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内存在多传播链同时循环,也存在同一野病毒株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持续循环。
- 杨秀惠何爱华许江阳张红榕陈雅红张宏陈前进陈昌福吴春敏周勇
- 关键词:麻疹病毒
- 2014年福建省南平市登革病毒E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测定2014年南平市登革暴发相关登革病毒E基因序列,探讨其输入来源及基因型别。方法将患者急性期血清接种C6/36细胞,分离登革病毒,通过RT-PCR进行血清型鉴定,扩增全长E基因,测定序列并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共分离到4株DENV-1,2株DENV-2,扩增并测序获得E基因全长序列,4株南平地区DENV-1型分离株之间同源性为100%,与D13459(Donguang)分离株同源性也高达99.7%;2株DENV-2型分离株与DENV2/CN/GZ05/2014分离株的同源性均达100%。系统进化分析发现,4株DENV-1病毒株与来自广东及印度的毒株处于同一进化树分支,均为基因Ⅴ型;2株DENV-2病毒株与来自广东及新加坡的毒株处于同一进化树分支,均为基因Ⅳ型。结论福建省南平市本次登革热本地病例暴发可能是由广东或者东南亚地区的登革热输入病例引起的。
- 王金章陈宏彬张拥军翁育伟吴春敏郑奎城严延生
- 关键词:登革病毒E基因系统进化树
- 福建北部首次登革热暴发疫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分析闽北2014年登革热暴发疫情的病因,从分子水平探讨流行毒株的生物学特征,追踪其地域来源。方法采集医院就诊人员中登革热患者血清标本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RT-PCR检测登革病毒核酸,核酸阳性标本进行登革病毒E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结果采集8份血清标本中,分离到7株登革病毒1型(DENV1)毒株,1株登革病毒2型(DENV2)毒株。根据序列比对和亲缘性系统进化树,编号为S030、S073、S126、S185、S186和S197的登革热1型病毒样本,与亚洲的毒株AY762084.1、EU179860.1、AY732474.1、JQ917404.1、FJ478458.1、KR071622.1、KR052012.1和KP686070.1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性较高。编号为S078的登革热2型病毒样本,与亚洲的毒株EU081178.1,EF051521.1,DQ645556.1,KP012546.1亲缘关系接近,其中与广东的毒株KP012546.1最近,同源性较高。结论DENV1的毒株与亚洲中国中原1型的毒株同源性较高,推测这些样本均由亚洲地区输入到中国,并在中国中原湖北、河南以及福建分散流行。DENV2的毒株由广东输入到闽北地区。
- 刘振江吴春敏叶素贞裴振义黄家梅张上建游诗建
- 关键词:疾病暴发流行登革热病毒基因序列分析
- 福建省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离及灭活病毒抗原的制备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摸索病毒灭活条件,用于制备安全和有效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灭活抗原。方法鸡胚分离法分离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应用甲醛和戊二醛两种灭活剂对分离物进行灭活。用鸡胚培养法进行病毒增殖试验,以确定灭活效果,同时测定灭活病毒的血凝效价。结果应用鸡胚分离法,并用电子显微镜及RT-PCR鉴定,确认从福建省人感染病例中分离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应用甲醛和戊二醛对病毒进行灭活时,在1‰~5‰终浓度、4℃作用24h的条件下,两者均能完全灭活病毒;灭活病毒的血凝效价随着灭活剂的浓度增高而逐渐下降;灭活病毒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其血凝活性逐步下降;应用甲醛灭活后的病毒抗原,其血凝效价可维持更长时间。结论首次分离成功福建省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病毒。应用1‰终浓度的甲醛可使高滴度的病毒完全灭活,并保持较好的血凝活性,适用于大量制备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灭活抗原。
- 杨式芹严延生翁育伟沈晓娜谢剑锋张拥军吴冰姗何爱华许龙善洪荣涛欧剑鸣杨秀惠吴春敏蔡宏
- 关键词:H5N1病毒病毒分离灭活戊二醛
- 南平市2008年手足口病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明确南平市2008年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的主要型别的感染情况,为防控提供依据,并对咽拭子、疱疹液标本的核酸检测结果进行评价。方法:收集2008年南平市手足口病患者482人,提取病毒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病毒RNA进行肠道病毒71(EV71)型和柯萨奇病毒16型(CoxA16)特异性核酸的检测。结果:482例患者标本中,其中EV71阳性率32.8%(158例),CoxA16阳性率0.21%(1例)。咽拭子、疱疹液的检出率分别为28.6%和34.7%。结论:手足口病疫情的病原主要以EV71为主,4岁以下儿童为高危人群。
- 吴春敏郑鹃陈萍
- 关键词:手足口病EV71COXA16
- 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不同部位接种安全性及免疫原性评价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评价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DTaP/Hib)不同部位接种后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2015年9月—2016年3月在福建省南平市选择3月龄婴儿入组164名,于3、4、5月龄共接种3剂次针次DTaP/Hib疫苗。接种疫苗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不良反应的随访观察,并采集受试者免疫前和基础免疫后28 d的血清样本,进行免疫原性观察。结果不同接种部位接种DTaP/Hib疫苗后受试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无显著性差异。除白喉抗体的几何平均增长倍数(GMI)大腿组高于臀部组外,其余抗体的阳性率、阳转率、几何平均浓度(GMC)、GMI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臂三角肌、大腿前外侧和臀部均可以作为接种部位,接种部位不同不影响DTaP/Hib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 刘振江吴春敏黄家梅叶素贞吴惠华周翔李贵凡陈萍张浩胡凤清
- 关键词:联合疫苗免疫原性
- 2012年南平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为全面掌握和分析南平市食品中主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水平和趋势,确定危害因素分布情况及可能的来源,评价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污染控制水平及食品安全标准的执行情况和效力,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和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012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的方法对样品进行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阪崎肠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等7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对熟肉制品、焙烤食品、熟制米面制品、果蔬类、婴幼儿食品和调味酱等186份食品样品的病原菌进行检测,发现致病菌污染49份,占总检测份数的26.34%,检出总阳性菌株56株,致病菌总检出率为30.11%。结论南平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不容乐观,应对食品加工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加强监管。
- 周颖郑鹃吴春敏郑雯菱
-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污染食源性致病菌食源性疾病
- 浦城县麦穗鱼吸虫囊蚴镜检与PCR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了解浦城县麦穗鱼吸虫囊蚴感染情况,评价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分析鉴定吸虫囊蚴的有效性。方法采集浦城县某村鱼塘麦穗鱼,用压片法显微镜下观察囊蚴,按形态学特征鉴定分类,提取吸虫囊蚴DNA,用PCR法扩增其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基因序列并测序,将获得的基因序列与基因数据库相应基因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检测麦穗鱼11条,观察到1种囊蚴,形态上鉴定为东方次睾吸虫囊蚴,序列分析结果相同,东方次睾吸虫囊蚴阳性率为90.9%(10/11)。结论麦穗鱼东方次睾吸虫囊蚴PCR法序列分析结果与形态学镜检结果一致,证实该法有效。
- 蔡长煌张芝平郭理平卓鸣莺吴春敏傅志辉谢文畅刘亦若徐志远林锋张政涛
- 关键词:东方次睾吸虫PCR麦穗鱼囊蚴
- 南平地区2006-2007年乙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2012年
- 目的了解南平地区2006-2007年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方法。方法对8县区综合医院210份乙型肝炎感染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含量,ELISA方法检测血清标志物(HBV-M),PCR-RFLP方法对基因分型。结果 HBsAg+/HBcAb+/HBeAg+组HBV-DNA的阳性率为94.9%,HBV-DNA含量也最高。HBsAg阳性组与HBsAg阴性组的HBV-DN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HBV-DN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DNA含量与HBsAg、HBeAg的存在明显关联。HBV-DNA含量可真实反应HBV的感染和复制情况,对临床诊断、药物治疗及疗效观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王金章吴冰珊沈晓娜王美爱刘振江吴春敏江秀美严延生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
- 南平市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南平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资料。结果南平市1月25日至2月12日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21例,无死亡病例。本地病例占52.4%(11例),输入性病例占47.6%(10例)。本地聚集性疫情2起,涉及工作场所、家庭以及交通工具聚集等;输入性聚集性疫情1起,涉及家庭聚集。临床分型以普通型为主(57.1%,12例),初期临床表现以发热(81.0%,17例)、咳嗽(66.4%,14例)为主,21例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肺部影像学改变;57.1%(12例)病例核酸检测1次即出现阳性结果;发病后初次就诊于综合性医院占57.1%(12例)。年龄中位数为47(30~81)岁,男女性别比1.6:1。职业分布为以个体经营者(33.2%,7例)和农民(23.8%,5例)较多。最早发病时间为1月16日,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1月18日~1月24日(42.9%,9例)和1月28日~1月31日(28.6%,6例)。除邵武市外,其余9个县(市、区)均有确诊病例。结论应加强对发热患者监测,同时加强公共交通工具、汽车站、超市等重点场所防控措施的落实,避免聚集性疫情发生。
- 刘振江江秀梅江秀梅吴春敏吴春敏张上建叶素贞叶素贞邱晓华
- 关键词:流行病学特征疾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