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泽龙

作品数:10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慢性
  • 3篇预后
  • 3篇阻塞性
  • 3篇阻塞性肺疾病
  • 3篇慢性阻塞性
  • 3篇慢性阻塞性肺...
  • 3篇疾病
  • 3篇肺癌
  • 3篇肺疾病
  • 2篇蛋白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镜
  • 2篇社区获得性
  • 2篇社区获得性肺...
  • 2篇衰竭
  • 2篇气管
  • 2篇气管镜
  • 2篇细胞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机构

  • 6篇广州医学院第...
  • 4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吴泽龙
  • 7篇梁伟强
  • 5篇喻延
  • 2篇胡国平
  • 2篇胡国平
  • 2篇李芳
  • 2篇李玉群
  • 2篇魏立平
  • 1篇黄兆琦
  • 1篇蔡学坤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呼吸衰竭的预后关系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37例COPD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及患者的最终预后,将患者分为无呼吸衰竭组、呼吸衰竭好转组及呼吸衰竭死亡组,比较三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同时根据D二聚体水平,将患者分为D二聚体小于500 ng/ml组、500~1000 ng/ml组以及大于1000 ng/ml组,比较其预后及其血气分析的差异。结果无呼吸衰竭组、呼吸衰好转组及呼吸衰竭死亡组血浆D二聚体分别为283.0±311.1 ng/ml、315.9±442.5 ng/ml、997.9±1501.8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纤维蛋白原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小于500 ng/ml组、500~1000 ng/ml组,以及大于1 000 ng/ml组的死亡率分别为24.8%、57.14%,及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水平与动脉血pH值密切相关,而与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无关。结论 D二聚体增高是COPD继发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一个危险因素。
胡国平喻延梁伟强李芳吴泽龙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D二聚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差异性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之间的差异,为这两类患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内科2013-01~2015-08收治的COPD 2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史及肺部影像学是否存在渗出病灶,将患者分为AECOPD组(157例)及COPD合并肺炎组(94例)。比较两组年龄、入院时BMI、血红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气分析、肺功能之间的差异。根据患者出院时的存活状态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结果 AECOPD组157例中,死亡7例;COPD合并肺炎组94例中,死亡12例,COPD合并肺炎组病死率高于AECOPD组(OR=3.13,95%CI=1.19~8.26)。COPD合并肺炎组平均年龄、中性白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及二氧化碳分压高于AECOPD组,而BMI、白蛋白、血红蛋白及氧分压低于AECOPD组。与AECOPD组相比,COPD合并肺炎组有更多的患者合并有冠心病(P<0.05)。两组患者的吸烟状况、肺功能没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 COPD合并肺炎组病死率高于AECOPD组,其有更多的冠心病合并症,炎性标志物更高,营养状态更差,二氧化碳潴留及缺氧更严重。
胡国平李玉群吴泽龙梁伟强魏立平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体重指数死亡率社区获得性肺炎
胸腺五肽辅助化疗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胸腺五肽辅助化疗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78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化疗,治疗组采用胸腺五肽联合化疗。观察和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淋巴细胞比例变化、补体C3、C4和免疫球蛋白等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腺五肽辅助化疗可促进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吴泽龙
关键词:胸腺五肽肺癌免疫功能生活质量
达格列净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腹主动脉缩窄(AC)法建立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假手术+达格列净组、模型组、模型+达格列净组。假手术+达格列净组和模型+达格列净组予以每天1次喂养达格列净1 mg·kg^(-1),喂养8周。以Masson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胶原纤维;以酸水解法检测心肌组织羟脯氨酸并计算胶原总含量;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心肌组织MMP-2、MMP-9、TIMP-1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假手术+达格列净组、模型组、模型+达格列净组大鼠心肌组织胶原容积分数分别为(2.01±0.43)%、(1.98±0.80)%、(4.61±0.52)%和(3.48±0.74)%;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0.27±0.06)、(0.25±0.08)、(0.63±0.05)和(0.47±0.10)μg·mg^(-1);胶原总含量分别为(2.05±0.21)、(2.01±0.41)、(4.70±0.32)和(3.51±0.27)μg·mg^(-1);心肌组织MMP-2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0、0.98±0.12、2.57±0.28和1.65±0.16;MMP-9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0、0.99±0.06、2.76±0.22和1.81±0.18;TIMP-1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0、1.07±0.08、0.63±0.17和0.81±0.20。模型组、模型+达格列净组的上述指标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达格列净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达格列净可能通过调节MMPs/TIMP-1通路参与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的调控,减轻心肌纤维化,延缓心室重塑和心衰的进展,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
杨薪蔡学坤吴泽龙黄兆琦
关键词:心力衰竭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抑制因子-1
电子支气管镜对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240例确诊为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电子支气管镜下肉眼所见病变性质将肺癌分为新生物组、浸润组、外压组、炎症组、未见异常组。对电子支气管镜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电子支气管镜确诊肺癌137例,诊断率为57.1%(137/240)。新生物组确诊肺癌88例,诊断率95.7%(88/92);浸润组确诊肺癌20例,诊断率83.3%(20/24);外压组确诊肺癌14例,诊断率52.2%(14/61);炎症组确诊肺癌12例,诊断率36.4%(12/23);未见异常组确诊肺癌3例,诊断率7.5%(3/40),各组诊断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癌的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镜下所见病变在一定程度上对肺癌的病理类型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梁伟强喻延吴泽龙
关键词:电子支气管镜肺癌
PORT评分对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评估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PORT评分在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d,CAP)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某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39例60岁以上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并根据患者第1个24h内的临床资料进行PORT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PORT评分分值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PORT评分患者的预后。结果 139例患者中,存活91例,死亡48例,病死率为34.5%,存活组PORT评分为(96.85±22.94)分,低于死亡组(129.35±30.79)分(P<0.01)。PORT评分≤70分组、71~90分组、91~130分组以及>130分组的病死率分别为10.0%、13.9%、32.2%和67.6%,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PORT评分105作为判断患者最终死亡,灵敏度为79.2%,特异度为69.2%,ROC曲线下面积为0.803(95%CI:0.725~0.881,P=0.000)。结论 PORT评分评估老年人CAP病情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胡国平喻延梁伟强李芳吴泽龙
关键词: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
支气管镜刷检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系统在肺癌患者支气管刷检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26例同时进行了刷检传统涂片细胞学检查,刷检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和组织学(活检和/或手术)检查,计算涂片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系统(LCT)的阳性率。结果LCT诊断肺癌的阳性率为58.33%(73/126),传统涂片诊断肺癌的阳性率为33.19%(42/126),薄层液基细胞学与传统涂片的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CT是在支气管镜刷检制片、染色等方面便于实施质量控制的一项新技术,优于传统涂片检查,是一种诊断肺癌的可靠方法。
梁伟强喻延吴泽龙
关键词:肺癌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8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做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特点。方法:总结我院85例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扩张法,置入胸腔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与传统粗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中心静脉导管组与传统粗导管组比较,在治愈患者中达到肺复张且停止漏气的时间无显著差异(P>0.01);②中心静脉导管组与传统粗导管组比较,治愈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1):中心静脉导管组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气胸患者有效率低于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气胸患者(P<0.05):③中心静脉导管组与传统导管组比较,胸痛发生率低(P<0.01),皮下气肿发生率低(P<0.01),脱管发生率低(P<0.05)。结论: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较用传统粗导管做胸腔闭式引流术,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对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自发性气胸患者疗效理想,但对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应慎用。对危重气胸患者,如果把握好适应症,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梁伟强喻延吴泽龙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自发性气胸适应症
N-末端脑钠肽前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检测有NT-proBNP的AECOPD患者19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时的存活状态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通过绘制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确定患者住院死亡的NT-proBNP的界值及敏感度、特异度。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193例患者中,存活173例,死亡20例,病死率为10.4%。死亡组NT-proBNP为(7 040±10 150)pg/ml,高于存活组的(2 147±4774)pg/ml,P<0.001。ROC曲线显示确定患者住院死亡的NT-proBNP值为1 249.5 pg/ml,曲线下面积为0.804(95%CI=0.730~0.879),其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71.1%。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尿素氮>7.14 mmol/L、白细胞计数≥10×109/L、NT-proBNP≥1 249.5 pg/ml、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症、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80%以及患者体重指数(BMI)降低是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1 249.5 pg/ml(OR=7.68,95%CI=1.72~34.38)、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症(OR=3.96,95%CI=1.02~15.40)、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80%(OR=21.47,95%CI=2.42~190.40)是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而患者BMI增加是住院死亡的保护性因素(OR=0.2,95%CI=0.06~0.63)。结论 NT-proBNP升高是AECOPD患者住院死亡独立危险因素。
胡国平李玉群吴泽龙梁伟强魏立平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N-末端脑钠肽前体预后
COPD并发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 COPD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情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60例经COPD患者为观察组,以体检正常人群为对照组,检测骨密度,血清骨钙素以及肺功能等临床指标。结果①观察组中各腰椎及股骨B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②观察组血清钙水平,股骨及腰椎骨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③吸烟以及使用糖皮质激素降低股骨及腰椎BMD;④线性相关分析,COPD患者的平均PaO2、FEV1%以及BMI与BMD存在线性相关性(P<0.05)。结论治疗COPD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应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采取戒烟等综合治疗措施,避免骨质疏松进展。
吴泽龙
关键词:COPD患者相关危险因素骨质疏松血清骨钙素并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