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纪华

作品数:38 被引量:539H指数:1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生物学
  • 13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土壤
  • 8篇盐沼
  • 7篇植物
  • 7篇入侵
  • 7篇线虫
  • 6篇大型底栖动物
  • 6篇底栖动物
  • 6篇湿地
  • 6篇群落
  • 5篇生态系统
  • 5篇土壤线虫
  • 4篇植物入侵
  • 4篇互花米草
  • 4篇长江口
  • 3篇营养类群
  • 3篇生态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蚯蚓
  • 3篇寡毛纲
  • 2篇底栖动物群落

机构

  • 33篇复旦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杭州师范大学
  • 3篇西藏大学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温州师范学院
  • 1篇浙江省淡水水...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38篇吴纪华
  • 11篇陈家宽
  • 6篇傅萃长
  • 6篇李博
  • 5篇盛强
  • 4篇陈慧丽
  • 4篇王思凯
  • 4篇孙希达
  • 3篇拉琼
  • 3篇储忝江
  • 3篇马志军
  • 2篇李玉娟
  • 2篇潘晓云
  • 2篇陈中义
  • 2篇李博
  • 2篇梁彦龄
  • 2篇金斌松
  • 2篇宋慈玉
  • 2篇黄铭垚
  • 1篇干晓静

传媒

  • 5篇生物多样性
  • 4篇土壤
  • 4篇水生生物学报
  • 3篇四川动物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复旦学报(自...
  • 2篇Zoolog...
  • 2篇湿地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湿地科学与管...
  • 1篇2012年上...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远环蚓属蚯蚓(寡毛纲:巨蚓科)一新种被引量:4
1997年
本文描述于1993年在云南发现的远环蚓属蚯蚓一新种──方垫远环蚓Amynthasquadrapulvinatussp.nov.,以其受精囊两对、腺垫为长方形、无环形小沟等特征,与相似的双沟远环蚓有显著差异。
吴纪华孙希达
关键词:寡毛纲巨蚓科
崇明东滩湿地互花米草治理对鸟类及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崇明东滩湿地是国际涉禽鸟类和居留繁殖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入侵导致鸟类栖息地的群落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2011年在保护区建成互花米草治理与鸟类栖息地示范区,需要了解示范区与对照区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生长状况、鸟类和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与数量变化,探讨互花米草治理成效以及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在示范区内外分别设置了8个生物多样性监测点和7个对照监测点,对植物群落组成、鸟的种类和大型底栖动物物种进行监测和采样分析。【结果】刈割和清除互花米草的工程成效显著。在示范区内,鸟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水鸟的种类与数量均高于对照区,说明互花米草治理可为雁鸭类等重要水鸟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同时,示范区内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密度显著低于对照区。【结论】示范区在完成工程措施后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发生了较大变化。较之互花米草群落,其生物多样性维持的生态服务功能有了明显的恢复,吸引了不同类群的鸟类在此停歇或繁殖,示范区的营造已取得较好成效。今后将重点监测对水鸟种群有重要影响的生物群落和环境因子,更全面评估示范工程对栖息地恢复成效。
马强吴巍汤臣栋钮栋梁吴纪华马志军
关键词:崇明东滩湿地鸟类栖息地芦苇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
大小等级和大小组合差异对盆养安吉小鲵幼体同种相残率的影响被引量:7
2003年
用改变安吉小鲵 (Hynobiusamjiensis)幼体大小等级、盆养密度和饵料投放量的实验方法 ,研究这些生态要素对同种相残 (撕咬和吞吃 )的影响 ;同时结合Fuetal (2 0 0 3)的研究 ,比较了大小组合的差异对同种相残的影响。结果表明 ,①大小等级、密度与饵料量均显著地影响幼体的被吞吃率 :较小个体易被较大个体攻击 ;低饵料×高密度水平下 ,3个等级大小幼体的同种相残率都最高。②大小组合的差异显著影响幼体间的同种相残率 :不同大小组合的幼体间被吞吃率均显著大于相同大小组合 ,而被撕咬率反之。这证实了体形大小决定种群同种相残率的理论预测。
傅萃长孙娴斐王心怡陈家宽吴纪华
外来植物互花米草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及其机制
生物入侵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然而,评价植物入侵生态后果的研究大都聚焦于生态系统地上部分,即外来植物如何改变其入侵地的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地上部分的消费者,对地下部分影响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对生态...
吴纪华陈慧丽
文献传递
长江口崇明东滩盐沼湿地围堤工程对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长江口崇明东滩盐沼湿地围堤工程是以清除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为目的而进行的生态修复工程。由于大型底栖动物可作为重要的环境指示生物,分析比较了围堤前后围堤工程内和工程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013年围堤工程前和2016年围堤工程后两次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29种,分别隶属于无针纲、多毛纲、腹足纲、双壳纲、甲壳纲和昆虫纲。在2013和2016年围堤外光滩生境分别采集到底栖动物21种和27种,并且所有样线都表现出物种数量增加或持平;然而在围堤内区域,两条全封闭样线(样线2和样线3)由围堤前的12种减少到围堤后的6种,而在保留进出水口的半封闭样线1围堤内由围堤前7种增加到围堤后12种。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在半封闭样线1围堤内由围堤前的(75±0)个/m^2增加到围堤后的(288±111)个/m^2(P=0.091),在全封闭的样线2(2013:(120±17)个/m^2;2016:(7±7)个/m^2)和样线3(2013:(359±20)个/m^2;2016:(93±93)个/m^2)围堤内都表现出围堤前显著高于围堤后(P<0.05);围堤外光滩区域所有样线虽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都表现出围堤后密度增加,总平均密度由围堤前的(410±83)个/m^2增加到2016年的(1184±393)个/m^2(P=0.072)。因此,在长江口盐沼湿地进行互花米草生态治理的围堤工程,保留进出水口保持围堤区域与外界自然水域的连通性对围堤内底栖动物结构及多样性有积极作用,而围堤外底栖动物结构及多样性在所有样点均处上升趋势。围堤工程主要对软体动物和多毛类影响较大,而同时这些物种还是鸟类或者鱼类的重要食物资源,从而对鸟类和鱼类等次级消费者造成影响。从底栖动物群落变化及其生境来看,建议应该采取保留进出水口的围堤方式,维持潮水的出入,恢复围堤内与围堤外的生境连通性。
王思凯苗中博盛强盛强吴纪华
关键词:围堤工程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崇明东滩湿地
植物多样性对土壤动物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6
2018年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植物多样性除了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地上部分的初级生产力等生态系统功能,还会间接影响地下生物多样性及土壤生态系统过程。本文概述了植物多样性对土壤动物的影响及其主要机制,归纳了植物多样性通过改变输入土壤中的资源数量与资源多样性、微生境结构、土壤环境因子等影响土壤动物的途径。目前关于土壤动物群落对植物多样性的响应仍存在很多问题和争议,本文总结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特别指出了要加强研究影响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动物关系的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后续的生态效应和反馈、不同机制和途径的贡献定量化等。
严珺吴纪华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土壤动物生态系统功能
互花米草入侵东滩盐沼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84
2005年
外来种互花米草 (Spartina alterniflora)已经成功入侵崇明东滩 ,正在大量取代潮间带的优势种海三棱草 (Scirpus mariqueter)。采用圆筒取样比较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不包含蟹类 )的密度、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在这两种植物群落的变化差异。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密度在互花米草群落和海三棱草群落中分别为 3119个 /m2 和 345 9个 /m2 ,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但一些常见种的密度在两种植物群落中存在显著差异。从物种的相对多度看 ,两种植物群落中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优势种都是堇拟沼螺 (Assimineaviolacea)和丝异须虫(Heteromastusfiliforms)。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 ,互花米草群落中 ,平均每一个圆筒取样中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香农 -威纳指数、均匀度都显著低于海三棱草群落中 ,而优势度则相反。互花米草群落中 ,食碎屑者的数量百分比显著大于海三棱草群落中 ,食悬浮物者和食植者的数量百分比显著小于海三棱草群落中。这表明互花米草入侵东滩海三棱草群落 ,竞争取代土著植物后 ,显著降低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 ,同时显著改变了营养类群的结构。互花米草入侵所引起的植物群落高度、密度、盖度、生物量的变化可能是造成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改变的主要原因。
陈中义付萃长王海毅李博吴纪华陈家宽
关键词:互花米草海三棱蔗草盐沼相对多度营养类群常见种
地上植食性昆虫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地上地下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陆地生态系统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地上地下之间的相互联系还受到植食性动物取食作用的调节。地上植食性昆虫不仅可以改变地上植物或动物群落,还可以间接地影响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和相关的土壤过程,进而对地上生态系统形成反馈。本文综述了地上植食性昆虫对土壤食物网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群落,以及相关土壤过程的影响;在已有研究报道的基础上,分析并归纳了地上植食性昆虫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途径和调控因素等,旨在较为全面地总结地上植食性昆虫对土壤生态系统的间接影响以及相关的影响机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初步展望。
周佳卉吴纪华
关键词:植食性昆虫土壤生物土壤过程陆地生态系统
喜旱莲子草对模拟全天增温的可塑性:引入地和原产地种群的比较被引量:3
2021年
植物可以通过关键功能性状的表型可塑性来适应气候变暖背景下环境温度的增加。表型可塑性增强进化假说(evolution of increased phenotypic plasticity hypothesis)认为外来植物在引入地进化出了更强的表型可塑性。以往对该假说的验证多集中于外来植物对光照、水分、养分、邻体以及天敌等的可塑性进化,而对增温条件下植物生长和功能性状可塑性进化的研究相对较少。仅有的几项研究多集中在温带地区,且多集中于研究植物生长相关的性状,而对植物的抗性和草食作用对增温的响应的关注相对较少。本研究采用同质园实验比较了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引入地(中国)和原产地(阿根廷)各8个种群的生物量、功能性状和草食作用在热带地区(广州市增城区)对模拟全天增温2℃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1)模拟全天增温显著降低了喜旱莲子草总生物量(–7.8%)、贮藏根生物量(–12.8%)、分枝强度(–11.6%)和茎端取食率(–34.4%)。(2)模拟全天增温造成的引入地种群总生物量降低幅度大于原产地种群;模拟全天增温使引入地种群的比茎长和茎端取食率降低,而原产地种群则相反。(3)无论是否模拟全天增温,引入地种群的贮藏根生物量(+31.5%)、分枝强度(+38.5%)、比茎长(+30.2%)、根冠比(+24.5%)和比叶面积(+20.0%)均高于原产地种群,茎端取食率则低于原产地种群(–35.8%)。这些结果表明,热带地区全天增温2℃对喜旱莲子草是一种胁迫;引入地种群的生物量对模拟全天增温2℃的响应更强,而其株形相关性状(比茎长)和草食作用(茎端取食率)对模拟全天增温的可塑性方向与原产地种群相反。由于引入地种群在热带地区模拟全天增温条件下生物量的下降和草食作用的增加明显高于原产地种群,因此在未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热带地区温度升高可能不利于喜旱莲子草种群多度的增加�
黄河燕朱政财吴纪华吴纪华拉琼潘晓云
关键词:增温表型可塑性植物入侵
长江河口滩涂湿地生物多样性演变及维持机制
吴纪华马志军傅萃长王卿陈家宽
该项目属于生态学领域。河口湿地在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中举足轻重,而且是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保障整个河口三角洲的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中国拥有入海河口数百条,尤其是拥有多个特大型河口(黄...
关键词: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区域生态系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