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驰

作品数:30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结核
  • 11篇杆菌
  • 10篇分枝杆菌
  • 9篇荧光定量
  • 8篇结核分枝杆菌
  • 7篇乙型
  • 7篇荧光
  • 7篇酶链反应
  • 7篇聚合酶
  • 7篇聚合酶链反应
  • 7篇肝炎
  • 7篇病毒
  • 6篇耐药
  • 6篇基因
  • 6篇肺结核
  • 5篇乙型肝炎
  • 5篇实时荧光
  • 4篇药敏
  • 4篇药性分析
  • 4篇细胞

机构

  • 28篇深圳市第三人...
  • 2篇广东医学院
  • 1篇赣南医学院

作者

  • 30篇吴驰
  • 19篇单万水
  • 9篇詹能勇
  • 9篇刘厚明
  • 8篇肖颜玉
  • 7篇余卫业
  • 7篇周伯平
  • 7篇陈建波
  • 7篇罗凯
  • 6篇黄慧谦
  • 6篇韩红星
  • 5篇吕宁
  • 5篇侯志平
  • 4篇杨燕
  • 4篇叶飞娣
  • 4篇乐晓华
  • 4篇李兵
  • 4篇邓群益
  • 3篇罗莎莎
  • 3篇陈心春

传媒

  • 4篇中国热带医学
  • 4篇检验医学与临...
  • 4篇国际检验医学...
  • 3篇中国防痨杂志
  • 3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海南医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2010年中...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荧光定量检测HBV cccDNA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在外周血的分布、肝组织中含量及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cccDNA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重型肝炎患者共125例。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cccDNA。选取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样本,酶切后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1:1随机分配接受拉米夫定或干扰素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24周以上;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0周、8周、12周、24周、HBV cccDNA及HBV DNA含量。结果:125例患者中cccDNA阳性率为71.2%,以肝硬化患者阳性率最低。肝硬化患者HBVcccDNA检出阳性率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重型肝炎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组织中HBV cccDNA与肝组织总HBV DNA及血清HBV DNA存在相关性(P<0.05),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 DNA及HBV cccDNA下降。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HBV cccDNA阳性率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eAg(+)组病毒复制较HBeAg(-)组活跃。抗病毒治疗对血清HBV cccDNA有抑制作用;血清HBV cccDNA可作为抗病毒治疗的重要监测指标。
姚思敏袁静曾丽红吴驰戴炜王东
关键词:CCC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抗病毒治疗
肝损伤酶活性联合检测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相关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肝损伤酶活性联合检测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健康对照组36例和各类肝胆疾病组204例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腺苷脱氨酶、线粒体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5′-核苷酸酶活性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肝胆疾病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腺苷脱氨酶、线粒体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5′-核苷酸酶活性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肝损伤酶活性联合检测有利于肝胆疾病的鉴别诊断及疗效观察。
黄慧谦吕宁侯志平聂小英吴驰罗凯单万水
关键词:肝胆疾病
HIV/AIDS患者外周血EBV-DNA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患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外周血中EB病毒DNA的检出情况。方法收集257例HIV/AIDS患者外周血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EB病毒DNA水平。比较不同年龄、性别、门诊及住院HIV/AIDS患者的EBV-DNA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IV/AIDS患者EBV-DNA总检出率为32.30%(83/257),住院AIDS患者检出率为43.96%(40/91)明显高于门诊HIV/AIDS患者检出率(25.90%,43/166)。结论 HIV/AIDS患者外周血中EBV-DNA检出率较高,EBV-DNA阳性检出率随着HIV/AIDS患者病情的加重而增加。
吴驰赖文杰陈建波刘厚明肖颜玉叶飞娣单万水
关键词:HIV/AIDSEB病毒荧光定量PCR外周血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特征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临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56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者的实验室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者,外周血在沙氏琼脂培养基中马尔尼菲青霉呈酵母相(37℃)或菌丝相(25℃);外周血细胞计数三系均降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CD4细胞显著减少(<50个/μL);T总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杀伤性T淋巴细胞均异常;肝功能受损患者(占63%),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升高,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结论艾滋病中晚期患者如出现相关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特征,提示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黄慧谦詹能勇吴驰吕宁侯志平陆加刚罗莎莎单万水
关键词:艾滋病马尔尼菲青霉菌
FQ-PCR法与IBT法在人巨细胞病毒检测中的价值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对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与免疫印迹法(IBT)检测人巨细胞病毒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分别应用FQ-PCR和IBT检测疑似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小儿和成人各42例尿HCMV DNA和血清HCMV IgM。结果 42例小儿尿HCMV DNA阳性检出率为57.14%,血HCMV IgM阳性检出率为35.71%。前者的诊断阳性率高于后者(χ2=3.88,P<0.05),有统计学差异;42例成人尿HCMV DNA阳性检出率为14.29%,血HCMV IgM阳性检出率为71.43%。后者的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前者(χ2=28,P<0.005),有统计学差异;84例患者尿HCMV DNA阳性检出率为38.10%,血HCMV IgM阳性检出率为48.81%。2种方法检测HCMV活动性感染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6,P>0.1)。结论 FQ-PCR检测HCMV DNA是早期诊断小儿HCMV感染的有效的方法;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HCMV IgM水平对于判断成人HCMV活动性感染具有一定意义;做人群HCMV普查时,免疫印迹法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刘厚明吴驰杨燕陈伟明韩红星单万水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迹法
ARID1A基因突变体的构建及其在肝癌细胞中的过表达鉴定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构建人类染色体重塑复合物SWI/SNF(Switch/Sucrose NonFermentable)中重要组份ARID1A(A-T rich interaction domain)的突变过表达载体,并检测野生型ARID1A基因及突变型ARID1A基因在肝癌细胞株HepG2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overlap PCR技术构建在野生型质粒pcDNA6-ARID1A基础上构建结构域缺失突变体pcDNA6-ARID1A/△ARID以及pcDNA6-ARID1A/△DUF3518;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野生型质粒以及构建的突变型质粒转染到肝癌细胞HepG2中进行过表达;通过Real-time PCR以及Western blot技术对野生型及突变型ARID1A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进行鉴定.结果 经双酶切后SDS-PAGE分析以及测序验证,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6-ARID1A的突变型质粒pcDNA6-ARID1A/△ARID以及pcDNA6-ARID1A/△ DUF3518;通过Real-time PCR以及Western blot的方法验证,ARID1A及ARID1 A/△ARID在肝癌细胞株HepG2中成功过表达,而ARID1A/△ DUF3518蛋白可能降解.结论 成功构建ARID1A功能域缺失型突变体,并在肝癌细胞株HepG2中稳定过表达ARID1A及ARID1A/△ARID;ARID1A/△ DUF3518蛋白的缺失暗示DUF3518结构域可能起着稳定蛋白结构的功能.
肖花廖启成汪海燕刘威龙吴驰黄健刘嘉林
关键词:功能域缺失突变过表达
基因芯片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分型和耐药突变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检测系统,快速检测临床样品中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亚型和耐药突变情况。方法用基因芯片法检测352例临床样品,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的HBV亚型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352例临床病例中,共检出耐药突变病例124例,检出率为35.7%。发现3种基因亚型,其中B型222例,占63.8%;C型115例,占33.0%;D型1例,占0.3%;B、C混合感染9例,占2.6%;型别未分1例,占0.3%。结论PCR与膜芯片杂交技术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亚型及耐药突变类型,并具有快速、高通量、敏感的特点,适合各临床医院开展应用。
单万水徐六妹吴驰李兵韩红星周伯平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药物耐受性基因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与结核病的关系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结核病患者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存在状态、功能相关蛋白FoxP3表达水平及其与发病的关系。方法纳入对象包括45例活动性结核患者(包括25例肺结核和20例结核性淋巴结炎)、20例健康对照、20例康复的结核及6例颈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及其FoxP3蛋白的表达强度;荧光定量RT-PCR检测FoxP3 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淋巴组织中FoxP3蛋白表达。结果活动性结核患者外周血中天然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为2.91%±0.2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1.22%±0.18%)和康复的结核患者(1.50%±0.17%,P<0.01),FoxP3阳性细胞在CD4^+CD25^+细胞中的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 mRN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5)。免疫组化显示,结核性淋巴结炎组织中FoxP3的表达显著高于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组织(P<0.01)。结论结核患者调节性T细胞显著增高,提示天然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结核病的发生。
周伯平陈心春李美忠邓群益乐晓华吴驰余卫业张维王火生付向东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
145株非结核分枝杆菌对10种药物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了解我院非结核病患者分离的非结核分枝杆菌对10种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用MB/Bact 240分枝杆菌培养仪和改良罗氏管对患者的多种标本进行分枝杆菌分离培养鉴定,对分离到的分枝杆菌采用绝对浓度法对10种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利福喷丁、丙硫异烟肼、氧氟沙星、卷曲霉素、卡那霉素和对氨基水扬酸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1722例患者的标本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145株,对10种药总耐药率97.2%(141/145),单耐药率最高为异烟肼、链霉素和对氨基水扬酸,最低为氧氟沙星。结论非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十分严重,应加强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科学有效的化疗方案。
刘厚明詹能勇陈建波肖颜玉罗凯吴驰单万水
关键词:非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
唾液中多项生化成分的相关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同步检测唾液和血清中多项生化成分,探讨唾液与血清中相同成分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唾液生化成分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比色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18例健康体检者与22例患者唾液和血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尿酸(UA)、尿素(Urea)、肌酐(Cr)、钙(Ca)、镁(Mg)、磷(P)、钾(K)、钠(Na)、氯(CL)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唾液与血清中的各项生化指标按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Cr、Urea、AST、cTnI、UA、CL、K、Na、LDH、CK-MB、HBDH、CK、Myo、Mg、P、Ca;心功能异常组唾液AST、CK、CK-MB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nI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功能异常组唾液Cr、Urea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功能异常患者唾液AST、CK、CK-MB、cTnI与病情明显相关,肾功能异常患者唾液Cr、Urea与病情明显相关,唾液AST、CK、CK-MB、cTnI、Cr、Urea测定有望成为新的疾病诊断方法。
黄慧谦张书翔吕宁侯志平陆加刚罗莎莎吴驰
关键词:唾液生化成分血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