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大明

作品数:10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大庆油田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4篇放疗
  • 4篇肺癌
  • 3篇细胞
  • 2篇食管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放疗后
  • 2篇非小细胞
  • 2篇非小细胞肺癌
  • 1篇低钠
  • 1篇低钠血症
  • 1篇调强
  • 1篇调强放疗
  • 1篇多糖
  • 1篇胸水
  • 1篇血症
  • 1篇预后
  • 1篇治疗肺癌

机构

  • 10篇大庆油田总医...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10篇周大明
  • 4篇赵九军
  • 3篇程玉龙
  • 2篇赵彦辉
  • 2篇赵金早
  • 2篇朱丹丹
  • 1篇乔文波
  • 1篇姚波
  • 1篇冯英
  • 1篇鲁庆峰
  • 1篇孟锐
  • 1篇陈光宇
  • 1篇张丽静

传媒

  • 4篇黑龙江医学
  • 2篇实用肿瘤学杂...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07
  • 5篇200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癌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症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肺癌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症(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SIADH)引起的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对评价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大庆油田总医院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6例肺癌合并SIADH的临床资料,其中小细胞肺癌4例、腺癌1例、鳞癌1例。结果:对于不同血钠水平的患者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患者的乏力、神经系统等症状及血钠、尿钠、血浆渗透压均得到改善。结论:部分肺癌患者出现SIADH引起的低钠血症,出现电解质紊乱提示预后差、死亡率高,并因临床重视不够而出现延误治疗的情况。对于确诊的患者给予适当的治疗后,不论是临床症状还是血钠水平均可获得明显改善。
朱丹丹周大明张丽静
关键词:肺癌低钠血症
胸腔内注入顺铂加白细胞介素Ⅱ治疗肺癌恶性胸水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01年
周大明赵九军程玉龙
关键词:顺铂白细胞介素肺癌恶性胸水
垂体瘤放疗后的脑损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垂体瘤放疗后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损伤的观察。方法 1990~1995年间采用直线加速器放疗垂体瘤100例,放疗DT38~58Gy,每次分割剂量180~200cGy。结果 所有病人均随访5年以上,垂体瘤控制率为80%,其中6例有视神经损伤,7例有颞叶及鞍旁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损伤与下列因素有关,总DT>50Gy,每次分割量大于2Gy,3年内多程放疗,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者。结论 垂体瘤放疗45~48Gy分割数大于25次在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
周大明乔文波赵彦辉
关键词:垂体瘤颅脑损伤并发症
食管癌放疗后未控加复发原因分析
2001年
目的 探讨不科学及不规范的食管癌的放射治疗方法与食管癌瘤未控加复发率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中男 2 9例 ,女 14例。年龄 35~ 78岁。经细胞学或病理学证实的 39例 ,其中鳞癌 37例 ,腺癌 2例。放疗前所有病人均有食管钡透片 ,2 1例病人行食管CT扫描。全部病人疗终均行食管钡透摄片 ,复发后均行食管CT扫描。所有病人均在模拟机下行钡餐透规定位 ,以食管腔为中心设野。常规等中心 3野照射 2 8例病人中 ,有 13例进行了设野校正 ,4野照射的 15例均进行了设野校正。结果 食管癌瘤的非对称性浸润及对称性浸润所致的癌瘤未控加复发率分别为 90 9%和 70 % ;未行射野校正及行射野校正的未控加复发率分别为 93 3%和 82 1%。结论 食管癌CT扫描应作为食管癌放射治疗的常规检查方法 ,以食管CT片的肿瘤为中心制定出的计划才更合理、更科学 ;在食管癌放射治疗过程中 ,要进行设野校正 。
周大明冯英程玉龙
关键词:食管癌肿瘤复发
常规模拟定位和CT模拟定位的比较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对比食管癌放射治疗中CT模拟定位和常规模拟定位的优劣。方法:对60例食管中、下段癌患者,同时行CT扫描和常规模拟定位;用三维计划系统制定治疗方案,比较分析这两种定位方法所描述靶区肿瘤的最大直径和等剂量分布情况。结果:两种定位方法肿瘤最大直径对比差别前后、右后、和左后分别为:2.0±0.5、4.3±1.2、1.4±0.35、4.0±1.1、1.5±0.4、3.6±1.2;等剂量曲线分布为60例和3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模拟定位较常规模拟定位能更充分显示肿瘤外侵范围并反映其非对称性生长。
赵金早周大明赵九军
关键词:食管肿瘤CT模拟定位
放射治疗网络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发放射治疗计划和放射治疗信息管理系统。方法:放疗网络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Oracle 9i为数据库服务器;使用PowerBuilder9i为编程语言进行开发。结果:该系统包括医生模块(放射治疗计划模块)、技术员模块、物理师模块、放射治疗电子病历查询和统计模块、系统管理模块五个部分。结论:该系统运行稳定,数据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可作为科室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赵金早孟锐周大明
关键词:HIS放射治疗计划
调强放射治疗联合黄芪多糖注射液治疗头颈部肿瘤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观察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联合黄芪多糖注射液治疗头颈部肿瘤的疗效、免疫力情况及毒副反应的临床研究。方法:观察61例初治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适形调强放疗联合黄芪多糖组(30例)和适形调强放疗组(31例),观察并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免疫力情况及毒副反应,放疗前后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变化,以及观察放疗中、后患者出现的皮炎及口腔黏膜反应、口干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0%和80.6%。适形调强放疗联合黄芪多糖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及NK细胞活性增高,T3、T4、NK细胞值增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3、T4、NK细胞值降低(P<0.05),黏膜反应和皮炎、口干在治疗3周后实验组明显好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以可以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水平,降低适形调强放射治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的副作用。
朱丹丹周大明赵九军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适形调强放疗黄芪多糖
ERCC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ERCC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CC1蛋白在1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分析ERCC1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预后的相关性。同时留取这160例术中标本进行原代培养,检测其对DDP的药物敏感性及与ERCC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ERCC1蛋白主要在细胞核中呈现棕黄色颗粒。肺癌组织ERCC1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块大小及病理类型均无相关性;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显著相关。 ERCC1高表达患者预后差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MTT结果显示在DDP敏感组中ERCC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DDP耐药组中ERCC1阳性表达率。结论 ERCC1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同时又是提示DDP耐药的一个重要指标。
周大明鲁庆峰陈光宇
关键词:ERCC1非小细胞肺癌预后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的临床意义
2001年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术后放疗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 1985 - 0 1~1995 - 12经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 170例 ,分为单纯手术组 (单术组 ) 94例 ,手术加放疗组 (术放组 ) 76例 ,单术组Ⅰ、Ⅱ期病例略多。单术组术后未再接受其他治疗 ;术放组术后 2~ 4周进行放疗 ,6MV -X线常规分割外放疗DT5 0GY~ 60GY。分别统计 2组间 5年总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 ,为了排除 2组间病期早晚对顾后的影响 ,还单独分析了Ⅲ期病例 2组间各分析指标的差别 ,统计采用X2 检验。结果 单术组和术放组的 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31 9% (30 / 94 ) ,31 6% (2 4 / 76) ,(P >0 0 5 )。 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 2 5 5 % (2 4 / 94 ) ,2 8 9% (2 6/ 76) ,(P >0 0 5 )。 2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 31 9% (30 / 94 ) ,2 3 7% (18/ 76) ,(P>0 0 5 )。远转率分别为 4 8 9% (4 6/ 94 ) ,4 4 7% (34 / 76) (P >0 0 5 )。单纯分析Ⅲ期病例 ,单术组和术放组 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 2 5 % (14 / 5 6) ,38 7% (2 4 / 62 ) (P >0 0 5 )。 2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 39 3% (2 2 / 5 6) ,2 4 2 % (15 / 62 ) ,(0 0 5

姚波周大明程玉龙赵九军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肺癌转移
小鼠皮肤癌微血管分布的研究
2001年
目的 本研究应用树脂胶灌注、血管铸型法对小鼠鳞状上皮癌的立体铸型、血管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材料和方法 采用C57小鼠皮下注射鳞状上皮细胞癌 7× 10 5个细胞数注射于小鼠腹部皮下。 10d后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肿瘤生长为 4mm× 4mm× 4mm~ 15mm× 15mm× 15mm。结果 小鼠鳞状上皮癌微血管生长特点是走行紊乱 ,粗细不等 ,癌表面的血管呈直线或环行 ,深部的血管大量坏死、破裂、脱落、其中还有许多新生的尖而细的血管。结论 血管铸型法是一种简单易行 。
周大明赵彦辉周建美
关键词:扫描电子显微镜C57小鼠鳞状上皮癌皮肤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