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博
- 作品数:66 被引量:776H指数:18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艺术天文地球更多>>
- 学校体系规模调整和空间演化特征的测度与分析——以南京市普通高级中学为例被引量:20
- 2011年
- 基于分形理论和可达性理论,运用学校规模测度技术和地理空间测度技术对南京市2006年和2010年普通高中学校规模和空间布局进行分析。具体方法包括运用Hausdorff维数测度学校规模位序,运用关联维数测度学校空间分布的相关性,运用集聚维数测度学校空间分布的集聚性,运用时间可达性测度技术测度学校的可达性。测度结果显示:①2006-2010年间,南京市普通高中学校规模呈扩大趋势,但体系规模总体均衡,且5a来规模差异有所缩小;②学校空间布局相关性高,且2006-2010年间的布局调整使空间相关性呈现加强趋势;③学校空间布局表现出集聚的特征,且2006-2010年间的布局调整使主城区学校空间布局趋于均衡(分散),而使郊区空间布局趋于集聚(集中);④无论5a来趋于分散的主城区学校布局还是趋于集中的郊区学校布局,调整后区域内学校可达性都降低,学生上学时间成本普遍增加。建议教育部门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采取措施,一方面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另一方面在让学生就学更加便捷的前提下实现学校空间布局的均衡,以促进教育公平。
- 卢晓旭陆玉麒尚正永钟业喜周永博
- 关键词:分维
- 评价与选择:旅游景观文化研究——基于无锡主题公园兴衰的思考被引量:13
- 2009年
- 文化是旅游景观的灵魂,在旅游景观中处于核心地位。主题公园的建造目标与功能均明确指向旅游需求,是当代旅游景观的高级形态。回顾了无锡各大主题公园的兴衰历程,从文化评价与选择入手,提出旅游景观文化结构概念模型,并运用该模型构建旅游景观文化选择矩阵,为旅游景观文化评价与选择提供了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多维度的分析和评价将旅游景观文化要素定位于理想象限、机会象限、收缩象限和摒弃象限四类共八大象限中,为位于各象限的旅游景观文化要素提供选择依据和决策建议。
- 周永博沙润沈敏
- 关键词:旅游景观文化主题公园
- 虚拟旅游景观体验化设计与物联网技术嵌入式应用——从虚拟紫禁城到梦幻精灵城被引量:3
- 2012年
- 在物联网技术背景下,真实景观体验是虚拟旅游景观设计的根本原则,富有吸引力的景观意象是虚拟旅游景观设计的基本目标,营造充满奇趣的时空与功能感受从而创造独特的景观意蕴是虚拟旅游景观设计的基本导向,主题设计、场景设计、剧本设计和符号设计是虚拟旅游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将嵌入物联网技术式应用于虚拟旅游景观设计的根本意义在于:为实现旅游者与旅游景观的全时空模拟和全面互动提供技术可行性。
- 周永博杨莲莲沈敏
- 关键词:旅游景观设计物联网嵌入式应用
- 迈向优质旅游:全域旅游供需错配及其治理——苏州吴江案例研究被引量:59
- 2018年
- 当前,我国旅游消费结构升级处于一个关键历史节点,国民旅游消费迅速升级倒逼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速。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和更为有利的产业政策,促进增加有效供给,促进中高端产品开发,优化旅游供给结构,推动旅游业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提升。在旅游发展全域化背景下,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加速转变,这极大拓展了旅游产品(供给)的内涵和外延,使全域化进程中的旅游目的地供需错配现象日渐凸显。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将旅游目的地治理的重点从需求端转向供给侧,以此作为旅游目的地供需错配治理的新方向。文章着眼于此,尝试以苏州市吴江区作为旅游目的地研究案例,以游客调查数据为依据,将差距分析思路融入"重要性-绩效"分析(IPA)方法,验证旅游目的地供需错配现象,为全域旅游目的地供需错配治理提供方向,结论从制度供给、公共服务、产品结构3个方面提出对策,为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依据。
- 周永博沈敏吴建魏向东
- 关键词:目的地
- 基于营销接触的游客市场聚合方法及实证研究
- 市场细分是一项重要的营销战略工具.长久以来,旅游市场营销采用人口统计变量、行为变量、心理变量、个性特质变量、环境变量、地理变量、文化变量等变量进行市场细分,效果差强人意.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发展,游客消费行为发生巨大变化...
- 周永博林仁状
- 关键词:旅游经济整合营销
- 基于负面IPA的入境游客对华环境风险感知研究被引量:44
- 2015年
- 近期,中国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成为威胁公众出游安全、损害游客身心健康的一大元凶。伴随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全球媒体密集传播,雾霾天气对中国国际旅游吸引力的削弱作用已初现端倪。根据对入境游客的调研发现,现阶段,以雾霾为代表的大气污染及与之相关的行动限制、安全威胁、健康威胁、游憩限制等系列风险因素,构成入境游客对华环境风险负面感知的主要方面。为应对这一问题,文章立足入境游客环境风险感知测量,提出并运用负面IPA工具,分析入境游客对华环境风险感知规律,在对入境游客环境风险感知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入境游客对华环境风险感知的关键特征。
- 程德年周永博魏向东吴建
- 关键词:IPA入境游客环境风险感知
- 江苏湿地资源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被引量:24
- 2011年
- 用层次分析法从资源禀赋、城镇依托、交通可达性、人口经济基础四方面构建湿地资源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定量评价江苏湿地资源的旅游开发适宜性。结果是江苏126个湿地资源分布区的旅游开发适宜性总分值在36.64—72.98之间。依据各湿地分项分值进行聚类分析,将江苏湿地资源分为4种旅游开发类型,即高适宜性湿地资源、较高现实适宜性湿地资源、较高潜在适宜性湿地资源、低适宜性湿地资源。在此基础上,提出积极开发高适宜性湿地、适度开发较高现实适宜性湿地、与经济发展同步开发较高潜在适宜性湿地、暂时限制开发低适宜性湿地的建议,并提出坚持湿地资源旅游开发公益性的思想。同时对湿地资源旅游开发中一些未有定论的话题进行了讨论。
- 卢晓旭陆玉麒靳诚周永博
- 关键词:湿地资源旅游开发层次分析法可达性
- 旅游目的地意象固化与更新的动力机制研究——以苏州为例被引量:25
- 2017年
- 过去10年中,伴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进步,旅游者围绕目的地的内容生产活动空前活跃,推动着旅游目的地意象加速更新。在此过程中,旅游目的地意象究竟发生何种变化?旅游目的地意象为何发生上述变化?这两个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答。文章以苏州作为目的地案例,通过对10年间(2006—2015)在线旅游博客文本的内容分析,解析苏州旅游目的地意象变迁的动态特征,探索推动苏州旅游目的地意象动态变化的动力机制。文章首先通过文献回顾,解析旅游目的地意象具备固化和更新的基本特性;进而基于关键词频和语义网络分析结果,研究发现苏州目的地意象固化主要体现在苏州园林高度符号化凝结,而苏州目的地意象更新则主要反映在平江路和观前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开始逐渐获得游客青睐。结论认为:在苏州案例中,地方政府、市场组织、当地居民和旅游者间的协商互动是导致旅游目的地意象发生固化和更新的主要动力;为了推动旅游目的地意象实现有机更新,避免旅游目的地意象陷于某种僵化,必须采取措施吸引以上4类群体积极协调地投入目的地意象建构活动之中;现阶段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制度建设,帮助当地居民和旅游者获得能够与地方政府和市场组织相互对话的地位和协商平台。
- 程德年周永博魏向东
- 关键词:动力机制
- 基于扎根理论的世界遗产旅游城市品牌差异化定位研究——以苏州为例被引量:5
- 2018年
- 世界遗产旅游城市苏州从"人间天堂""东方水城"向"苏式生活"过渡的特征比较明显,但城市品牌差异化定位不足制约着苏州世界遗产旅游城市品牌化进程。文章简要回顾城市品牌形象、品牌个性及品牌定位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采用质性分析方法,基于扎根理论阐释苏州世界遗产旅游城市品牌形象与个性的基本构成,为科学提出苏州世界遗产城市品牌定位以及丰富发展苏州世界遗产城市品牌个性提供参考。
- 王一帆沈敏周永博
- 关键词:扎根理论品牌形象
- 我国教育经费区域差异及教育公平演进研究被引量:9
- 2011年
- 用我国各省区教育经费总收入和总人口数据,计算1996到2007年间各省区教育经费分配的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锡尔系数。发现:我国教育经费的区域差异由扩大变为缩小;东部地带内的差异在总差异中占比重最大,其次是三大地带间的差异;教育经费分配的公平性指标未突破警戒线;目前我国正处于实现教育公平目标的第三阶段。结论证明了国家同期的教育政策和经济战略取得了成效,但要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还需继续努力。建议中央政府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和实施调控政策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向更高阶段迈进。
- 卢晓旭陆玉麒周永博袁宗金
- 关键词:教育经费教育公平基尼系数锡尔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