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辉

作品数:23 被引量:163H指数:8
供职机构: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气象局气象科技创新基金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8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植被
  • 4篇FY-3
  • 3篇植被指数
  • 3篇生态环境
  • 3篇退耕
  • 3篇退耕还林
  • 3篇气候
  • 2篇地表
  • 2篇冬小麦
  • 2篇多波段
  • 2篇遥感监测
  • 2篇生态
  • 2篇生态气候
  • 2篇适宜性
  • 2篇视频
  • 2篇视频编码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壤
  • 2篇土壤相对湿度
  • 2篇坡耕地

机构

  • 23篇陕西省农业遥...
  • 4篇陕西省气象局
  • 3篇陕西省经济作...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渭南市气象局

作者

  • 23篇周辉
  • 7篇赵青兰
  • 6篇权文婷
  • 5篇李登科
  • 5篇李星敏
  • 3篇李化龙
  • 3篇王卫东
  • 3篇范建忠
  • 3篇朱延年
  • 3篇李红梅
  • 2篇何慧娟
  • 2篇张树誉
  • 2篇杨文峰
  • 1篇刘康
  • 1篇贺文丽
  • 1篇李明
  • 1篇王雷
  • 1篇梁轶
  • 1篇刘安麟
  • 1篇葛徽衍

传媒

  • 7篇陕西气象
  • 4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气象科技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陕西省气象学...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西省关中地区霾天气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8
2015年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产品——雾霾数据集(v1.0),筛选整理出19832012年陕西省关中地区48个气象站的霾天气现象数据,分析关中霾日(站次)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关中地区霾日共有17435站次,年平均581.2站次,霾日呈减少趋势;关中霾日月分布呈“碗”状形态,其中1月(123.7站次)、12月(111.5站次)最多,58月较少为13.3~14.6站次,10月到次年3月属霾天气的高发期;蓝田、长安、华县、大荔是关中地区霾天气的高发区。2003--2012年,在关中48个站中,有25站年平均霾日在1d以内,占52.1%,其中有13站连续10a无箍日,占关中站点的27%。
周辉权文婷赵青兰
关键词:时空分布特征
MODIS植被指数及其在县域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中的应用
本文分析了MODIS植被指数的特点和资料处理流程,讨论了MODIS植被指数序列的建立和多天合成方法,通过计算2003、2004年4-10月陕西MODIS和AVHRR植被指数,分析了不同下垫面类型下两种植被指数的分布特征,...
张树誉李登科李星敏周辉
关键词:植被指数MODISAVHRR生态环境
文献传递
基于FY-3 VIRR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在陕西省的应用及其IDL实现被引量:8
2015年
以FY-3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VIRR) L1数据为信息源,对FY-3VIRR L1数据在陕西省云检测、地表温度、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等反演方法进行本地化研究,同时使用IDL程序语言研制了FY-3VIRR L1数据预处理、云检测、地表温度反演、TVDI指数法反演土壤干旱程度等应用程序,以实现利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对陕西省土壤干旱程度的监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反演。反演结果表明,利用FY-3VIRR L1数据生成的TVDI与20cm土壤相对湿度具有良好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535左右;TVDI能较好地反映陕西省土壤干旱状况,在延安、关中、陕南的TVDI反演结果与实际旱情一致性较好,但在植被覆盖较差的榆林部分地区,反演结果与实际旱情差异较大。
王卫东赵青兰李化龙周辉
关键词:地表温度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壤相对湿度I
基于TM影像的三维飞行制作
以陕北地区地表植被观察为目标,介绍了利用TM影像及DEM高程数据在ERDAS中进行虚拟三维工程文件的制作及后期视频文件输出的过程,提出了制作和输出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视频编码的选择建议。
赵青兰周辉
关键词:TM影像视频编码
文献传递
GLOPEM与MOD17A3NPP的比较被引量:7
2013年
GLOPEM和MOD17A3NPP产品广泛用于分析全球和区域碳循环与碳扰动、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和自然资源管理等研究工作中,但这两种NPP产品存在明显不同。为了了解这两种产品的差异,以陕西省为例,对2000年的GLOPEM与MOD17A3的NPP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陕西省GLOPEM NPP和MOD17A3NPP空间分布趋势一致,均呈现自北向南逐渐增大的趋势;(2)GLOPEM NPP普遍高于MOD17A3NPP,GLOPEM NPP是MOD17A3NPP的1.95倍;(3)两种产品的高值区出现的区域不同;(4)GLOPEM NPP的值域比MOD17A3NPP大,频率分布都呈现双峰型;(5)仅草甸植被的两种NPP比较接近,其他植被类型GLOPEM NPP是MOD17A3NPP的1.5~2.81倍。本研究结果为了解陕西省NPP状况丰富了数据信息和理解视角。
范建忠李登科周辉
关键词:NPP
延安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分异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选取典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延安市宝塔区,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监督分类方法得到1997-2004年间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分类图,并结合DEM(数字高程模型)坡度信息,分别提取1997年、2004年的坡耕地、坡林地、坡草地和坡园地数据,对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坡度分异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①在1997-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了33.1%,林地增加了10.1%、草地增加了20.6%、果园面积增加了33.3%,使该区域生态环境整体得到改善;②耕地减少的面积主要集中发生在坡耕地部分,其中坡度大于等于35°、25°-35°这两个等级减少的幅度最大,坡度大于等于35°减少了55.5%,25°-35°减少了51.2%,减少的坡耕地,基本上都是转变成了坡林地、坡草地、坡园地。耕地总面积减少的同时,基本农田(可灌溉)所占比例是增加的。该研究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卓静邓凤东刘安麟周辉赵青兰
关键词:坡耕地遥感DEM土地利用
基于长时间序列NDVI的陕西省耕地复种指数遥感监测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复种指数反映了耕地的利用强度,利用遥感方法提取耕地复种指数可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粮食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采用SPOT/VGT NDVI时序数据(2001—2007年)和MOD13Q1NDVI时序数据(2001—2011年)作为遥感数据源,利用HANTS滤波和SG滤波方法分别对两种数据源进行数据重构,进而提取出陕西省10个地(市)的耕地复种指数;根据提取结果,分析各地市复种指数的变化规律,进而对比两种方法在耕地复种指数提取过程中的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较好地反映复种指数的变化趋势;SG滤波后提取结果普遍高于HANTS滤波后提取结果;2001—2011年,延安市和榆林市复种指数增长较快,西安市复种指数出现负增长;2007年之后,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复种指数开始出现负增长。
周辉王卫东李星敏王钊权文婷
关键词:复种指数遥感监测
基于GIS的陕西省酿酒葡萄气候区划被引量:14
2014年
利用陕西省96个县(区、市)气象站及周边省份临近气象站近30a(198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辅以经订正后的各县气象哨和水文站观测数据,在对国内外葡萄区划指标分析基础上,确定以≥10℃活动积温为一级指标,酿酒葡萄成熟期8—9月水热系数为二级指标,冬季埋土防寒线、9月降水为辅助指标作为陕西省酿酒葡萄气候区划指标。基于GIS技术,利用小网格推算模型对区划指标空间化后,采用主从叠代方法,制作陕西省酿酒葡萄气候区划图。结果表明,陕西省酿酒葡萄种植可分为4个气候区和12个气候亚区,自兴平以东的关中东部海拔900m以下地区是陕西省种植酿酒葡萄的最优区;对各区酿酒葡萄生产的气候因子进行了评价,提出了相应的生产建议。
杨文峰朱琳李星敏朱延年周辉
关键词:酿酒葡萄气候区划区划指标
遥感植被指数及其在县域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中的应用
<正> 植被在地球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分布广泛并与一定的气候、地貌、土壤等条件相适应,分析植被指数和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球尺度上,AVHRR-NDVI已形成了20...
张树誉李登科李星敏周辉
文献传递
陕西省退耕还林固碳释氧价值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利用基于EOS/MODIS的遥感生物地球化学模式(BIOME-BGC)NPP产品(MOD17A3),分析了2000—2010年陕西省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工程区植被固碳量时空变化,在此基础上根据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估算了退耕还林植被固碳释氧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2000—2010年陕西省退耕还林区平均植被固碳密度为299g·m-2·a-1。与2000年相比,2010年陕省退耕还林区固碳量增加了5.37×106t·a-1,合固碳价值14.01亿元·a-1,占全省固碳价值增量的50.4%,而退耕还林区面积仅占全省总面积38.5%。退耕还林区释氧量增加了1.43×107t·a-1,合释氧价值50.53亿元·a-1。(2)研究期间,陕西省退耕还林区固碳密度在波动中逐年缓慢增加,退耕还林区植被固碳密度变化增加趋势比其周边区域显著,固碳密度增加量比其周边高。陕北退耕还林区固碳密度增加的面积占其总面积的99.8%,固碳密度减少的面积仅占0.2%。退耕还林区低固碳密度所占的面积比例逐年减少,中、高固碳密度所占的面积比例逐年增加。(3)退耕还林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固碳密度均呈较明显的增长;不同坡度耕地固碳密度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上升,退耕还林区>25°坡耕地固碳密度极显著(P<0.01)增加。说明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植被覆盖逐步得到改善,同时获得了显著的植被固碳释氧效益。
范建忠李登科周辉
关键词:退耕还林NPP固碳释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