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和钢

作品数:38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8篇肿瘤
  • 12篇乳腺
  • 11篇乳腺癌
  • 11篇细胞
  • 11篇腺癌
  • 10篇淋巴
  • 10篇恶性
  • 7篇蛋白
  • 6篇免疫
  • 6篇化疗
  • 5篇手术
  • 5篇受体
  • 5篇淋巴瘤
  • 5篇免疫指标
  • 5篇恶性淋巴瘤
  • 4篇外周
  • 4篇外周血
  • 4篇胃癌
  • 4篇腺肿瘤
  • 4篇淋巴结

机构

  • 24篇宁波市第二医...
  • 8篇内蒙古医学院
  • 5篇内蒙古医学院...
  • 2篇宁波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呼和浩特铁路...
  • 1篇天津市肿瘤医...

作者

  • 38篇和钢
  • 10篇李克强
  • 10篇杨峂
  • 8篇李锦
  • 6篇傅庆国
  • 6篇蓝春生
  • 5篇李旭军
  • 4篇俞吉霞
  • 4篇邢树乔
  • 3篇李锦
  • 3篇黄蓉
  • 3篇郑飞
  • 3篇张顺
  • 2篇李锦
  • 2篇孟庆勇
  • 2篇马金柱
  • 1篇马去非
  • 1篇杜纯礼
  • 1篇刘颖斌
  • 1篇戴晓宇

传媒

  • 6篇内蒙古医学杂...
  • 5篇现代实用医学
  • 3篇实用肿瘤杂志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浙江中西医结...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中国医学文摘...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4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3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人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14例分析
1994年
老年人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14例分析和钢,李全达,李锦,蓝春生甲状腺恶性淋巴瘤以继发性多见,原发性少见。我们报道老年人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14例。我院从1960年5月至1992年7月共收冶甲状腺恶性肿瘤832例,其中继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71例,...
和钢李全达李锦蓝春生
关键词:老年人原发性甲状腺肿瘤淋巴瘤病例分析
乳腺癌体外化疗敏感性的检测与P-糖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π及TopoⅡ表达的关系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 探讨乳腺癌体外化疗敏感性的检测(ATP-TCA法)与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及TopoisomeraseⅡ(TopoⅡ)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ATP-TCA法检测52例乳腺癌标本对4种单药的敏感性,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P-糖蛋白、GST-π及TopoⅡ的表达.结果表阿霉素、紫杉醇、吉西他滨、多西他赛的有效率分别为63.4%、40.4%、21.1%、13.4%.P-糖蛋白、GST-π及TopoⅡ表达率分别为3 8.5%、44.2%及63-5%.表阿霉素在P-糖蛋白、GST-π阴性表达及TopoⅡ阳性表达时有效率较高.4种药物同时耐药的可能性在P-糖蛋白阳性表达者为60.0%(12/20),高于阴性表达者9.4%(3/32).结论 ATP-TCA法结合P-gp、GST-π及TopoⅡ的表达可用于乳腺癌化疗药物的选择.P-gp与乳腺癌多药耐药有关.
杨峂李克强和钢俞吉霞黄蓉傅庆国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敏感性P-糖蛋白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乳腺癌的淋巴转移发生较早,同时又是决定乳腺癌分期和选择治疗方案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因此,探索乳腺癌淋巴转移的机制,研究针对肿瘤淋巴转移过程的有效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郑飞和钢
关键词:淋巴管内皮细胞乳腺癌透明质酸受体淋巴管生成肿瘤淋巴转移癌分期
乳腺癌组织细胞体外对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与GST-π Topo Ⅱ表达的关系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细胞体外对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ATP-TCA法)与GST-π、Topo Ⅱ表达的关系。方法:用ATP-TCA法检测45例乳腺癌标本对4种常用化疗单药表阿霉素(EPI)、紫杉醇(PTX)、多西紫杉醇(TXT)、吉西他滨(GEM)及2种联合用药表阿霉素+多西紫杉醇(EPl+TXT)和环磷酰胺+表阿霉素+5-氟尿嘧啶(CEF)的敏感性,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GST-π、TopoⅡ的表达。结果:ATP-TCA检测结果显示,表阿霉素、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吉西他滨体外对乳腺癌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2.2%、35.6%、8.9%、15.6%;联合用药EPI+TXT、CEF的抑制率分别是77.8%、73.3%,高于单药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吉西他滨,有显著性差异,P<0.01。45例乳腺癌标本中GST-π阳性表达率为44.4%(20/45),TopoⅡ阳性表达率为62.2%(28/45)。在GST-π表达阴性或Topo Ⅱ表达阳性时,表阿霉素、EPI+TXT及CEF方案对乳腺癌组织细胞增殖抑制率较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TP-TCA法结合GST-π、TopoⅡ的表达可用于乳腺癌化疗药物的选择。
杨峂和钢傅庆国俞吉霞黄蓉李克强
关键词:化疗敏感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Π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及微转移检测被引量:2
2006年
对于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常规检查难以发现。近年来,应用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联合检测微转移相关指标,提高了乳腺癌微转移的检出率。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早发现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并利用新辅助化疗手段,对研究其预后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和钢张乐鸣
关键词:乳腺肿瘤肿瘤转移肿瘤辅助疗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因子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因子的影响。方法:以48例具备新辅助化疗条件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技术,联合检测外周血中CK-19 mRNA、VEGF mRNA和hMAM mRNA的表达,观察新辅助化疗前后血微转移因子变化。结果:本组乳腺癌微转移因子阳性率在病理分级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分期中,分期越高阳性率越高(P<0.05);化疗方案可影响微转移因子阳性率的变化(P<0.01)。结论:通过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微转移因子,有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预后和指导治疗的指标。
和钢乐东海杨峂张顺李克强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甲状腺微小癌50例诊治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MC)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TM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0例TMC患者男女比为1:6.1,均行手术治疗。B超癌结节检出率为65.9%(27/41),冰冻病理确诊率为76.9%(27/35)。41例获随访,随访9-57个月。随访患者均生存至今,1例术后1年出现对侧复发,经再次手术,目前健在。结论TMC女性发病率较高,B超是发现TMC病灶的有效检查方法。常规行患侧腺叶切除术可取得较好疗效。
杨峂和钢鲁宏峰傅庆国李克强李旭军曹树立
关键词:外科手术甲状腺微小癌
肿瘤组织库存标本的质量控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通过对库存肿瘤标本的质量控制,为临床及科研提供有研究价值的标本。方法:收集已储存的组织标本,采用RT-PCR技术对其RNA、DNA和蛋白的降解进行质量检测。结果:通过对已保存的肿瘤组织标本随机质量检测,所储存的标本质量符合分子生物学实验要求。结论:本组库存肿瘤标本无组织降解。
和钢孟庆勇张顺李克强李旭军
关键词:肿瘤标本
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免疫指标测定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检测原发性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primaryextranodallymphoma,PEN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免疫球蛋白(Ig)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和免疫速率比浊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免疫球蛋白(Ig)以及补体C3、C4含量。结果:PENL组CD3+、CD4+和CD8+明显降低(P<0.01),原发性结性恶性淋巴瘤(结性组)CD4+/CD8+比值和NK细胞比较其他两组有显著意义(P<0.01);提示PENL组、结性组中CD3+、CD4+和NK细胞与IgA、IgG、C3比较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结外恶性淋巴瘤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变,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可以作为病情进展的免疫学指标。
和钢李锦
关键词:淋巴结恶性淋巴瘤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一期袢式胆肠-胃肠双侧吻合内引流术
1998年
应用袢式胆肠胃肠双吻合术(下称双吻合术)一期治疗不能切除的胰头癌所致的梗阻性黄疸16例,与仅行袢式胆肠吻合术(n=22)比较,具有同样的消除黄疸效果及防返流作用,并可避免由于术后癌肿压迫引起的十二指肠及幽门梗阻症状;手术操作简便、省时,更接近生理要求,使患者术后得到良好的生存质量。
和钢马金柱张高嘉孔大陆
关键词:胰头癌袢式胆肠吻合胃肠吻合双吻合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