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春萍
- 作品数:9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后程超分割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评价后程超分割放疗联合化疗治疗Ⅲ~Ⅳa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60例Ⅲ~Ⅳa期鼻咽癌采用随机分组为常规组、后程超分割同步化疗组。均先采用面颈联合野常规分割对穿照射40 Cy,20次4周完成。后超组缩野后改用后程超分割调强放疗,1.2 Gy/次,2次/天,共14~15天完成。鼻咽病灶总DT 73.6~76 Cy/7周。且在放疗同时给予PF方案治疗对照组缩野后给予常规照射2Gy/次,鼻咽病灶DT 70~74Gy/35~37次/7~7.5周。结果:后程超分割调强放疗同步化疗组与常规组肿瘤消退率分别为96.6%(29/30)、93.3%(28/30)(P>0.05),1、3年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3.1%、89.6%和82.1%、67.8%。1、3年生存率分别为96.5%、93.1%和92.8%、71.4%(P<0.05)。后程超分割调强放疗同步化疗组的急性放疗反应显著高于常规分割放疗组。远期不良反应如口干及颈部软组织纤维化低于常规分割放疗组。结论:后程超分割调强放疗可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局控率及生存率,放化疗结合可降低远处转移率,毒副反应可耐受。
- 郝俊芳董伟徐瑾杨新华钱明于水姚春萍刘兰平
- 关键词:鼻咽癌化疗
- 呼吸控制技术用于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06年
- 于金明姚春萍
- 关键词:自主呼吸控制
- 自主呼吸控制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适形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 放射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保乳治疗已成为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手段,目前绝大多数学者主张对保乳术者给予术后乳房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后肺和心血管并发症是造成非乳腺癌死亡增加的最主要因素,尤其是左侧乳腺癌,所以探求...
- 姚春萍
- 关键词:乳腺肿瘤适形放射治疗自主呼吸控制
- 文献传递
-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累及野照射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5
- 2006年
- 目的探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累及野照射的可行性。方法200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2组。累及野照射组(IFI组)仅照射原发灶和短径>10 mm的淋巴结,照射剂量为68~74 Gy/7~9 w;选择性淋巴结照射组(ENI组)照射野包括原发灶、同侧肺门、隆突下及隆突以上纵隔淋巴引流区,当上纵隔有淋巴结转移时,包括锁骨上淋巴引流区,照射剂量为60~64 Gy/6~7.5 w。结果IFI组和ENI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9.0%;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7.0%和29.0%(P=0.04)。1年内原发灶复发率IFI组(13.0%)明显低于ENI组(23.0%);1年内累及野照射区内淋巴结复发率IFI组为10.0%,ENI组为20.0%(P=0.048),预防性照射区内淋巴结复发率IFI组为21.0%,ENI组为16.0%(P=0.39);1、2、3年总生存率,IFI组分别为67.2%、38.7%和27.3%,ENI组分别为59.7%、25.6%和19.2%,其中2年总生存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结论Ⅲ期NSCLC采用累及野照射,患者耐受性好,预防照射区内淋巴结复发率无增加,通过照射剂量的提高,有望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于金明孙新东李明焕张建东姚春萍刘森张振
- 关键词:三维适形放疗
-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影像表现
- 2011年
- 鼻咽癌主要治疗手段是放疗,随着放疗技术的改进,患者的5年生存率由15%-25%提高到70%左右,少部分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放射性脑损伤(radiation encephalopathy,REP),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受到放疗界的重视。目前尚缺乏逆转放射性脑损伤的方法,因此如何降低放疗并发症发生率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 曹秀娟郝俊芳杨新华徐瑾于水刘兰平姚春萍
- 关键词:放射性脑损伤放疗后鼻咽癌影像表现并发症发生率放疗技术
- 自主呼吸控制在乳腺癌术后放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6
- 2006年
- 目的探讨自主呼吸控制(ABC)技术在乳腺癌术后放疗中的意义。方法对22例行保乳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0例左侧,12例右侧)行术后全乳放疗并配合使用ABC技术。对每例患者在自由呼吸(FB)和75%适度深吸气(mDIBH)状态下分别行CT扫描。治疗计划系统设计优化放疗计划,每例患者做2个计划,处方剂量1.8Gy/次,25次。比较各计划全肺平均受量(MLD)、全肺接受20Gy的体积(V20)、患侧肺V20、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V30和心脏平均受量(Dmean)等参数。结果22例患者患侧肺V20,FB时平均为17.0%,mDIBH时平均为16.2%,降低0.8%(t=3.63,P=0.002);FB时双肺V20平均为8.7%,mDIBH时平均为8.0%,降低0.6%(t=2.78,P=0.011)。10例左侧患者心脏V30,FB时平均为6.1%,mDIBH时平均为3.8%,降低2.3%(t=6.50,P<0.01);心脏Dmean由449.58cGy降为332.79cGy(t=5.94,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全乳切线放疗中配合ABC技术使用mDIBH方法控制呼吸不但可减少呼吸运动对乳腺靶区的影响,而且可减少肺和心脏受照体积和剂量,从而大大减轻了对肺和心脏的放射损伤。
- 姚春萍于金明李建彬卢洁王学涛刘娟刘同海付政余宁莎
- 关键词:自主呼吸控制
- 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5年
- 随着乳腺癌手术方式的变迁,术后放射治疗的原则也发生了新变化,尤其是保乳术后乳房放射治疗靶区的确定和前哨淋巴结活检对淋巴引流区治疗的影响是目前争议的焦点。现综述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
- 姚春萍李建彬于金明
- 关键词: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 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瘤床同步X射线和电子线整合补量调强放疗剂量研究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瘤床同步X射线和电子线整合补量调强放疗剂量学特点,探讨不同补量方式对全乳、心脏和同侧肺脏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患者,将银夹所标记的范围外扩10mm定义为肉眼靶区(GTV),全乳腺定义为临床靶区(CTV),根据ADACPinnacle36·2和Pinnacle37·0分别制定X射线和电子线瘤床整合补量放疗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学参数。结果X射线和电子线瘤床补量计划的剂量均匀性和适形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受照射剂量≥20Gy的患侧肺脏容积V20(lung)及受照射剂量≥GTV处方剂量的患侧肺脏容积V处方剂量(lung)-G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电子线瘤床补量计划中受照射剂量≥CTV处方剂量的患侧肺脏容积V处方剂量(lung)-CTV明显高于X射线瘤床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受照剂量≥30Gy的心脏容积V30(heart)和受照剂量≥CTV处方剂量的心脏容积V处方剂量(heart)-CT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X射线和电子线瘤床补量计划中的多数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电子线瘤床补量计划中受照射剂量≥CTV处方剂量的患侧肺脏容积明显高于X射线瘤床补量。
- 李建彬马志芳卢洁王永胜于金明刘娟姚春萍
- 关键词:乳腺癌调强放疗剂量学
-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射野累及器官的放射损伤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适形放射治疗中累及野照射组(involved—field irradiation,IFI组)提高靶区剂量的同时,放射损伤是否高于预防照射组(elective node irradiation,ENI组)。方法:将200例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IFI组和ENI组,IFI组处方量为68~74Gy/34~37次,ENI组为60-64Gy/30-32次,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和放射损伤。结果:IFI组和ENI组的CR率分别是35%和27%,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0,P=0.23;但总有效(CR4-PR)率分别是90%和7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2,P=0.03。IFI组骨髓抑制和心脏损伤低于EN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4和0.52;IFI组和ENI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相同(1~2级和3级的P值分别为0.59和0.71);IFI组和ENI组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7%和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6,P=0.04。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DVH)分析,全肺接受≥20Gy的体积(V20)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如下:V20<20%者为10.8%(13/120),V20为20%~25%者为32.1%(17/53),V20为25%~30%者为52.3%(11/21),V20≥30%者为83.3%(5/6)。结论:IFI治疗Ⅲ期NSCLC,患者耐受性好,总有效率高于ENI组,放射损伤发生率并未增加,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ENI组,即IFI提高靶区照射剂量的同时不增加放射损伤,有望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 姚春萍于金明孙新东李明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