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恭好

作品数:18 被引量:118H指数:4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水稻
  • 7篇基因
  • 5篇单倍体
  • 5篇倍体
  • 4篇性状
  • 4篇亚麻
  • 4篇双单倍体
  • 4篇双单倍体群体
  • 4篇抗性
  • 4篇分子标记
  • 3篇叶枯病
  • 3篇杂交
  • 3篇数量性状
  • 3篇位点
  • 3篇枯病
  • 3篇白叶枯
  • 3篇白叶枯病
  • 2篇育种
  • 2篇杂交水稻
  • 2篇数量性状位点

机构

  • 10篇黑龙江大学
  • 8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作者

  • 18篇姜恭好
  • 6篇何予卿
  • 4篇徐才国
  • 4篇段海燕
  • 3篇杨子贤
  • 2篇张倩
  • 2篇李信
  • 2篇王敏
  • 2篇吴昌军
  • 2篇高冠军
  • 2篇李杨
  • 2篇白玉
  • 2篇李瑞琪
  • 1篇张剑霞
  • 1篇张端品
  • 1篇李香花
  • 1篇张启发
  • 1篇李一博
  • 1篇杨学
  • 1篇刘韬

传媒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东北农业科学
  • 1篇Journa...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麻业科学
  • 1篇北方水稻
  • 1篇2009年全...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子标记技术原理及其在杂交水稻中的应用
本实验以汕优63和两优培九为改良对象,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抗螟虫基因、抗稻飞虱基因、抗白叶枯病基因和品质优良基因等改良杂交水稻的双亲,从达到将这些优异基因聚合到这些杂交水稻中。
何予卿吴昌军李信刘士平徐才国张启发涂巨民陈升姜恭好张进峰杨子贤李一博高冠军包亮
关键词:分子标记杂交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
文献传递
淀粉合成基因与水稻胶稠度、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相关性分析
2023年
水稻蒸煮食味品质是影响其销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胶稠度、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是衡量水稻蒸煮食味品质的三个重要指标。对空育131和稻花香2号上述三个指标进行了测定,以期为提升水稻空育131的蒸煮食味品质提供依据,同时也对17个与水稻淀粉合成相关的基因在两个品种间碱基序列差异进行了检测,并采用空育131为供体亲本、稻花香2号为轮回亲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后的BC1F4代为试验材料对差异基因的功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空育131和稻花香2号在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上均具有差异;在17个与食味品质相关的基因中只有SBE3和SSII-1在两个品种间存在单碱基序列差异;来自稻花香2号的SBE3和SSII-1具有提升水稻胶稠度的作用,SBE3对胶稠度的提升作用较大,SSII-1对胶稠度的提升作用较小。
康雪蒙薄晋芳马梦影巩文靓姜恭好段海燕
关键词:水稻胶稠度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
水稻粳粳交花药培养继代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的优化被引量:2
2014年
以继代的粳粳交(空育131/稻花香2号)F1花药培养的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研究培养基中的影响因素,对已有的培养基进行优化。共用20种培养基进行分化,涉及7种影响因素:谷氨酰胺,糖类,激素,山梨醇,铜、银离子组合,硅素和活性炭。结果表明:(1)长时间继代的愈伤组织仍具有分化能力。(2)可以显著提高绿苗分化率的因素为60 mg/L硅素,0.25 mg/L AgNO3和0.75 mg/L CuSO4·5H2O。(3)加160目活性炭的培养基中愈伤生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4)最佳分化培养基为G1W3。
薄晋芳姜恭好白玉卢倩田京京段海燕
关键词:粳稻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
香味基因和稻瘟病抗性基因在空育131中的聚合改良
2022年
空育131本身携带Pik和Pia 2个稻瘟病抗性基因,但目前该品种在黑龙江省的生产上表现为对稻瘟病的抗性差、抗谱窄,且稻米品质不具有香味,需要定向改良。运用基因聚合与传统杂交相结合的方法将香味基因Osbadh2(fgr)和稻瘟病抗性基因Pi1、Pi2、Pi9聚合于空育131中,以实现对空育131香味特征和稻瘟病抗性的遗传改良。最终,得到了3种双基因聚合的组合Pi1+fgr、Pi2+fgr和Pi9+fgr,后代植株对稻瘟病均有较强抗性,稻米具有香味品质,为进一步改良空育131品种奠定了基础。
李瑞琪毕浩然姜恭好段海燕
关键词:空育131香味基因稻瘟病抗性基因聚合育种
in planta法在亚麻转基因中的应用
2016年
为了建立简单快速、高效稳定的亚麻遗传转化体系,本试验用亚麻的种子胚作为外植体,采用原位转化(in planta)法对亚麻转基因的试验条件(预培养时间、共培养时间、As浓度、silwett浓度和抽真空时间)进行了系统优化。结果确定最佳组合为:预培养时间8 h,共培养时间72 h,As浓度100μmol/L,silwett浓度0.1%,抽真空时间5 min。摸索适宜的草丁膦最低致死剂量用于亚麻转化植株的抗药性筛选,并对存活的植株进行PCR鉴定,成功获得转基因阳性植株。本研究实现了in planta技术在亚麻种子胚的转基因体系优化,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李杨姜恭好张倩段海燕
关键词:亚麻PLANTA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93-11对白叶枯病和螟虫抗性被引量:31
2004年
93-11是我国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大的两系恢复系,同时又是红莲型三系杂交水稻恢复系之一,其组配的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三系杂交稻红莲优6号,具有优质高产等特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同时增加其对水稻鳞翅目害虫(如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等)抗性,利用常规回交育种方法和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Xa21基因和Bt基因同时导入93-11中,在BC3F3家系中筛选到8个家系含纯合的Xa21基因和Bt基因,其中有两个家系与93-11比较其遗传背景的回复率很高,达到90.59%。在正常的田间条件下,改良的93-11(Bt)、93-11(Xa21)和93-11(Bt/Xa21)与原始的93-11表现出相似的农艺性状,且带有Xa21基因的株系及其杂交种均对白叶枯病显示出很高的抗性。在自然诱发螟虫条件下,带有Bt基因的株系及其杂交种没有受到螟虫危害。这一结果表明,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多个基因同时导入某一改良亲本,结合常规育种方法选择,具有快速、良好遗传改良效果。这一遗传改良材料在农艺性状和配合力等方面基本保持了93-11及其杂交组合的主要特征特性,拓宽和增强了其对白叶枯病的抗谱和抗病能力,增加了93-11作为恢复系所配杂交水稻的抗螟虫特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杨子贤姜恭好徐才国何予卿
关键词:分子标记白叶枯病杂交水稻
水稻花药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花药培养技术的出现,大大地缩短了水稻育种的年限,也加快了各种基因型材料的获取。本研究综述了花药培养技术概况、影响花药培养力的6个关键因素、水稻花药培养技术的进展、分析水稻花药培养技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王敏段海燕姜恭好李忠梅
关键词:水稻花药培养影响因素
Hd1、Ghd7、Ghd7.1对稻花香抽穗期的改良
2023年
旨在对‘稻花香’进行抽穗期改良,使其获得更广泛的生态适应性。以‘空育131’作为调控抽穗期的Hd1、Ghd7、Ghd7.1基因的早熟型等位基因供体,与‘稻花香’杂交建立遗传群体,运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传统育种相结合的方法,测得了群体抽穗期的数据。结果表明在群体后代中得到了7种基因型,即Hd1、Ghd7、Ghd7.1、Hd1+Ghd7、Hd1+Ghd7.1、Ghd7+Ghd7.1、Hd1+Ghd7+Ghd7.1。在‘空育131’和‘稻花香’群体中,水稻抽穗时间在97~109 d之间。水稻抽穗时间主要集中在97、101、109 d。对植株抽穗期的调查结果表明,改良后的植株抽穗期明显提前,为进一步改良‘稻花香’奠定了基础。
李璐李瑞琪段海燕王敏黄鸿宇陆美光姜恭好
关键词:水稻抽穗期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18个玉米群体杂种优势及利用潜力的研究
该课题以咸丰二黄、来凤大河白、五峰蓼叶青,宜昌中子黄,宜昌憨头苞谷,宜昌百日早,保康白花糙,宜昌洋苞谷,长阳油沁白,巴东铁子白,来凤本地黄,秭归有稃玉米,秭归九弯花,五峰韭菜花等14个湖北地方玉米群体,1个综合种WBM,...
姜恭好
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模式杂种优势群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
文献传递
利用籼粳交探讨水稻株高和抽穗期的遗传基础被引量:16
2006年
广亲和基因的发现,克服了籼粳交杂种不育的矛盾,但杂种后代株高过高、抽穗期延迟等问题仍然限制着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本试验利用一个籼粳交(珍汕97/武育粳2号)双单倍体群体(doublehaploidpopulation,DH系)及其分别与两亲本回交构建的两个回交群体,考查了株高和抽穗期的遗传,将三个群体的表型值和两个回交群体的中亲优势值进行了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traitlocus,QTL)检测及效应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2个性状在3个相关群体中一共检测到了21个主效QTL和10个上位性QTL,主效QTL的数目和贡献率都比上位性QTL大,而且,在10个上位性QTL中,发生在2个主效QTL间的互作有3个,主效QTL与背景位点间的互作有6个,2个互补位点间的互作仅有1个,进一步说明了主效QTL在株高和抽穗期遗传中的重要作用。比较加性和非加性QTL的作用,发现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是籼粳亚种间杂种株高和生育期变化的共同遗传基础。
曾晶姜恭好何予卿张端品
关键词:双单倍体群体回交群体数量性状位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