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海

作品数:23 被引量:141H指数:8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胰腺
  • 7篇胰腺炎
  • 7篇腺炎
  • 5篇急性胰腺炎
  • 5篇急诊
  • 4篇休克
  • 4篇引流
  • 4篇重症
  • 4篇重症急性
  • 4篇重症急性胰腺
  • 4篇重症急性胰腺...
  • 4篇教学
  • 4篇穿刺
  • 4篇穿刺引流
  • 3篇胆囊
  • 3篇胆囊穿刺
  • 3篇胆囊穿刺引流
  • 3篇休克大鼠
  • 3篇血性
  • 3篇失血

机构

  • 22篇蚌埠医学院第...
  • 6篇蚌埠医学院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23篇姜海
  • 17篇邱兆磊
  • 14篇李磊
  • 14篇王振杰
  • 13篇程峰
  • 8篇郑传明
  • 7篇宋琦
  • 7篇纪忠
  • 6篇窦贺贺
  • 6篇杜召辉
  • 6篇王振杰
  • 3篇刘佳
  • 2篇夏群
  • 2篇刘超
  • 1篇解福臣
  • 1篇王林
  • 1篇吴晓飞
  • 1篇夏群
  • 1篇蔡腾
  • 1篇杜杰

传媒

  • 4篇蚌埠医学院学...
  • 3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牡丹江医学院...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中华解剖与临...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沈阳医学院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诊断学电...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液体限制性复苏对活动性出血休克大鼠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不同液体限制性复苏对活动性出血休克大鼠血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乳酸钠林格液复苏组(晶体组)、羟乙基淀粉复苏组(胶体组)和晶胶液复苏组(晶胶组),各实验复苏组分别制作活动性出血休克模型,于休克前、休克后平均动脉压(MAP)为40 mmHg(1 mmHg =0.133kPa)维持30 min后(0时相)、MAP为60 mmHg维持30 min后(1时相)、MAP为80 mmHg维持60 min后(2时相)以及复苏成功24h后(3时相)分别取外周血,对照组只在实验前和3时相取血,各组均采用EHSA法测定血浆IL-6和TNF-α含量.结果 各组大鼠休克前及休克开始复苏前(0时相)血浆中IL-6和TNF-α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复苏过程中,晶体组血IL-6和TNF-α的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3时相血IL-6和TNF-α含量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胶体组和晶胶组在复苏过程中IL-6和TNF-α的含量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3时相血IL-6和TNF-α的含量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时相、2时相和3时相晶胶组血IL-6和TNF-α的含量均较胶体组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晶胶液比晶体液、胶体液能更好地抑制活动性出血休克大鼠的促炎介质释放,可能是一种相对较好的复苏液体.
房漫军王林李磊王振杰邱兆磊纪忠姜海刘超
关键词: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生长抑素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5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包括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肥皂水低压灌肠,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胃肠外营养支持,抗生素预防感染等;观察组除常规内科治疗外,联合应用生长抑素与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禁食时间及中转手术治疗率,观察2组治疗后第24、48h白细胞计数、血清降钙素原与内毒素水平及腹腔压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禁食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中转手术治疗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24、48h白细胞计数、血清降钙素原与内毒素水平及腹腔压力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丙氨酰谷氨酰胺对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减少消化液的分泌、并可保护胃肠道黏膜屏障受损及有利于促进胃肠道黏膜屏障的修复有关。
郑传明王振杰蔡腾姜海杜召辉
关键词: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生长抑素丙氨酰谷氨酰胺疗效
JAK/STAT信号通路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作用机制的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相关疾病指标的影响,从而推测该信号通路在SAP大鼠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4只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成对照组、SAP组、AG490组,每组18只,AG490组造模前给予AG490,其他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以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内注射法制作SAP模型,造模后6、12、24 h每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取心房血测血淀粉酶、血钙、TNF-α、IL-1、IL-6,留取胰腺组织行HE染色病理检查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胰腺组织中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G490组在6、12、24 h淀粉酶值分别为(2049.17±257.00)U/L、(2915.00±188.42)U/L、(3746.50±181.05)U/L,高于对照组、低于SAP组,SAP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AG490组6、12、24 h血钙浓度高于SAP组,2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AG490组6、12、24 h TNF-α、IL-6、IL-1均低于SAP组,2组均高于对照组;SAP组胰腺组织STAT3表达量随时间增加,24 h明显高于AG490组,其他时间点差异不明显。SAP组、AG490组胰腺病理切片可见胰腺细胞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差异不明显。结论SAP早期阶段可能是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诱导多种炎性因子分泌,促进胰腺炎的进展。
程峰邱兆磊郑传明夏雅琴李磊杜召辉姜海王振杰解福臣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在急诊医学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PBL-网络-高仿真模拟人结合传统授课四位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蚌埠医学院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0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50名。传统教学组采用班级授课;教学改革组采用PBL-网络-高仿真模拟人结合传统授课四位一体化教学法。课程结束进行统一考核,对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及教师进行满意度评分。结果:教学改革组的理论考试成绩、技能考核成绩、总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1);教学改革组学习兴趣评分、积极性评分、自主学习能力评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但2组临床思维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改革组学生对教师满意度、教师对学生满意度评分、学生自我满意度评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1)。结论: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急诊医学的学习成绩、提升学习效果、提高师生之间的满意度。
程峰李磊窦贺贺姜海邱兆磊陈辉王磊王振杰吴晓飞
关键词:教学模式PBL教学互联网教学模拟人
推进急诊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急诊医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蚌埠医学院2015级进行《急诊医学》课程学习的168名临床医学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传统的教学组及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多媒体+高仿真模拟人三位一体教学组,每组各84名。两组学生采取相同内容进行教学,分别采用技能考核、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传统的教学组相比,PBL+多媒体+高仿真模拟人三位一体教学组在问卷调查、电除颤、心肺复苏、胸腔穿刺、气管插管、病例分析、腹腔穿刺等方面得分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BL+多媒体+高仿真模拟人三位一体教学组学生在知识掌握的程度、课堂气氛、理解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得分以及总得分均高于传统的教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BL+多媒体+高仿真模拟人教学法教学效果明显,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学生急救意识和临床技能,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邱兆磊王振杰程峰张福龙姜海杜召辉
关键词:PBL教学急诊医学教学改革
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内环境的影响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比较乳酸钠林格液、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外周血细胞因子、动脉血乳酸值、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为筛选相对理想的复苏液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48例创伤失血性休克住院病人,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其中,观察组应用碳酸氢钠林格液进行复苏,对照组应用乳酸钠林格液进行复苏,2组均采用限制性补液复苏策略。分别测定复苏前、复苏1 h后病人的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动脉血的乳酸值、外周血小板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复苏1 h后,观察组除TNF-α,其余因子均较复苏前显著增高(P<0.01),对照组只有IL-6和IL-10较复苏前显著增加(P<0.01)。观察组复苏1 h后外周血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IL-6和TNF-α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后1 h后,观察组动脉血乳酸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小板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氢钠林格液早期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能更好地抑制外周血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并且能够更好地降低血乳酸值,比乳酸钠林格液复苏更有优势。
赵德俊张福龙徐志鹏宋琦姜海李磊邱兆磊纪忠王振杰
关键词:休克乳酸钠林格液凝血功能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个体化治疗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4 例AB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病为胆囊结石18例,胆总管结石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5 例,未见胆囊及胆管结石但有胆总管扩张表现 4例;轻型急性胰腺炎11 例,重症急性胰腺炎23例。34例均在采用保守治疗的同时实施早期微创治疗,其中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15例;胆囊穿刺引流术10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4例;经皮穿刺胰周引流术+胆囊穿刺1例,经皮穿刺胰周引流术+PTCD 4例,其中3例(8.82%)经上述治疗后无缓解施行急诊手术(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胰周引流术1例,以及加腹腔减压术2例)。结果 3例急诊手术患者中,2例治愈出院后无ABP再次发作,1例死亡;26例(76.47%)择期手术(胆囊切除术22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 4例),随访期间,无ABP再次发作;4例( 11.76%)患者暂未行手术治疗,随访期间4例中均无ABP再次发作;1例患者微创介入治疗(PTCD)后,住院期间死亡未行手术治疗。全组并发心功能损害15 例(44.12%),肾功能损害 11 例(32.35%),肝损害 12例(35.29%),急性肺部感染9例(26.47%)。治愈32例(94.12%),死亡2例(5.88%)。结论 对于ABP的治疗应按不同病因和病期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早期ERCP、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或胆囊穿刺引流或胰周引流能显著提高疗效。
姜海王振杰纪忠邱兆磊刘超房漫军
关键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微创治疗个体化
醋酸钠林格液复苏联合乳酸菌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醋酸钠林格液复苏基础上应用乳酸菌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作用。方法:取30只SD大鼠数字法随机分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未复苏组(THS组,n=10),醋酸钠林格液复苏组(AR组,n=10),醋酸钠林格液联合乳酸菌复苏组(AL组,n=10),其中AL组大鼠建立休克模型前在正常喂养的基础上加服用乳酸菌素片1周(按照体积面积换算,大鼠每次服用剂量108 mg/kg,每天3次)。THS、AR组及AL组制备成休克模型[平均动脉压维持(35±5)mmHg],AL组及AR组于休克后60 min应用醋酸钠林格液进行30 min液体复苏,复苏后观察4 h取大鼠回肠组织,THS组不予复苏,于休克观察4 h后取回肠组织。利用ELISA检测大鼠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4、及IL-10含量;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回肠组织ZO-1、Claudin-1、TLR4、p38磷酸化及JNK磷酸化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THS组相比,AL组大鼠外周血TNF-α、IL-6含量降低,IL-4、IL-10含量升高,AR组TNF-α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R组比较,AL组大鼠外周血TNF-α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细胞因子水平AR组和A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肠组织中,与THS组相比,AR组大鼠外周血TLR4、P-P38、P-JNK含量降低,AL组ZO-1、Claudin-1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R组相比,AL组ZO-1、Claudin-1含量升高,TLR4、P-JNK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肠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AL组回肠组织损伤程度轻于THS组与AR组。结论:在醋酸钠林格液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基础上,应用乳酸菌可能进一步抑制TLR4-p38MAPK/JNK炎性信号通路的表达,逆转休克造成的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表达失衡,减轻了创伤失血性休克肠道损伤。
李磊徐志鹏夏群邱兆磊程峰窦贺贺姜海宋琦王振杰
关键词:创伤失血性休克乳酸菌肠损伤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探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6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8046、33.9541、29.3101、14.1980、18.8674, 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762, 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效果非常好,相比于开腹手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加快了康复速度,提高了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姜海刘佳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急性阑尾炎安全性
乌司他丁减轻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炎性损伤的机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炎性介质及其信号通路miR-146a/TLR4/NF-κB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休克不复苏组(SR,n=24),醋酸钠林格液组(AR,n=24)及乌司他丁组(UR,n=24)。通过股动脉放血将3组制成休克模型(平均动脉压维持在30~40 mmHg),SR组休克制备成功后不予复苏,并分别于休克后1、4、6 h(若大鼠死亡则大鼠死亡即刻)取大鼠肺组织;AR组、UR组分别系维持休克60 min后应用醋酸钠林格液、醋酸钠林格液联合乌司他丁进行30 min液体复苏,并分别于复苏后1、4、6 h取大鼠肺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肺组织中miR-146a、TNF-α、IL-1、IL-4、IL-6、IL-10的mRNA含量以及通过Western blot检测TLR4、MyD88、IκB-α、p-IκB-α、NF-κB p65、IRAK4、p-IRAK4(Thr345、Ser346)、p-IRAK4(Thr342)、TRAF6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在光镜下观察3组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休克组相比,醋酸钠林格液组肺组织炎症浸润程度稍减轻,其中miR-146a、IL-4和IL-10的mRNA水平升高(P<0.05),IκB-α、p-IRAK4(Thr342)及p-IRAK4(Thr345、ser346)的蛋白表达增加(P<0.05);TNF-α、IL-1和IL-6的水平降低(P<0.05),TLR4、MyD88、NF-κB p65、p-IκB-α、IRAK-4及TRAF6的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醋酸钠林格液组比较,乌司他丁组的肺组织炎性损伤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升高了miR-146a、IL-4和IL-10的mRNA水平(P<0.01)及IκB-α、p-IRAK4(Thr342)及p-IRAK4(Thr345、ser346)的蛋白表达(P<0.01),降低了TNF-α、IL-1和IL-6的水平(P<0.01)和TLR4、MyD88、NF-κB p65、p-IκB-α、IRAK-4及TRAF6的蛋白表达(P<0.01)。结论乌司他丁联合醋酸钠林格液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可能是通过增强miR-146a的表达,负反馈调控TLR4/NF-kB信号通路,进而调节体内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平衡,以达到保护肺组织的作用。
陈硬徐志鹏宋琦王振杰纪忠邱兆磊程峰姜海
关键词:乌司他丁创伤失血性休克肺组织炎症介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