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亚丽 作品数:6 被引量:170 H指数:5 供职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锌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及籽粒氮锌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2 2014年 为探明锌肥用量及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及籽粒锌含量的影响,在江苏省如东县分别选取土壤锌含量较低(DTPA-Zn 0.84 mg/kg)和土壤锌含量临界缺乏(DTPA-Zn 0.60 mg/kg)的两个位点,对常规粳稻品种镇稻11号进行2个施锌方法(土壤施锌、叶面喷锌)和3个土壤施锌量(0,15,30 kg/hm2 ZnSO4·H 2 O)处理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锌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各处理较对照增产幅度为0.3%~13.0%,且随施锌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锌临界缺乏土壤的增产效果高于低锌土壤.锌肥的施用方法也能显著影响水稻的产量和水稻植株各器官的锌含量和锌累积量,锌肥土施的增产效果高于叶面喷施,而叶面喷施对提高水稻植株各器官的锌含量方面显著优于土施.采用不同的锌肥施用方法水稻各器官锌含量表现为锌肥土施+叶面喷施>叶面喷施>土施>对照.另外,锌肥的施用在提高水稻植株产量和锌营养的同时,也相应地提高植株对氮的吸收与累积,表现为氮锌协同作用.综上,在土壤锌含量较低的地区,结合锌肥的土施和叶面喷施,能最大程度地提高锌肥在水稻增产和增加籽粒锌营养品质上的双重效应. 郭九信 廖文强 孙玉明 郭俊杰 孔亚丽 石佑华 徐爱群 张居翠 郭世伟关键词:水稻 施用方法 养分含量 养分管理对直播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30 2016年 为探明不同养分管理模式在实地农户种植条件下对直播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本试验于2011年6月至2013年11月在江苏省兴化市茅山镇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田间稻麦轮作条件下,分别选取茅山东村、茅山西村和冯顾村各8个农户,开展3个不同养分管理模式试验,设置了不施肥对照(CK)、农民习惯施肥(FFP)和优化施肥(OPT1和OPT2)4个处理,主要研究了水稻产量及构成因子、氮累积分配和氮肥利用率等对不同养分管理模式的响应。结果表明:(1)施肥较不施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优化施肥(226 kg N hm^(–2))在较习惯施肥(333 kg N hm^(–2))平均减氮32.1%的基础上显著提高水稻产量5.5%,增产原因是提高了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OPT2较OPT1平均增产3.1%,其原因是在孕穗期增施了钾肥(18 kg hm^(–2) K_2O)。(2)优化施肥水稻植株各部位氮浓度、百千克籽粒需氮量和秸秆氮累积均显著低于习惯施肥,且降低营养器官的氮素分配比例。(3)优化施肥较习惯施肥显著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其氮肥偏生产力(PFPN)、氮肥农学效率(AEN)、氮肥回收效率(REN)和氮肥生理效率(PEN)分别平均增加55.5%、79.1%、18.7%和48.7%。(4)水稻植株氮累积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且优化施肥单位氮累积的增产效果高于习惯施肥。因此,基于氮肥总量控制、分期调控和增施钾肥的养分优化管理措施可在实地农户直播稻种植上协同实现水稻高产和氮肥高效。 郭九信 孔亚丽 谢凯柳 李东海 冯绪猛 凌宁 王敏 郭世伟关键词:水稻 养分管理 氮肥利用率 氮肥优化管理协同实现水稻高产和氮肥高效 被引量:61 2016年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管理方式对水稻生长、氮累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为通过氮肥优化管理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苏省如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长期定位田间试验(2008年至今)为研究平台,以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主推水稻品种‘镇稻11号’为供试材料,设3种氮肥管理模式,即:不施氮肥对照(CK)、农民习惯施氮(N 350 kg/hm^2,氮肥运筹为基肥∶分蘖肥∶促花肥=4:4:2,FFP)和氮肥优化管理(氮肥运筹为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4:2:2:2,OPTs),其中氮肥优化管理包括优化施氮处理(N 240 kg/hm^2,OPT)、优化替氮处理(OPT施氮基础上,有机肥氮替代20%化肥氮,OPT1)和优化减氮再替氮处理(OPT施氮基础上,先减氮20%再用有机肥氮替代20%化肥氮,OPT2),通过在水稻最大分蘖期、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采集地上部植株样品,分析生物量、产量、氮累积和氮转运及其相互关系的差异。【结果】OPT_s处理较FFP处理平均增产8.4%,其原因是提高了水稻花后的氮累积和生物量,进而提高了水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水稻氮累积和转运的结果表明,FFP处理主要是通过增加花后植株体内氮转运来提高籽粒氮累积,而OPTs处理则主要是通过提高花后水稻植株氮累积来增加籽粒氮累积。同时,水稻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与FFP处理相比,OPT_s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PFP_N)、氮肥农学效率(AE_N)和氮肥回收效率(RE_N)分别平均提高99.4%、137.6%和70.0%;且优化替氮处理(OPT1)在稳定增产的基础上仍可进一步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另外,分析不同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的产量贡献阶段可知,相较于FFP处理与CK处理间的氮肥低产低效阶段,氮肥优化管理则可实现从FFP提升到OPT_s的高产高效阶段。【结论】利用氮肥总量控制、分期调控和适量有机替代的氮肥优化管理措施,可协同实 王玉雯 郭九信 孔亚丽 张瑞卿 宋立新 刘振刚 张俊 王建中 郭世伟关键词:水稻 生物量 氮累积 氮肥利用率 不同氮水平下功能叶片数量和位置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功能叶片对水稻拔节期后的养分运转和积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探讨了不同氮水平下,不同数量和位置的功能叶片对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为水稻生产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法】以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适宜种植的早熟晚粳稻‘镇稻11号’为供试材料。田间试验主处理设置N0、90、180、270、360kg/hm^2 5个水平(即N0、N90、N180、N270、N360处理),副处理设置高栽培密度(32.5×10^4hill/hm^2,HD)和低密度(25.5×10^4hill/hm^2,LD)两个水平。于水稻开花齐穗期,每小区选择大小基本一致的单茎穗,挂上标签,分别修剪倒1叶(.T1)、倒2叶(.T2)、倒3叶(.T3)、倒1+2叶(.T1+2)、倒1+3叶(.T1+3)、倒2+3叶(.T2+3)、倒1+2+3叶(.T1+2+3)和不剪除(.T0,对照),组成8个叶位修剪处理。水稻成熟期选取具代表性的植株用于测定产量组成;同时记录各叶位修剪处理穗子的结实率及其强、弱势粒的千粒重。【结果】与N0相比,施氮能显著增加稻穗长度和穗梗数,各氮水平处理间穗长、穗梗数及单个稻穗重量无显著差异。低(N90)、中(N180)、高(N270)三个氮水平下从穗顶端至穗基部随梗位的增加,每梗粒数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而氮水平对梗粒数没有显著影响。氮水平相同时,两栽培密度下叶片修剪的试验结果一致,均表现为:单独减去倒1、倒2、倒3叶时对单穗重无显著影响;同时减去上3叶中任意2片叶时,单穗重下降5.5%~10.3%;将上3片叶同时减去时单穗重下降24.6%;相同修剪处理下,单穗重的下降比例随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这表明了氮水平对穗部性状影响的稳定性。通过广义线性模型的分析表明,不同位叶剪处理下,解释单穗重下降比例的模型性能依次为结实率(SP)>SP和强势粒千粒重(S)组合模型>SP和弱势粒千粒重(I)组合模型>SP、S、I三者组合模型>I、S组合模型。【结论】氮水平通过影响稻穗长度、穗� 田广丽 孔亚丽 张瑞卿 周新国 郭世伟关键词:水稻 氮水平 叶位 不同施肥制度对同化葡萄糖的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小分子有机物质(LMWOS)在土壤碳循环中起主要作用,而且土壤微生物的吸收和利用是LMWOS 的主要转化途径。但是在农田土壤中主要吸收和利用LMWOS 的微生物群落以及其对不同施肥制度的响应尚不明确。因此,本文主要采用室... 孔亚丽 郭世伟关键词:施肥 真菌 群落 氮锌配施对水稻锌的吸收、累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和供锌水平对水稻锌的吸收、累积与分配的影响,为氮锌肥料配施提高水稻的锌营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2个施氮量(200和300kg·hm^-2)和3个供锌水平(0、25和50kg·hm^-2)处理对水稻(镇稻11号)锌营养的影响。[结果]水稻地上部锌含量和锌累积量均随供锌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不同的施氮量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分蘖期、开花期和成熟期)不同部位(叶、茎鞘、籽粒)锌含量和累积量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别。水稻各生育期各器官的锌含量变幅为20.1~50.6mg·kg^-1,除开花期和成熟期茎鞘外,低施氮量下Zn25和Zn50处理的不同生育期各器官的锌含量分别与高施氮量下Zn0和Zn25处理相近;同时,同一器官不同生育期锌含量也存在明显的变化,锌含量最高的器官为茎鞘,且不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更替。生育前期(分蘖期和开花期)茎鞘中锌的累积量最高,茎鞘中锌的分配率占全株总累积量的60%以上,生育后期(成熟期)茎鞘和籽粒中锌的积累量最高,均占40%左右。高、低施氮量下,不同供锌水平水稻成熟期锌的总累积量分别平均为504.6和496.7g·hm^-2,生产100kg籽粒吸锌量分别平均为2.30和2.20g,籽粒由再分配获得的锌占籽粒总锌量分别平均为43.2%和46.7%。各器官对锌的净吸收累积量、转移量、对籽粒锌的贡献及锌收获指数均为高氮处理高于低氮处理,且茎鞘大于叶片。[结论]提高氮肥用量有利于促进水稻植株的生长发育,促进水稻植株对锌的吸收、累积与分配,生产上应重视氮肥与锌肥之间的配合施用。 冯绪猛 郭九信 高丽敏 孔亚丽 刘田 刘福来 凌宁 郭世伟关键词:水稻 氮 锌 锌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