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岩

作品数:13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化学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9篇传热
  • 4篇强化传热
  • 4篇换热
  • 3篇冷凝
  • 3篇换热器
  • 2篇滴状冷凝
  • 2篇电子元
  • 2篇电子元器件
  • 2篇多孔表面
  • 2篇元器件
  • 2篇器用
  • 2篇气泡动力学
  • 2篇微通道
  • 2篇温控
  • 2篇温控系统
  • 2篇相变
  • 2篇过冷
  • 2篇沸腾传热
  • 2篇沸腾换热
  • 2篇分形

机构

  • 13篇华东理工大学

作者

  • 13篇孙岩
  • 12篇徐宏
  • 11篇张莉
  • 3篇戴玉林
  • 3篇刘宇
  • 3篇刘阿龙
  • 3篇齐宝金
  • 3篇许佳寅
  • 3篇徐鹏
  • 3篇王学生
  • 3篇李建民
  • 2篇朱登亮
  • 2篇王宏智
  • 1篇钟晓城
  • 1篇刘京雷
  • 1篇阮艺平
  • 1篇顾春辉

传媒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化工学报
  • 1篇石油机械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化工设备与管...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中国化工学会...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蒸气在TA2改性表面冷凝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2010年
通过对纯钛(TA2)表面改性获得不同静态接触角的冷凝表面,并对水蒸气在各试样表面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蒸汽在原始表面为液滴和沟流状液膜共存的混合冷凝,在氢氟酸刻蚀表面为膜状冷凝,传热性能降低为原始表面的30%以下,而在双氧水氧化表面及氢氟酸刻蚀后再双氧水氧化表面则为明显的滴状冷凝,相应传热性能也有明显提高,约为原始表面的1.3~1.6倍,且经两步处理表面强化冷凝效果更为明显。通过对试样表面显微形貌的观察和分析指出,冷凝表面微观形貌的改变是导致各试样表面静态接触角和冷凝形貌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齐宝金张莉徐宏孙岩
关键词:表面改性滴状冷凝传热特性
微/小通道内微多孔表面流动沸腾传热强化研究
微尺度通道在高功率电子芯片的冷却、强放热反应的取热、航空航天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潜力。微尺度下的流体流动与传热问题也一直是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微多孔表面可以显著强化液体介质的沸腾传热。将微多孔表面与微尺度通道相结合,可以在...
孙岩
关键词:传热强化微通道
文献传递
强化传热结构应用于电子芯片冷却的最新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微/纳米电子技术的飞速进步,高性能冷却技术亟待发展,以突破提高芯片运算速度和集成度的瓶颈。将强化传热结构应用于芯片冷却,能够开发出性能优秀的芯片冷却装置。本文主要介绍了微翅片和微通道技术、表面多孔结构强化技术...
孙岩张莉徐宏
关键词:微通道
文献传递
引入接触角的滴状冷凝分形传热功当量模型被引量:5
2011年
以Rose模型为基础,引入接触角因素建立单个液滴传热模型,基于液滴在冷凝表面的分形分布特性,考虑接触角对分形维数的影响建立液滴分布函数,进而建立不同接触角表面通用传热模型。采用不同液滴分布模型分别计算求得通过冷凝生长的液滴的分布函数f(r)以及通过合并生长的液滴的分布函数F(r),并将总冷凝传热表示为上述两种方式生长液滴传热之和。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静态接触角增大,分形维数逐渐减小,液滴生长周期缩短,脱落直径变小,传热性能提高。模型可计算获得较大接触角范围内冷凝液滴的分布函数和传热量,且模型计算值与文献数据及实验测量值吻合较好。适当选取接触角范围,可将大部分文献数据包含在模型内,较为合理地解释了不同文献数据存在差异的原因。
齐宝金张莉徐宏孙岩阮艺平朱登亮
关键词:滴状冷凝分形接触角传热模型
电子元器件相变冷却效果的测试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元器件相变冷却效果的测试系统,其包括:一蒸发室,盛装有对被测电子元器件进行相变冷却的冷剂;一冷剂温控系统,用于控制所述冷剂的温度;一电子元器件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被测电子元器件固定在所述蒸发室的冷剂中...
张莉刘宇徐宏戴玉林徐鹏李建民孙岩
文献传递
芯片冷却用蒸发器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芯片冷却用蒸发器及其制作方法,该蒸发器将微多孔表面涂层与小尺度通道相结合,本蒸发器主体由上盖板和下底板构成。蒸发器上盖板两端有一冷却液入口和一冷却液出口。蒸发器下底板两端各有一空腔,在下底板加工出多条平行肋...
张莉孙岩徐宏钟晓城徐鹏刘宇许佳寅李建民
文献传递
电子元器件相变冷却效果的测试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元器件相变冷却效果的测试系统,其包括:一蒸发室,盛装有对被测电子元器件进行相变冷却的冷剂;一冷剂温控系统,用于控制所述冷剂的温度;一电子元器件固定装置,用于将所述被测电子元器件固定在所述蒸发室的冷剂中...
张莉刘宇徐宏戴玉林徐鹏李建民孙岩
表面多孔换热管结垢特性研究现状及发展被引量:2
2008年
表面多孔换热管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沸腾传热强化技术,它能够长期稳定地强化沸腾传热,对表面多孔换热管结垢特性的研究是今后改进该技术并且进行推广的前提。重点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该方面的研究现状,对各种结垢机理进行了分析归纳;对表面多孔换热管和污垢的知识做了介绍,并对已经进行了工业化生产的2种表面多孔管的特性和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表面多孔换热管结垢研究的新方向和今后发展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刘阿龙徐宏孙岩张莉王学生
关键词:结垢强化传热换热器
高效换热器用烧结型复合粉末多孔管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对自主开发的铁基复合粉末多孔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得到在水中的强化传热达到光管的2.4~3.7倍;在酒精中强化传热达到光管的8.7~12.1倍。并在此传热性能测试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沸腾传热强化的原理。
王宏智刘京雷戴玉林徐宏孙岩顾春辉
关键词:换热器复合粉末强化传热
小通道内烧结多孔表面流动沸腾实验研究
本文以水为介质,对小通道内烧结紫铜粉末多孔表面的流动沸腾传热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研究了流量、入口温度对流动沸腾的影响,并与光滑表面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探求多孔层的传热强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烧结紫铜多孔层能够显著强化流动...
孙岩张莉徐宏
关键词:流动沸腾换热强化传热临界热通量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