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拓
-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昆明小鼠单细胞胚胎体外培养的研究被引量:6
- 1993年
- 本试验研究了葡萄糖、EDTA和小鼠血清对昆明小鼠单细胞胚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含葡萄糖HECM-1组桑椹率为40.05%,对照组为8.14%;含EDTA的CZB组桑椹率为61.18%,对照组为47.44%;小鼠血清对昆明小鼠单细胞胚体外发育无促进作用。可见,葡萄糖抑制昆明小鼠单细胞胚胎体外发育;在不含葡萄糖的条件下,EDTA支持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无论有无葡萄糖小鼠血清对小鼠早期胚体外发育无促进作用。
- 张守全孙拓
- 关键词:小鼠胚胎体外培养细胞
- 昆明白小鼠1细胞胚胎体外培养系统的研究被引量:14
- 1995年
- 研究发现在有或者没有磷酸盐的条件下,葡萄糖均抑制昆明白小鼠l-4细胞期胚胎的体外发 育。在不含葡萄糖和磷酸盐的HECM-l中,桑椹率为40.05%(74/168),而对照G-HECM-1仅为 8.14%(7/86);不含葡萄糖含有磷酸盐的CZB中,桑椹率为67.11%(93/152),而对照TALP仅 6· 67%(6/90)。用不含葡萄糖而含有1. 0mmo1/L谷氨酸肢和0. 11mmol/L EDTA的CZB液,与兔输 卵管上皮单层培养细胞(ROEC)协同培养小鼠1细胞胚,73.33%(110/150)胚胎发育至桑椹胚, 但没有观察到囊胚形成、用上述CZHROEC系统培养小鼠1细胞胚48小时(3-4细胞),再移入 TCM199+10%FCS+ROEC系统,有76.74%(67/86)胚胎发育至桑椹胚,96/小时后,40.70% (35/86)发育至囊胚。
- 张守全孙拓
- 关键词:昆明白小鼠体外培养
- 牛和绵羊在超数排卵情况下排卵受阻的卵巢组织学和内分泌研究被引量:4
- 1991年
- 乏情母牛50头、有周期活动母绵羊38头,超排处理引起发情后的4(羊)或7~8(牛)天摘取卵巢进行组织学研究。观察到排卵阻断的5种类型:(1)典型黄体但包含未排的卵母细胞,(2)由未破卵泡黄体化而形成的非典型黄体,(3)纤维性结缔组织团块,其中有散在性黄体细胞(仅见于牛),(4)具备葛拉夫氏泡典型结构的滞留卵泡,(5)颗粒膜已黄体化的滞留卵泡。50头牛中共有滞留卵泡(≥10mm)127个、正常黄体29个、非正常黄体20个。严寒和饥饿可能是卵泡囊肿普遍发生的主要原因。试验牛曾用18甲基炔诺酮药管处理9天。在植入和取出药管时各注射1次(共2次)PMSG的母牛,具有很高的(28/30)早期反应率(出现≥3个卵泡的母牛数/接受处理的母牛数),而仅在去管时1次注射PMSG者,反应微弱(4/20)。试验羊中,只有单一用FSH处理者,在发情当天血清E_2—17β浓度形成峰值(168.1pg/ml),而且正常黄体数亦略高(P<0.1)于用FSH加LH处理者。发情后4天血清P_4浓度则以后者为高(P<0.05)。绵羊滞留卵泡表现为孕酮优势,卵泡液中E_2—17β对P_4的浓度比为1∶46。
- 孙拓李英张忠诚董伟
- 关键词:绵羊排卵内分泌
- 化学培养液对小鼠原核胚体外发育的影响
- 1995年
- 本试验用0.1mL培养液在37℃,5%CO2条件下培养昆明小鼠原核胚。结果表明,用mSOF和PL3培养小鼠原核胚,4-细胞发育率分别为10%和77%,以后停止发育;用PL3和PL3’培养小鼠原核胚,每24h换1次培养液,结果发育到桑椹胚和囊胚的百分率分别是27.5%和38.5%;用mMTF,mMTF+20AA,mMTF+Non+Gln,mMTF+Non,mMTF+Ess,mMTF+Ess+Gln培养小鼠原核胚,发育率分别为57.1%,51.0%,56.7%,58.1%,59.1%和54.9%,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证明,几种培养液均可使小鼠原核胚克服阻断,继续发育,但改换培养液有利于其进一步发育;氨基酸对小鼠胚胎发育有促进作用.
- 朱璧科孙拓
- 关键词:小鼠原核胚桑椹胚囊胚
- 黑白花母牛血浆硫酸雌酮对雌酮浓度比值同超数排卵反应力的关系
- 1992年
- 成年及青年黑白花母牛28头,用一种高纯度FSH-P制剂,自周期9—13天开始,按常规方法进行超排处理。冲卵失败2头除外,其余26头,平均有黄体6.58±5.44(M±SD)、总卵胚4.19±4.67、可用胚3.65±4.28。在超排处理前,即周期0、1、3、5、7、9各日共6次,自颈静脉采集血样,分离血浆,用放射免疫法分析血浆雌二醇-17β(E_2 -17β)、雌酮(E_1)和硫酸雌酮(E_1S)浓度。统计分析以上3种激素浓度以及不同激素的浓度比值同超排反应力的关系。发现供体的可用胚数同E_1S/E_1、E_2+E_1十E:S/E_1的比值有关,特别是E_1S/E_1值在各组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按可用胚数和黄体数将供体分为3组:组1包含可用胚≥4(全群平均为3.65)、黄体≥4的个体,其中有7/8(87.5%),周期0天E_1S/E_1值>2;组2为可用胚<4、黄体≥4的个体, 其中仅有1/9(11.1%)E_1S/E_1值>2 (P<0.01);组3为可用胚<4、黄体<4的个体,E_1S/E_1值无一定规律。如按E_1S/E_1值分组,组1,13头(50.0%)为E_1S/E_1值>2的个体,共有可用胚82枚,占全群可用胚总数95枚的83.3%,平均每头6.54枚(全群平均3.65);组2亦为13头,为E_1S/E_l<2的个体,总共仅有可用胚13枚,占总数的13.7%(P< 0.01),平均每头仅1枚。如用周期0天E_1S/E_1值预选供体,可望将超排效率提高80%。
- 孙拓岳彩平才仁
- 关键词:黑白花超数排卵超排处理反应力供体牛牛胚胎移植
- 兔核移植胚胎起始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1
- 1996年
- 对兔核移植胚胎起始发育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电镜观察,并与供体桑椹胚细胞、受体卵母细胞 及同期正常受精胚胎的超微结构进行比较.“原核”期兔核移植胚胎的超微结构明显不同于供体桑 椹胚细胞及受体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而与同期正常受精胚胎相似.但有些核移植胚胎中皮质反 应,及核仁和线粒体中出现电子致密的网眼结构,与正常受精卵存在差别.分裂至2-细胞期时,与 正常2-细胞胚超微结构更相似.结果提示:兔胚胎细胞核移植后,供体核和受体胞质间发生了相互 作用.移植的核被重新定型,且有些延迟。有些胚胎出现不正常分裂或异常结构,如染色质碎片。 这些会影响核移植胚胎以后的发育能力。
- 刘林安民孙拓张忠诚陈永福戴蕴平刘海虹
- 关键词:胚胎核移植超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