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宗红英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吸虫
  • 4篇吸虫
  • 3篇日本血吸虫
  • 3篇抗原
  • 2篇电泳
  • 2篇凝胶
  • 2篇细胞
  • 2篇聚丙烯酰胺凝...
  • 2篇干扰素
  • 2篇Γ-干扰素
  • 1篇血清
  • 1篇血吸虫病
  • 1篇血吸虫感染
  • 1篇血吸虫循环抗...
  • 1篇循环抗原
  • 1篇人群血清
  • 1篇日本血吸虫病
  • 1篇日本血吸虫感...
  • 1篇日本血吸虫可...
  • 1篇生物学

机构

  • 5篇武汉大学

作者

  • 5篇宗红英
  • 4篇何立
  • 3篇张培喜
  • 2篇王薇
  • 2篇金烈
  • 1篇倪永晖
  • 1篇章莹
  • 1篇蔡国斌
  • 1篇杨孟祥
  • 1篇蒋明森
  • 1篇陈辉
  • 1篇李瑛
  • 1篇吴栋才

传媒

  • 2篇中国地方病学...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日本血吸虫感染新模型小鼠IFN-γ及IL-4 mRNA的动态变化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构建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伴随免疫新模型,通过观察比较新模型小鼠与常规感染小鼠脾细胞诱生Th1细胞因子(γ-IFN)和Th2细胞因子(IL-4)mRNA的动态变化,从分子水平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伴随免疫新模型的细胞免疫机制。方法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d后,按300 mg/kg.d腹腔注射丙烯基硫脲,持续抑制雌虫产卵,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伴随免疫新模型。同时设立常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小鼠对照组。在感染后第2,3,6,9和12 w,采用RT-PCR对各组小鼠脾细胞IFN-γ和IL-4的mRNA水平进行半定量检测分析。结果新模型组与常规模型组小鼠IFN-γ和IL-4 mRNA水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IFN-γmRNA水平在感染后9w最强,然后逐渐下降,至第12w;IL-4 mRNA水平在感染后3w开始逐渐增强,至12w仍维持高水平。新模型组IFN-γmRNA水平在感染3w后明显高于常规模型组(P<0.05);常规模型组IL-4 mRNA水平在感染6w后明显高于新模型组(P<0.05)。正常小鼠IFN-γ和IL-4 mRNA水平较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新模型小鼠与常规模型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Th1淋巴细胞功能先升高,然后逐渐向Th2淋巴细胞功能极化,提示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EA)不是诱导Th2功能极化的唯一因素,对细胞免疫应答由Th1向Th2功能极化有促进作用。
陈辉何立宗红英蒋明森杨孟祥张培喜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
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地区人群血清循环抗原和抗体检测的综合分析
2009年
目的:观察比较血吸虫循环抗原与循环抗体检测方法的应用效果,为群体化疗后人群提供一条经济可行的综合检测方法。方法:血吸虫肠相关循环抗原(gut-associated Antigens,GAT)检测用Dot-ELISA法,循环抗体检测分别用间接血凝试验(I HA)和环卵沉淀试验(COPT),平行检测血吸虫病疫区人群。结果:在血吸虫病疫区人群212例血清中,Dot-ELISA检测,阳性26例,检出率12.26%。与同时使用的抗体检测法COPT和I HA双阳性检出率(14.15%)无显著差异(P>0.05)。而将Dot-ELISA与COPT或I HA分别组合的双阳性检出率(19.34%)则显著高于COPT+I HA双阳性检出率(14.15%,P<0.05)。结果提示: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普查病人,可先行使用COPT和I HA,在此基础上,再行循环抗原检测,可相互验证结果,节约资金,提高检出率,减少假阳性,较为准确地反映血吸虫病疫情。
宗红英李瑛倪永晖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血吸虫循环抗原抗体免疫检测
刚地弓形虫DXR基因的克隆表达与生物学特性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对刚地弓形虫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化酶(TgDXR)基因进行克隆、表达、纯化和生物学特性分析。方法收集、纯化RH株弓形虫速殖子,提取cDNA和基因组DNA;PCR扩增TgDXR的基因片段;构建成熟TgDXR/pET-24b重组原核表达载体;经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阳性克隆;在大肠杆菌BL21中用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纯化重组TgDXR蛋白,并对该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和酶的动力学活性进行分析。结果从弓形虫RH株的cDNA和基因组DNA中分别扩增出长度为1 542bp和5 464bp的TgDXR片段,成功构建重组质粒;SDS-PAGE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量约50kDa。酶活性实验显示,Mg2+、Mn2+是最佳金属螯合离子,反应最佳pH值为7.5,该酶活性抑制剂膦胺霉素(Fosmidomycin)对该酶蛋白的IC50为0.52μmol/L。结论 RH株刚地弓形虫TgDXR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高效表达,该重组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并有望作为弓形虫特异性药物靶标。
章莹宗红英何立蔡国斌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克隆表达
诱导小鼠淋巴细胞表达γ-干扰素的血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组分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 分离纯化日本血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soluble adult worm antigens,SAWA)各个组分,并分别鉴定其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表达γ-干扰素(IFN-γ)的能力。方法 常规制备血吸虫SAWA,经十二烷基磺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层析法分离、收集并透析纯化各抗原组分,SDS—PAGE检测分析其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Mr)。常规制备感染42d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设立PBS阴性对照组及各组分抗原实验组,分别刺激体外培养的感染小鼠脾淋巴细胞,诱生IFN-γ,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IFN-γ水平,筛选出能诱导IFN-γ高表达的抗原组分。结果 获得20种胁不同且含量较高的SAWA组分抗原,Mr(×10^3)分别为22,23、24、28、40、45、56、62、64、65、68、70、71、74、78、91、95、100、102、105,其电泳图谱均显示为清晰的单一带。各组分抗原均能不同程度地诱导IFN-γ表达,其中Mr(×10^3)为22、24、45、62、64、65的组分抗原诱导IFN-γ的表达量较高,尤其是62×103组分抗原诱导表达IFN-γ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1)。结论 电泳层析法能很好地将日本血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分成多个组分:62×10^3组分抗原具有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高表达IFN-γ的能力,推测它可能是一个很强的Th1型淋巴细胞活性诱导分子。
王薇何立吴栋才金烈宗红英张培喜
关键词:血吸虫抗原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组分的分离与纯化
2007年
目的 分离和纯化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SEA)各组分。方法 常规制备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柱电泳层析仪分离,分别按每管20、60、120min的流速各收集15管,并经透析纯化各抗原组分.再用SDS—PAGE检测并分析其相对分子质量(Mr)。结果 获得40种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可溶性虫卵抗原组分,时间流速对蛋白峰的出现和各组份中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有明显的影响,当流速为20、60、120min,相对分子质量(×10^3)分别为34.19±4.56、60.35±11.10、91.08±12.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88,P〈0.05)。电泳图显示各蛋白峰均为清晰的单一带。结论 SDS—PAGE柱电泳层析方法能有效地分离出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抗原组分,流速明显影响分离结果。
金烈何立王薇张培喜宗红英
关键词:血吸虫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