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旭华
- 作品数:101 被引量:1,066H指数:18
- 供职机构: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876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3
- 2017年
- 目的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流行特征、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HFRS的预防控制和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湖北省近5年HFRS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的个案调查资料876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应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47.67±13.97)岁,以男性农民为主,症状以轻型、中型为主(80.26%)。临床表现则多见发热(96.69%)、乏力(92.58%)、蛋白尿(88.93%)、血小板减少(80.59%)、白细胞升高(63.70%)等。相关暴露因素中,主要有鼠或鼠排泄物接触史。结论湖北省HFRS患者以轻型和中型为主,同时出现发热、血小板减少和蛋白尿可作为HFRS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应加强农村防鼠灭鼠工作,开展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
- 白晶晶王晓南官旭华刘力郭彦萍邢学森吴杨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
-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发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1],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2,3]。为了探讨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发病的危险因素.
- 赵采红王晓南官旭华童叶青梁艺郭彦萍无
- 关键词:发病危险因素手足口病重症病例META分析急性弛缓性麻痹无菌性脑膜炎
- 湖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健康人群抗体水平分析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调查评估我省人群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抗体水平情况,为我省控制疫情提供流行病学线索。方法:抽取我省健康人群血清共957人份,采用ELISA法检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IgG抗体。结果: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IgG抗体阳性率为6.37%,表明我省存在SFTSV的流行及隐形感染,调查的各地区之间人群抗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χ2=11.59,P>0.01)。结论:湖北省是全国SFTSV的流行重点地区,需加强SFTSV的预防意识及快速诊断能力。
- 占建波霍细香官旭华江永忠徐军强李国明刘力詹发先
-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抗体水平
- 1971-2011年湖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长期趋势分析被引量:21
- 2015年
- 目的了解1971—2011年湖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发病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湖北省1971—2011年历年传染病统计报表和人口资料,利用Excel、SPSS13.0和MapInfo软件进行图表和数据的统计处理。结果 1971—2011年,湖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波动在0.28/10万~49.50/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7.99/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48/10万,平均病死率为5.91%。41年出现2个明显发病周期,1988年之后发病率趋于稳定。41年间,湖北省HFRS秋冬峰(10月~次年1月)和春夏峰(3月~6月)发病例数的比值发生了2次较为明显的改变。1971年至1982年,比值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为5~10;1982-1986年,比值由最大值9.1下滑至2.2;1987-1995年,比值维持在2~4;1996-2009年,比值在1左右波动。70年代,疫区主要分布于武汉及其周边地区,随后高发疫区有所转移,现主要集中在襄阳、荆门、荆州的某些局部区域。在人群分布上,历年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以农民为主。随着时间推移,40~59岁和60岁及以上者发病人数所占比例逐渐增高,15~39岁所占比例逐渐下降。结论 1971—2011年,湖北省HFRS发病率经过两个发病周期之后,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流行季节性在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发生转变,秋冬峰与春夏峰发病人数的差距缩小。疫区也发生变迁。疫区类型可能由以姬鼠型为主向混合型演变。
- 燕虹王岳刘力邢学森李十月官旭华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 2005—2014年湖北省梅毒发病趋势分析被引量:21
- 2016年
- 目的了解湖北省梅毒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4年湖北省17个市、州、林区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4年湖北省梅毒报告发病率年均增长21.29%。年均发病率在15/10万以上的高发地区为武汉市、十堰市、荆州市和恩施州。男女性别比平均为0.83:1。各年龄组梅毒报告发病率均在增长,以65岁及以上年龄组增幅最大。职业分布以农民所占构成比最高。各期梅毒报告发病数构成比均呈增长趋势,但以隐性梅毒增幅最大。结论湖北省梅毒报告病例数继续增加,应加强预防控制措施实施。
- 陈辉周翔蒋洪林官旭华戴涌姚璇李玲张艺张薇申幸福李旺华
- 关键词:梅毒流行病学
- 湖北省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回顾性调查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了解湖北省近年来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3年1月-2017年4月湖北省9家三甲医院收治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9家医院共诊断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367例,其中2016年发生220例,与食用小龙虾相关者102例。这些病例中,与食用小龙虾相关的病例主要出现在2014和2016年,其余年度以剧烈运动、动物咬伤等多种病因为主。食用小龙虾相关病例的临床特征以肌痛和乏力为主,多数病程为10 d左右,预后较好;病例主要在长江沿岸分布,且有明显的季节性,以中青年和女性为主。2016年湖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共报告41例病例,占9家医院2016年诊断食源性病例数的40%(41/102)。结论湖北省实际发生的食源性病例数远超过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的报告病例数,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督导和培训,提高监测系统报告的敏感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沿长江沿岸分布,呈一定的规律性。
- 李世聪马会来官旭华吴杨邢学森张皓
- 关键词: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小龙虾回顾性调查
- 2008年湖北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3
- 2009年
- 目的分析2008年湖北省手足口病(HFMD)疫情的特点,为合理防治提供临床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湖北省17个地市州上报HFMD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肠道病毒亚型的流行特点。结果2008年湖北省共上报HFMD病例21145例,其中重症病例12例,死亡1例。发病时间主要在5~7月份,发病年龄以0~5岁儿童为主。病原学检测提示,湖北省各地肠道病毒呈散发状态,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为主(50.8%),科萨奇病毒(Cox)A16占18.0%,其他肠道病毒占31.2%,但局部地区流行的肠道病毒不同。粪便中肠道病毒检出率(84.0%)最高,其次为咽拭子(62.0%);而EV71在咽拭子中检出率最高(49.3%),其次为疱疹液(39.2%)。病毒在体内存留时间在10d以上。结论2008年湖北省流行的HFMD呈散发状态,局部地区以EV71流行为主。
- 杨坤汪霞彭丹刘京涛李慧娟官旭华邹典定赵东赤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感染EV71流行病学
- 常态化新冠肺炎防控策略与机制的思考被引量:43
- 2020年
- 自2019年12月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湖北省积极采取“隔离、救治、检测、封控”等一系列防控措施,实现了本土疫情的基本阻断。但随着境外疫情的发展及国内局部地区聚集疫情的发生,全省既面临着新冠肺炎输入性病例的威胁,又面临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迫切需要,这对常态化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深刻认识到常态化防控的意义以及全省疫情防控形势,总结经验与教训,坚持“政府主导、群专结合、以专为主”的防控策略,落实常态化防控监测和局部疫情快速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工作要求,建立常态化新冠肺炎多点触发预警机制,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开展全省疫情防控培训和演练,为秋冬疫情来临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改革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推进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
- 罗银波吴杨刘漫陈琦刘家发官旭华童叶青
- 中华真地鳖断足不同部位再生对发育的影响
- 目的:研究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断足不同部位再生临界期及对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4龄不同日龄的健康若虫分别从后足腿节和跗节基部剪除,蜕皮后观察断足再生情况并统计4龄发育历期.结果...
- 谭梁飞王小云姚璇官旭华
- 关键词:中华真地鳖生长发育
- 艾滋病综合关怀与治疗省级督导评估(M&E)的理想模式研究
- 2008年
- 目的针对湖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V)和综合关怀中存在的实际情况,在HIV/AIDS关怀与治疗省级督导与评估方面探索一种理想评价与反馈模式,使得国家的免费抗病毒治疗的巨额投入能够科学合理地发挥作用。方法选取湖北省四个艾滋病疫情高发且接受ARV治疗和综合关怀病人较多县(市)(大冶市、浠水县、随州市、襄樊市及其部分乡镇)进行现场考察、数据收集、关键人物访谈,用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及META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建立省级综合关怀与治疗的督导评估(M&E)体系并进行专家论证和可行性分析。结论产出的指标体系将会在多领域合作、持续关怀、感染者参与、病例确认、调查点的数据分析和反馈领域中得到关注。通过进一步在实践中完善和优化在艾滋病综合关怀和抗病毒治疗工作中的督导评估指标,尽可能提高对病人的服务质量。
- 杨芳Ellen Stiefvater官旭华詹发先姚璇
- 关键词:艾滋病关怀督导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