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燕
- 作品数:10 被引量:9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市肺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支气管结核136例回顾性分析
- 早在300多年以前,就发现肺结核引起支气管狭窄,后来认为病变发生在支气管粘膜及其下层,称为支气管内膜结核。近来病理学证实,病变可累及管壁的各层,改称为支气管结核。目
- 崔海燕沙巍
- 文献传递
- 汉族459例结核病易感基因多态性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结核病易感基因多态性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459例汉族结核病住院患者,分析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性别、发热、病灶范围、空洞、咯血、初治或复治),采用多种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技术,检测其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FokI位点和TaqI位点,自然抗性相关巨噬细胞蛋白1(NRAMP1)基因D543N、INT4和3’UTR位点,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HL、YX和QP位点,以及吖一干扰素编码(IFNG)基因874AT位点,并对上述基因进行分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基因多态性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结核病发热患者VDR基因FokI位点CC、CT和TT基因型的变异率分别为54.7%(29/53)、13.2%(7/53)和32.1%(17/53),不发热患者分别为40.6%(52/128)、30.5%(39/128)和28.9%(37/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3,P〈0.05);CT基因型患者出现发热症状的比例为15.2%(7/46),非CT基因型患者出现发热症状的比例为34.1%(46/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1,P〈0.05),提示CT基因型患者更少出现发热症状;MBL基因QP位点的TT+TC和CC基因型变异率,结核病初治患者分别为28.3%(60/212)和71.7%(152/212),复治患者分别为19.1%(41/215)和80.9%(174/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8,P〈0.05)。其余各位点基因型与结核病临床特征均无相关性(χ2值为0.001~2.732,均P〉0.05)。结论VDR基因FokI位点多态性可能与结核病发热症状具有相关性,其中CT变异对结核病患者发热可能具有保护作用,MBL基因QP位点多态性可能与结核病复发有相关性。
- 刘轾彬郑瑞娟肖和平沙巍张青吴福蓉孙华张忠顺崔海燕刘一典唐神结
- 关键词:疾病遗传易感性多态性单核苷酸结核疾病特征
- 替考拉宁治疗肺结核合并肺部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比较国产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治疗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革兰阳性球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确诊的肺结核合并肺炎患者103例,53例使用国产替考拉宁治疗,50例使用万古霉素治疗,分析对比使用不同抗菌药物的疗效、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结果国产替考拉宁的有效率为88.7%,细菌清除率为84.9%,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8%;万古霉素的有效率为86.0%,细菌清除率为78.0%,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略高为6.0%,两组比较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替考拉宁的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均高于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对肠球菌属的清除率分别为100.0%和42.9%,替考拉宁组高于万古霉素组(χ2=6.234,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替考拉宁是治疗肺结核合并肺部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有效药物,尤其对肠球菌属的细菌清除率达100.0%,优于万古霉素,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
- 张青范琳崔海燕
- 关键词: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肺结核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阳性球菌
- 支气管结核136例回顾性分析
- 支气管结核临床表现确乏特异性,X线胸片难以发现,易与其他肺部疾病混淆。支气管结核的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为进一步提高对支气管结核的认识,笔者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8月住院病人中经检查确诊为支气管结核136例的...
- 崔海燕沙巍
- 关键词:支气管结核镜下表现回顾性分析
- 文献传递
- 患糖尿病,,警惕结核病“偷袭”
- 2023年
- 年逾花甲的李大爷已有20多年的糖尿病史,但他觉得自己体格很好,对血糖控制不太在意。近2周,李大爷一直有低热、盗汗、咳嗽等症状,有时痰中带血,到医院就诊后,被发现患有肺结核。医生告诉他,他的结核病与糖尿病有关。李大爷很纳闷:糖尿病怎么会和肺结核扯上关系?
- 熊梦婷崔海燕
- 关键词:李大爷结核病肺结核糖尿病血糖控制
- 支气管结核13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通过对136例支气管结核临床分析,提高对支气管结核的认识。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8月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确诊为支气管结核136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气管镜下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37例,平均年龄(40.19±15.64)岁;女性99例,平均年龄(33.97±13.63)岁。男女比为1∶2.68,男女两组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或刺激性干咳、发热、咯血或血痰、胸闷气促等。胸部CT表现为主支气管或叶段支气管狭窄、变形、中断,管壁不规则增厚,结节样突起;肺叶或肺段的阻塞性不张、阻塞性肺气肿等。气管镜下表现为充血水肿、干酪坏死、肉芽增殖、瘢痕狭窄。结论支气管结核好发于青年女性,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胸部CT、气管镜检查都是发现支气管结核的重要的检查手段。
- 崔海燕沙巍
- 关键词:支气管结核胸部CT
- 替考拉宁治疗肺结核合并肺部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 肺结核属于慢性传染性疾病,因此患者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近来国产替考拉宁由于价格相对低廉,临床应用逐渐增多。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治疗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 张青范林崔海燕
- 关键词:替考拉宁肺结核疗效评价
- 中国汉族人群结核易感基因多态性与耐药结核病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5
- 2011年
- 目的 了解结核易感基因SLC11A1基因、VDR基因、MBL基因以及IFNG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敏感和耐药结核病患者中的分布,探讨其与耐药结核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焦磷酸测序法、Real-time探针法、SNaPshot法测定229例敏感肺结核(敏感组)和230例耐药肺结核(耐药组)患者的VDR基因、SLC11A1基因、MBL基因、IFNG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 VDR基因多态性位点在敏感组和耐药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LC11A1基因的INT4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敏感组和耐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1、0.046);INT4位点在隐性遗传模型假定下,敏感组和耐药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5.756,95%CI:1.261~26.269,P=0.011),结合该位点各种组合下的OR值间的数量关系,确定该位点的遗传模型符合隐性遗传模型.MBL基因Q/P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敏感组和耐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9、0.033);在隐性遗传模型假定下,MBL基因Q/P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组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290,95%CI:1.167~73.949,P=0.011).IFNG基因的多态性位点在敏感组和耐药组之间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LC11A1基因的INT4位点和MBL基因Q/P位点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耐药结核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刘一典郑瑞娟肖和平沙巍张青吴福蓉孙华张忠顺崔海燕刘轾彬唐神结
- 关键词:易感基因多态性
- 双环醇片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观察双环醇片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5例初治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均应用"2HRZS(E)/4HR"方案抗结核化疗,试验组218例,抗结核治疗同时每日口服双环醇片75mg治疗,对照组217例,抗结核治疗同时每日口服甘草酸二铵胶囊450mg治疗。结果试验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4.1%)及HBsAg阳性病人肝损害发生率(8.0%)均较对照组(12.4%,33.3%)低(P<0.01,P<0.05)。试验组抗结核化疗中断率为2.3%,调整化疗方案率为1.4%;与对照组(6.9%,4.6%)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其他不良事件。结论双环醇片75mg?d-1可显著降低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率,并可减少因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而造成的不规则化疗发生率。
- 张青范林崔海燕
- 关键词:双环醇肺结核药物性肝损害
- 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对涂阴肺结核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5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涂阴肺结核快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共分两组:肺结核组374例(其中涂阴肺结核组254例)、其他肺部疾病组156例,应用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T-SPOT.TB试剂盒)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对结核分枝杆菌菌种特异性分泌蛋白:早期分泌靶抗原6(ES-AT-6)和培养分泌蛋白(CFP-10)的免疫反应。对肺结核及其他肺部疾病患者在入院时做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检查痰涂片、痰培养、痰快速培养(BACTEC960)、痰结核分枝杆菌DNA(TB-DNA)和血清结核抗体(TB-AB)等。结果肺结核组T-SPOT阳性率为89.3%,涂阴肺结核组T-SPOT阳性率为85.8%,其他肺部疾病组T-SPOT阳性率为19.2%,肺结核组及涂阴肺结核组的T-SPOT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他肺部疾病组(P<0.01)。肺结核组TST阳性率为66.8%,涂阴肺结核组TST阳性率为72.4%,其他肺部疾病组TST阳性率为21.8%。肺结核组及涂阴肺结核组的TST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肺部疾病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涂阴肺结核组,血T-SPOT的敏感性(85.8%)明显高于TST(72.4%)、痰慢培养(22.0%)、痰快速培养(37.8%)、痰TB-DNA(34.1%)、血TB-AB(64.6%)(P<0.01)。血T-SPOT、TST、痰慢培养、痰快速培养、痰TB-DNA、血TB-AB的特异度分别为:80.8%、78.2%、100%、88.5%、80.8%、53.8%。T-SPOT对涂阴肺结核的阳性预测值为87.9%,阴性预测值为77.8%。结论全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涂阴肺结核的诊断上具有快速,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的优点,在临床上对疑似肺结核的患者进行T-SPOT试验对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李红唐神结史祥崔海燕顾瑾杨妍何娅桂徐蔚方勇郝晓辉蒋瑞华
- 关键词:Γ-干扰素释放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