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英子 作品数:63 被引量:335 H指数:11 供职机构: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夏膝口服液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逆转左室肥厚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夏膝口服液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左室肥厚(LVH)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方法:取12周龄SHR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设为卡托普... 崔英子关键词:夏膝口服液 自发性高血压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左室肥厚 文献传递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管理工作实践之沟通 被引量:5 2016年 我国药物临床试验必须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组织的有资格认定的医疗机构中进行,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负责具体管理工作。一项临床试验的顺利实施,不仅需要严格按照方案执行一系列的研究任务之外,也需要机构在试验的全过程中与内部部门和外部单位进行大量的协调工作。因此机构办公室的管理沟通水平与临床试验质量密切相关。 柳正植 崔英子 杨海淼关键词:药物临床试验 沟通 中药 新药 冠心病从“先天伏寒”病因论治的临床研究 任继学教授在“伏邪探微”中将伏邪病因理论运用于内科杂病的机理分析中,他认为“伏邪即隐藏于人体正虚之处”。本文针对冠心病病因本质,临床拟定伏寒方,并进一步观察伏寒方加血府逐癖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黄永生 郭家娟 崔英子关键词:冠心病 临床疗效 中医治疗 文献传递 从“先天伏寒”论治冠心病及其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相关因子关系的研究 从“先天伏寒”论治冠心病及其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相关因子关系的研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为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是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导师黄永生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基于任继学教授对伏邪理... 崔英子关键词:炎症因子 皮质醇 ACTH 文献传递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中药治疗冠心病PCI后痰瘀互结证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中药治疗冠心病PCI后痰瘀互结证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关于中药治疗冠心病PCI后痰瘀互结证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9月。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药物使用频次,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并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纳入63篇文献,共得到方剂63首,涉及中药124味,总使用频次为652次,使用频次≥20次的中药有6味,依次为丹参、瓜蒌、半夏、茯苓、薤白、川芎。124味中药中,四气为温、寒的中药使用频率较高,分别为45.40%、33.44%;五味为苦、甘、辛的中药使用频率较高,分别为49.23%、43.87%、37.88%;归脾、心、肺、胃、肝经的中药使用频率较高,分别为43.10%、40.80%、39.72%、38.50%、37.27%。设置支持度为19,置信度为0.70,共得到13组使用频次≥19次的中药组合,16条中药关联规则。结论治疗冠心病PCI后痰瘀互结证的中药主要包括丹参、瓜蒌、半夏、茯苓、薤白、川芎,其四气主要为温、寒,五味主要为苦、甘、辛,主要归脾、心、肺、胃、肝经。 宁子艳 梁正 张慧敏 靳宏光 崔英子关键词: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痰瘀互结证 用药规律 经皮肾穿刺活检38例临床与病理关系分析 2007年 崔英子 李德天伏寒颗粒对冠心病先天伏寒证患者治疗后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研究冠心病先天伏寒证患者血清代谢标记物及伏寒颗粒的作用机制。方法对10例冠心病先天伏寒证患者进行给药前后及10例健康人血清样本进行1H-NMR检测,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研究各组之间的血清代谢产物谱差异。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冠心病先天伏寒证组中丙氨酸、乳酸、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谷氨酸、谷氨酰胺、α-葡萄糖、β-葡萄糖、N-乙酰糖蛋白、脂类化合物等含量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则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组相比,冠心病先天伏寒证患者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乳酸、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谷氨酸、谷氨酰胺、α-葡萄糖、β-葡萄糖、脂类化合物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伏寒颗粒可以调整冠心病先天伏寒证患者的糖脂、能量代谢,并使之代谢网络呈现向正常状态修复的趋势,这可能是伏寒颗粒治疗冠心病先天伏寒证的作用机制。 魏岩 姜丽红 郭家娟 崔英子 黄永生关键词:代谢组学 冠心病心绞痛 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系统评价的再评价 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对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8年11期)、CBM、CNKI、万方等6个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8年11月20日。采用AMSTAR工具评价纳入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并应用GRADE证据评价工具进行证据质量分级。结果共纳入相关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9篇,包含42个结局指标。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所纳入9篇系统评价的首要问题是均未提供前期设计方案,其次是未说明相关利益冲突(7篇)。证据质量分级结果显示,在42个结局指标中,极低质量11个,低质量27个,中等质量仅4个,导致降级最主要因素为局限性(42个结局指标),其次为不精确(19个结局指标)和不一致(18个结局指标)。结论基于系统评价再评价结果,中草药治疗MG具有一定疗效和安全性,针灸治疗MG的系统评价文献数量较少,鉴于二者均存在方法学质量总体较差、证据等级总体偏低,该研究结论存在一定局限性,临床医师在使用这些证据进行临床决策时尚需谨慎。建议今后进一步加强原始研究顶层设计科学性和报告规范性,同时更多关注中草药联合针灸治疗MG的综合效应的系统评价研究。 徐鹏 吕志国 张冬梅 蒋荔 崔英子 张影 黄清霞 卢靖 田金徽 王健关键词:中医药 重症肌无力 系统评价/META分析 基于SrTO探析当代中医名家、学派论治慢性肾衰竭的学术特点 被引量:1 2023年 依据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the 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研发的基于文本和专家意见的系统综述(systematic review of text and opinion,SrTO),对中医肾病领域各名家、学派论治慢性肾衰竭的医案医话、论著、医家经验等相关研究进行证据整合,并从理、法、方、药4个方面分析其学术特点及影响因素,探讨中医肾病领域传承与创新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共纳入36名中医名家和4个学派。工作地域集中在华北和华南地区,94.4%的中医名家经历过师承学习,27.8%的中医名家曾以家传方式学习中医,38.9%的中医名家曾师从于多位名师,5.6%的中医名家未曾接受过师承教育。在理、法、方、药方面进行诸多创新,30.6%的中医名家提出新理论、新学说,11.1%的中医名家主张对慢性肾衰竭进行分期论治,47.2%的中医名家对治法进行了总结归纳。当代中医名家、学派论治慢性肾衰竭的学术思想的形成与学习方式、所处的时代背景、工作地域息息相关,具有经典与临床并重,衷中参西的学术特点。中医肾病领域继承与创新并举,在秉承中医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吸纳现代医学理论,临证结合当代疾病的诊治规律,理、法、方、药皆有创新,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疗效显著。 王小丹 常天瀛 崔英子 张乐 王文雅 张守琳 廖星关键词:中医学派 中医名家 慢性肾衰竭 学术特点 基于JAK/STAT信号通路探讨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2025年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报告提供的数据表明,心血管疾病(CVDs)早已成为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且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1]。由于我国居民的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导致我国CVDs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在不断地升高,且在城乡居民的死亡构成比中高居首位[2]。在CVDs治疗中,中药以其多组分、多靶点、多路径、毒副作用小的独特优势而备受关注。研究[3]证明,中药可通过调控多种信号通路降低CVDs的发生、延缓疾病的发展进程。经证实,Janus酪氨酸蛋白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参与了心肌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及免疫应答,对心肌细胞具有调控作用,与CVDs发生发展密切相关[4]。因此,本文从中药调控该通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以期对CVDs防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丛云苗 商行 常天瀛 王健康 郭家娟 崔英子关键词: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