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锦波
- 作品数:13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委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医院试行“精益服务方式”的探索被引量:9
- 1997年
- “精益生产方式”是由日本首创,在世界各国较广泛应用的现代工业生产管理模式,该院把“精益生产方式”改进、移植到医院管理中来,试行“精益服务方式”,促进了医疗服务方式及医院管理模式的转变和水平的提高。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需求拉动医疗服务工作;以准时、准确、便捷的服务,赢得病人信赖,增强了医院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
- 林聚奎赵敏杰师锦波
- 关键词:医院管理
- 超声刀(CuSA)在肝脏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超声刀在肝脏肿瘤切除术中的使用优势。方法 :总结两年来 2 0例肝脏肿瘤行超声刀治疗的经验。结果 :8例未阻断肝门 ,其余 12例皆阻断肝门 ,平均阻断肝门 13 7min ,平均手术时间 178 5min ,平均失血量约 4 50ml。结论 :超声刀行肝脏肿瘤切除减少了手术时间。
- 金虎孙刚李亚刚师锦波
- 关键词:超声刀肝脏肿瘤肝门阻断
-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正常人体肝组织脂肪酸的研究被引量:1
- 1997年
- 脂肪酸是人体正常肝组织细胞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在正常情况下它是一种稳定的化学组分,处于相对稳定平衡状态,而人体器官组织一旦患病,则会破坏这种平衡状态,造成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变化.本实验应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检测了31例人体正常肝组织,31份样品均测得三癸烷酸(C13:0)、肉豆蔻酸(C14:0)、棕(木间)酸(C16:0)、硬脂酸(C18:0)、十八碳—烯酸(C18:1)、十八碳二烯酸(C18:2),29份样品测得了十五烷酸(C15:0)、二十碳四烯酸(C20:4),27份样品测得十六联—烯酸(C16:1).说明人体正常肝比较稳定的含有以上9种脂肪酸.本实验得出人体正常肝组织色谱图及质谱图,为进一步应用此法于病理诊断打下了基础.
- 师锦波申虹李亚刚罗元平庞国良耿瑞华于世梅
-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法脂肪酸肝组织
- 胆囊癌早期诊治体会
- 2003年
- 胆囊癌是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约占消化道肿瘤第6位,5年生存率低,其致病机理目前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胆囊结石、胆囊炎的慢性感染及长期刺激有关,大量临床资料表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是胆囊癌的诱因.
- 张红裔李亚刚师锦波张晶
- 关键词:胆囊癌化疗放疗
- 应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提高门急诊管理水平被引量:3
- 1997年
- 作者介绍的门急诊计算机管理网络系统,应用软件使用FOXPRO2.5FORDOS语言,在两台网络服务器之间应用镜像技术,门诊号的录入使用光笔和条形码技术,实行划价、收费一体化,采用星型拓扑网络结构,保证了网络的先进性、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扩充性。网络系统实现挂号、划价收费、调剂、药品使用管理、工作量统计及经济核算的全程闭环管理格局,有效地堵塞了管理和经济上的漏洞,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该系统已正常运行了12个月,并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
- 常城林聚奎师锦波杨奎文吴宇
- 关键词:门诊部医院信息系统局部网络急诊管理
- 不同术式行老年胆囊切除的比较分析
- 2001年
- 赵平伟李亚刚师锦波
- 关键词:胆囊结石外科手术术式
- 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肝癌脂肪酸的研究
- 1996年
- 脂肪酸的合成是正常肝细胞重要功能之一。由肝细胞合成的脂肪酸进一步参与多种人体必须的生命活性物质的合成。如与胆固醇组成胆固醇酯,与蛋白质组成各种脂蛋白等。同时细胞膜的构成,复合脂的构成,衍生脂类的构成均有脂肪酸的参与。脂肪酸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和其他生命活动。在正常情况下脂肪酸在肝细胞中处于相对稳定状态。长期以来应用传统方法存细胞水平上观察鉴别组织结构,做出病理诊断。
- 师锦波申虹李亚刚黄显利罗元平庞国良耿瑞华于世梅
-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法肝癌脂肪酸肝细胞
- 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肝细胞癌单糖的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单糖在病理诊断上的价值。方法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 3 0份肝细胞癌标本 ,并附以 3 1份正常肝标本对照。结果 :3 1份测得半乳糖 ,7份测得甘露糖醇。 3 0份正常肝 :均测得核糖、葡萄糖、肌醇 ;13份肝细胞癌 :均测得葡萄糖 ,2 6份测得肌醇 ,2 2份测得果糖 ,均未测得核糖 (果糖P <0 .0 5 ,核糖P <0 .0 1)。结论 :从以上两类标本测得的核糖、果糖的差异显示该方法在肝细胞癌的诊断上有一定价值。
- 师锦波申虹李亚刚张维平于世梅罗元平耿瑞华
-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法肝细胞癌单糖病理诊断
- 厌氧菌细胞脂肪酸气相色谱法检测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1
- 1996年
- 本文是应用临床标本进行厌氧菌培养和鉴定,然后增殖,冷冻干燥,其菌粉行气相色谱检测脂肪酸。分析脂肪酸在厌氧菌鉴定方面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通过对10种厌氧菌,21个菌株的细胞脂肪酸的检测,分析其特点,基本上可以识别其特征。为分析某些厌氧菌属、种的化学特征提供了依据。检测结果显示这些厌氧菌含有多种脂肪酸。这些脂类物质来自细胞壁外层,是内毒素的主要来源。其中含脂类多的内毒素作用也强,人体毒素反应也就剧烈,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也就大。内毒素的作用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含脂类的种类、数量和含量,因此它们在临床上表现出来的毒性反应也不尽相同.总之由于各种厌氧菌在气相色谱检测时所出现的脂肪酸种类、数量及含量不同,其内毒素产生的毒性作用也就不同,表现在临床上也就有差异.因此对临床病情的判断,疾病的转归和治疗都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 师锦波申虹李世福张子杨
- 关键词:微生物学检验厌氧菌细胞脂肪酸气相色谱
- 我院如何做好临床教学工作被引量:14
- 1999年
- 郑红陈善明师锦波
- 关键词:医学教育临床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