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丹丹
- 作品数:3 被引量:46H指数:3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失能老人的健康需要对其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需要照护的老年群体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到2015年,我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将达4 000万人,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5%[1].台湾学者认为,“长期照护”是对因失能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进行的一项长期(一般≥6个月)的照护服务,其主要形式可以分为居家式和机构式[2].生理机能的老化、失能使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下降,而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发病率的增加,也使其卫生服务需要快速增长.有研究发现,健康需要是影响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重要因素.健康需要包括主观上对自身疾病的自觉症状诊断及客观临床上对疾病状况、功能状况的评估结果等[3].本研究旨在了解影响居家及机构照护模式下失能老人卫生服务利用的相关健康需要因素,从而为社区、机构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重要依据.
- 孙熠薛阳阳应丹丹姜丽萍
- 关键词:卫生服务利用长期照护卫生服务需要老龄化社会疾病发病率
- 国外主要养老模式介绍被引量:27
- 2013年
-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各种养老模式应运而生。据统计国内外的养老模式达20多种,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居家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本文对国外的主要养老模式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 孙熠应丹丹姜丽萍
-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模式
- 失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及认知能力分析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 调查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状况、认知状况,分析失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与认知能力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抽样调查接受社区及机构长期照护的失能老年人813名,使用自制问卷、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测定量表(ADL)和简易操作智力状态问卷(SPMSQ)进行调查.结果 接受长期照护的失能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得分为(32.01±11.59)分,认知能力得分为(3.77±3.24)分;其中自理能力重度障碍的失能老年人各项认知能力障碍率均高于轻度障碍者(均P<0.001);随着失能老年人不能自理时间的延长其定向力、回忆力障碍率增高(x2=11.875,14.758,均P<0.01);存在认知障碍的失能老年人,各项自理能力障碍率均高于认知正常者(均P<0.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文化程度(β=-0.067)、婚姻状况(β=-0.071)、自理障碍时间(β=0.121)、定向力(β=0.403)、合并认知障碍种类别(β=0.443)是影响失能老年人基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BADL)的重要因素;自理障碍时间(β=0.116)、定向力(β=0.417)、回忆力(β=0.275)、记忆力(β=0.189)、计算力(β=0.257)、存在认知障碍种类(β=0.358)是影响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IADL)的重要因素.结论 接受长期照护的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认知能力明显下降,两者相互影响,应结合认知与生活自理能力的规律及特点,给予其针对性的长期照护服务.
- 孙熠薛阳阳应丹丹林双双姜丽萍
- 关键词: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