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敏
-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缝隙连接蛋白40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0(Cx40)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Na Pshot技术对342例ACI患者(病例组)和296例健康者(对照组)的Cx40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位点rs35594137进行基因型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x40 mRNA相对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rs35594137位点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rs35594137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P=0.003;等位基因A vs G:P=0.001,OR=1.479);病例组Cx40 mRNA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AG+AA基因型(A等位基因携带者)的Cx40 mRNA相对表达水平低于GG基因型(P<0.05)。结论 Cx40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位点rs35594137与ACI易感性相关,A等位基因是ACI发病的危险因素。
- 廖志敏符家武刘根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基因多态性
- 乙二醛酶Ⅰ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乙二醛酶Ⅰ(glyoxalase Ⅰ,GLO1)基因多态性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易患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SNaPshot技术对300例ACI患者(病例组)和30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GLO1基因多态性位点rs1 130534和rs1049346进行基因型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50例病例和50名对照的GLO1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病例组rs1049346位点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是9.3%、42.7%和48.0%,对照组分别是14.0%、47.7%和38.3%;病例组rs1049346位点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30.7%和69.3%,对照组分别是37.8%和62.2%;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x2=6.877,P=0.032;等位基因:x2=6.842,P=0.009).病例组rs1130534位点AA、A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是52.0%、42.0%和6.0%,对照组分别是60.0%、33.7%和6.3%;病例组rs1130534位点A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73.0%和27.0%,对照组分别是76.8%和23.2%;两组rs1130534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A-T和T-T单倍体型(rs1130534-rs1049346)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2.3%、39.0%,x2=4.733,P=0.030;分别为27.0%、23.2%,x2=5.699,P=0.017).病例组GLO1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Mann-Whitney U=911.5,P=0.020).结论 GLO1基因rs104934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ACI易患性相关.
- 廖志敏符家武刘根
- 关键词: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遗传易感性
-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成本-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成本效果。方法 2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药物分为尤瑞克林组(110例)与对照组(104例),两组患者均按病情再分为轻、中、重3型,追踪治疗7 d的效果及治疗费用,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6%vs 62.5%,P>0.05);但尤瑞克林组中型患者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9.7%vs 61.8%,P<0.05)。尤瑞克林组轻、中、重3型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37.58、150.54、544.74,对照组则分别为104.72、140.54、444.44。结论尤瑞克林能有效改善急性轻、中型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尤其对急性中型脑梗死患者能取得较优的成本-效果比。
- 廖志敏肖亚柯俊龙林力峰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尤瑞克林成本-效果分析
- 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H^+-门控离子通道电流分型及其基因型组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根据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所记录的天然H^+-门控离子通道电流特征将其进行分型,并探讨各型天然H^+-门控离子通道与其基因型组成的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亚基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急性分离的大鼠DRG神经元H^+-门控离子通道电流,结合单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基因型组成的ASICs亚基。结果依据H^+-门控离子通道电流的激活及失活动力学、电流形状特点、细胞直径大小、pH依赖性等及其它参数可将H^+-门控离子通道电流分为T-型、S.型、B-型和O-型。测定了四种类型H^+-门控离子通道电流的激活(10%-90%21升时间)与细胞直径大小的相关性,其中T-型、B-型和O-型三种类型的激活动力学与细胞直径有关(r=0.69,P〈0.01),而S-型电流与细胞直径无关(r=0.12,P〉0.05)。对S-型电流(pH5.0)的浓度一效应关系进行了分析,其阈值在pH6.0左右,最大浓度〉2.0;在pH4.5-2.5之间出现-外向电流,浓度-效应曲线呈钟形。提供了Hi门控离子通道电流表型与其基因型的关系:T-型为ASIC1,ASIC2a,ASIC3;S.型为ASIC2a,ASIC4;B-型为ASIC1,ASIC3;O-型为ASIC1.ASIC3和ASIC4。结论大鼠DRG神经元天然H^+-门控离子通道随着其亚基组构的改变.其电流特征也发生改变,推测系通道内向移动离子的选择性发生改变所致:其中T-型、B-型和O-型受体的神经元分布与其胞体直径相关。
- 张健廖志敏李之望殷光脯赵斌吴红玲苏卓娃庞红
- 关键词:背根神经节
- 脑血管平滑肌钾通道与脑梗死的相关研究
- 2007年
- 脑血管平滑肌上主要存在有4类钾通道,它们在结构、功能和调控方面各有特点。对钾通道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发现治疗脑梗死新的有效手段。
- 廖志敏赵斌
- 关键词:钾通道脑循环血管平滑肌脑梗死
- 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S-型与O-型H^+ -门控离子通道外向电流研究
- 2008年
- 目的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从药理学敏感性的角度出发,初步探讨S-型与O-型H^+ -门控离子通道外向电流的离子成分及其药理学特性。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急性分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H^+ -门控离子通道电流,测定S-型与O-型离子通道外向电流的药理学特性,分析其成分组成。结果高浓度的胞外K^+、CsCl、BaCl2、4-氨基吡啶(4-AP)、四乙基溴化铵(TEABr)、CdCl2、阿米洛利等抑制S-型与O-型H^+ -门控离子通道外向电流,而Ca^2+络合剂EGTA和高浓度的胞外Ca^2+则增强该外向电流;胞外Na^+浓度的变化对该外向电流无明显影响。结论S-型和O-型H^+ -门控离子通道电流的外向电流离子成分可能为钙依赖性钾电流。
- 张健廖志敏李之望赵斌吴红玲苏卓娃庞红
- 关键词:H^+钙依赖性钾电流背根神经节全细胞膜片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