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光明

作品数:50 被引量:162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动脉
  • 11篇冠状
  • 11篇冠状动脉
  • 10篇心肌
  • 10篇血管
  • 8篇心律
  • 8篇心律失常
  • 8篇综合征
  • 5篇心病
  • 5篇心电
  • 5篇心血管
  • 5篇血小板
  • 5篇症状
  • 5篇肝素
  • 5篇胺碘酮
  • 4篇心房
  • 4篇心房颤动
  • 4篇心肌损伤
  • 4篇血压
  • 4篇室性

机构

  • 49篇河北医科大学...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卫生厅
  • 1篇秦皇岛市第一...
  • 1篇邯郸市中心医...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作者

  • 50篇张光明
  • 41篇崔炜
  • 31篇谷国强
  • 24篇杨晓红
  • 23篇刘凡
  • 19篇谢瑞芹
  • 12篇郑红梅
  • 10篇杨秀春
  • 8篇杨婧
  • 7篇鲁静朝
  • 7篇张冀东
  • 5篇郝玉明
  • 5篇刘德敏
  • 5篇祖秀光
  • 5篇都军
  • 4篇耿雪
  • 4篇刘金明
  • 4篇尤玲
  • 4篇张亚楠
  • 3篇张辉

传媒

  • 23篇临床荟萃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国际心血管病...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20年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已发生变化,肥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相关文献[1]指出自1980年以来超重和肥胖人数已经翻了1倍,2015年在全球范围内有19亿超重人口和6.09亿肥胖人口。虽然超重和肥胖在老年人中的比例更高,但各个年龄段,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超重和肥胖率均有所上升。
王清霞张光明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肥胖
不同诊断标准评价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比较
2012年
目的:对于行健康体检人群进行代谢综合征(MS)判定,评价其一致性。方法:收集资料完备者3099人,分别应用3种诊断标准进行MS判定,比较3种标准的一致性;并就中心性肥胖、血压增高、血脂、血糖紊乱等共有重要组分,分析各组分在MS和非MS人群中的检出情况。结果:ATPⅢ标准对MS的检出率最高;ATPⅢ标准与IDF标准的一致性较好。MS患者中,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增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MS人群。结论:3种标准的诊断结果在应用时不能互相替换。"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人群为MS预防和治疗的重点。
张光明张志敏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一致性患病率
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其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心内科2012年1月一2013年9月收治入院的62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2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6例,感染率为15.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80岁、有吸烟史、糖尿病、住院时间≥30d、心功能Ⅲ~Ⅳ级、有侵人性操作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20.3%、21.0%、23.4%、23.9Yoo、25.1%、22.8%,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有吸烟史、有糖尿病、住院时间长、心功能Ⅲ~Ⅳ级、侵人性操作是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因素(P〈O.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较复杂,临床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张光明刘文萱刘德敏谷国强谢瑞芹崔炜
关键词:冠心病医院感染老年患者
内质网应激与内皮功能障碍关系及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2024年
内皮功能障碍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关键事件,不仅贯穿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全程,还与其他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内质网应激(ERS)相关蛋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ERS可能通过促进内皮功能障碍加重心血管疾病的进展。现总结ERS与内皮功能障碍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关系,并介绍一些缓解ERS的药物,有望为临床实现内皮功能障碍及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付亚萌张光明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内皮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
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应用达肝素和普通肝素对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张光明刘凡谷国强刘金明崔炜李拥军肖文良曹雪滨高晓丽吕新湖魏庆民江平
普通肝素、达肝素及依诺肝素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对血小板激活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了解普通肝素(UFH)、达肝素及依诺肝素对血小板激活的差别。方法:5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分为UFH组、达肝素组和依诺肝素组。术前测体重,动脉穿刺成功后,按50U/kg经动脉鞘管内注射UFH(UFH组)、达肝素(达肝素组)或依诺肝素(依诺肝素组)。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10min、20min取血,测定血小板活化标记物GPⅡb/Ⅲa、sCD40L、P-选择素(CD62P)及血友病因子(vWF)。结果:UFH组给药后10minGPⅡb/Ⅲa、血浆sCD40L及CD62P水平明显高于给药前(P<0.05),给药后20minGPⅡb/Ⅲa、sCD40L水平仍高于给药前(P<0.05),但CD62P水平与给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肝素组和依诺肝素组给药后10min、20minGPⅡb/Ⅲa均明显高于给药前(P<0.05),但血浆sCD40L及CD62P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肝素组给药后20min、依诺肝素组给药后10min血浆vWF较给药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中鞘内注射UFH、达肝素及依诺肝素均可激活血小板;与UFH相比,达肝素和依诺肝素对血小板的激活作用较小;而达肝素和依诺肝素对血小板的激活作用无明显差异。
陈飞崔炜刘凡谷国强杨秀春谢瑞芹杨晓红张光明
关键词:普通肝素依诺肝素血小板活化冠状动脉造影术
胺碘酮作用机制的多样性被引量:16
2004年
张光明崔炜
关键词:胺碘酮电生理学药理学抗心律失常药
城市白领人群高血压前期及高血压患病率分析被引量:20
2007年
庞永彩郑红梅崔炜刘凡郝玉明祖秀光张辉谢瑞芹刘素云张光明
关键词:高血压前期白领人群患病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城市正常血压
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应用达肝素和普通肝素对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对比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使用普通肝素(UFH)和达肝素对术后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择期PCI中应用达肝素替代UFH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开放设计,入选行择期PCI术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UFH组54例,达肝素钠组(LMWH组)52例。UFH组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经动脉鞘管注入UFH 3000-5000 U,PCI术前再将UFH补充至10000 U;LMWH组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将3000-5 000 U达肝素钠经鞘管内注射,PCI术前补充至LMWH10000 U。分别于用药前及手术结束后24小时检测CK-MB及cTnI值。结果术前UFH组与LMWH组cTnI、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cTnI值UFH组〉1μg/L 20例(37.0%),升高3倍以上6例(11.1%);LMWH组术后cTnI〉1μg/L 16例(30.7%),升高3倍以上4例(7.7%);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UFH组CK-MB超过正常者31例(57.4%),其中升高3倍以上者12例(22.2%);LMWH组CK-MB超过正常者23例(44.2%),升高3倍以上者6例(11.5%);两组间差别亦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UFH和达肝素钠对于PCI术后cTnI和CK-MB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在PCI中应用达肝素钠进行抗凝是可行的。
张凯张光明崔炜刘凡李拥军杨晓红谷国强杨秀春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肝素
重新认识冠状动脉痉挛
2018年
冠状动脉痉挛在缺血性心脏病包括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以及猝死的发生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近些年,影像技术包括冠状动脉强化CT,血管内超声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的应用对冠状动脉痉挛病理的探讨有了新的进展。冠状动脉痉挛患者的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因此,对于冠状动脉痉挛需要再深入广泛的重新认识。
张光明崔炜
关键词:冠状血管痉挛发病机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